APP下载

合理运用遗传病检测新技术提高儿科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水平

2018-01-18黄云峰黄致敬罗燕飞陆霜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1期
关键词:诊治儿科

黄云峰 黄致敬 罗燕飞 陆霜霜

【摘要】随着先进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常用的二代测序技术和拷贝数检测技术日益成熟,其检测价格有所下降,并得以大量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基于此,儿科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水平取得飞速的发展。但这些新技术的使用,也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如何挑选恰当的检测技术、如何解读检测结果等。因此,本文针对相关检测技术做一个总结,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遗传病检测技术;儿科;神经系统疾病;诊治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1..01

近些年,我国遗传病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基本上可以与世界同步。但也有一些新检测技术处于起步应用阶段,因此,需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基于此,本文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以供与儿科同行一起研究与讨论。

1 第二代测序技术分析

与第一代测序技术比较,第二代测序技术具有测速费用低、速度块等优点,支持边合成边测序操作,从而在临床疾病检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现阶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全基因测序就是针对某种生物基因组内的所有基因展开测序,可以真实展现整个生物体所有的遗传信息;全外显子测序(WES)则是运用目标序列的捕获技术,对基因组所有外显因子进行捕获操作,并实施高通量测序的技术[1]。与全基因组测序比较,这种技术在包含蛋白编码信息的基础上,展现出成本低、测序周期短、便于分辨数据等优势[2]。但这种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了解非编码序列是否出现改变,无法全面的了解基因组状况。疾病靶向序列测序技术(DTS)工作原理与全外显子测序,就是先要捕获目标需求,随之开展高通量测序。按需定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与某一类疾病、临床表现有关的致病因子整合在一个基因测序包内实施高通量测序操作,尤其适合用于临床遗传性病因异质性强疾病检测中[3]。DTS主要优点为目标区域比较集中,测序成本有所下降,有利于缩短测序及数据分析所用周期,进而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如今,DTS得以广泛用于临床诊断中,包含癫痫、先天遗传代谢病、智力障碍等。上述疾病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对于标本取材、诊断比较困难的疾病,DTS因具有创伤小、可以同时检测引起类似表现的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基因优点,能够提前到临床诊断后,在神经病理等信息之前展开检测。必须注意,DTS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无法检测出未知致病基因;DTS基因包可能优于设计缺陷,导致所纳入已知基因并不全面,导致发生关键遗传信息遗漏的情况;新疾病或者表型有关基因被发现,DTS纳入的基因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因此,优秀的DTS检测包需要定期更新纳入基因。

2 拷贝数检测技术分析

该技术主要由多重连续探针扩增技术(MLPA)、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CH)组成,其中,aCCH是在芯片上使用携带不同荧光素的样本和正常对照样本展开共杂交,此时,发现相对于正常对照样本基本组可知,病例样本基因组DNA拷贝数发生改变。aCGH检测技术的优势在于,用来进行单次检测的DNA样本量比较少,可以覆盖整个基因组,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4]。而在国内,使用aCGH技术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价格,从技术方面分析,aCGH无法检测小于2 kb的DNA片段缺失或者重复情况。MLPA就是运用探针和目的DNA序列实施杂交处理,依托连接、产物电泳分离等步骤对目的DNA序列展开定性及半定量分析技术[5]。MLPA展现出试验周期短、操作方便等优势,进一步确定基因是否重复或者缺失。与上一种技术对比,该技术的缺点在于,一次检测区域范围有一定的闲置,无法覆盖整个基因组。MLPA技术的优点是,其价格明显低于aCGH,且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分析数据,获得良好的检测信息。不得不说,虽然遗传性检测用于儿科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作用越来越大,也需要清晰地看到每一种技术的局限性。例如:无法准确展开查体操作,确定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将共济失调误诊为肌无力,那么,就无法正确挑选疾病靶向测序包,由于肌无力和共济失调作为两个不同的疾病靶向测序包,还必须了解所用测序包是否满足自己检测的目的。此外,还必须向患儿家长说明遗传性检查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不要滥用遗传学检测技术,医者需要在与家

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之后,由家长决定是否让孩子接受检测。

3 结 论

综上所述,优于遗传学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检测成本明显下降,检测准确的得到相应的提高。我们可以相信,遗传学检测会称为临床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用于儿科神经系统诊疗工作中,不仅可以准确诊断病情,也能为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特异性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 林,李焕铮,栾兆棠,等.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一个Escobar综合征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7,34(2):209-212.

[2] 谢 华,吕凌云,高志杰,等.探索全外显子测序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8):623-629.

[3] 刘维强,张慧敏,李浩贤,等.全外显子及靶向文库捕获测序在多囊肾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9(5):301-307.

[4] 刘旭霞,姜腾勇,郭 俊,等.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检测1例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突变[J].临床检验杂志,2014,32(5):333-336.

[5] 张丽娜,梁立阳,孟 哲,等.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55例智力低下/发育迟缓患儿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8):795-798.

本文編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诊治儿科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请为儿科医师设专项补助
圆梦儿科大联合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16例妊娠期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诊治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