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岩石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2018-01-18张双菊李俊海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2期
关键词:岩石学雨课堂翻转课堂

张双菊 李俊海

【摘要】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已处于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热潮阶段,探讨如何打破传统教学,采用雨课堂+SPOC+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探索高校教学模式创新。通过雨课堂+SPOC“变轨超车”计划,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强化学生优点、补齐学生短板;通过“扔锤砸漏”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探讨问题驱动教学带动学生“知识内化”学习过程有效提升。本文指出,将教师讲授与学生成果展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完成任务—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寻找漏洞—纠正错误—归纳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培养创新思维方面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雨课堂+SPOC  翻转课堂  扔锤砸漏  教学改革

【关键词】贵州省本科高校一流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YLDX201708、YLDX201626),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科研项目(黔地矿科合〔2016〕12号),贵州省本科高校资源勘查工程教学团队(项目编号:YLDX201614),全国高校黄大年式资源勘查工程教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225-01

多年来,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一个主流话题。在当今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目标的时代[1]。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2]。岩石学是地质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岩石学课程具有叙述性、综合性强的特点,缺少像高数课一样的严格逻辑推理和论证,岩石学课堂教学更是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岩石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识别岩石类型、岩石特征的能力,就应该深入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的PPT+挂图+板书的教学形式。应采用多种形式直观的、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单一的被学习角色中解脱出来,达到学得懂、记得住、用得着的教学目标。

1.研究现状分析

尽管教学改革提倡了许多年,但是在教学形式上仍然处于单一和枯燥,学生仍然是被学习者。例如,MOOC教学虽然能利用小视频讲解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学习、复习,但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区别不大,依然以传授结构化的知识为主[3]。再如,传统翻转课堂教学虽然能锻炼学生探索知识点的能力,但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是否透彻?知识体系设置是否合理?知识点运用的交互功能是否较强?这些方面是欠缺的。

因此,本文研究的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活动设计在岩石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上有重要研究意义。

2.雨课堂+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1雨课堂+SPOC“变轨超车”计划

雨课堂与SPOC(依据学生独特个性因材施教)两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运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学改革的外在表现和实践形式。雨课堂特别注重课前预习,课中在线学习、课堂问题研讨活动;SPOC“变轨超车”计划注重针对不同特长学生在课前任务安排上强化优点补齐缺点。这样的“变轨超车”计划既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提高学生探索新知识、新领域的能力。通过雨课堂+SPOC“变轨超车”计划,可以改变现今国内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习内容博而浅”到“学习内容博而专”、从“学习方式单一化”到“学习方式多样化”、从“按部就班学习”到“具有创新型思维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有效提高。

2.2 翻转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要重新认识学习者的地位和作用[4]。通过长期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关乎教师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学好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于《岩石学》课程来说,在雨课堂+SPOC“变轨超车”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此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热爱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为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可根据该课程的内容特征,把课堂教学细化为预习—讲授—讨论—扔锤砸漏—总结等环节。

2.3 雨课堂+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雨课堂+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设计包括:①雨课堂+SPOC个人定点学习模式。此模式要求学生将课前量身定制的学习任务结合雨课堂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任务卡上的学习任务。②“扔锤砸漏”翻轉课堂模式。此模式包括讨论+砸漏+回答提问+纠正错误+归纳总结等环节。

2.4 雨课堂+SPOC+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在实施雨课堂+SPOC教学过程中,制定课堂教学PPT尤为重要,但是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任务更为重要。一堂课的教学PPT在内容上要做到深入浅出,学生既能学得懂又能从中找到探索问题的方向是该过程实施的前提。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按照SPOC量身定制的学习任务既要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能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上强化优点补齐短板,让学生享受到在自主学习中的乐趣和收获是此过程的核心。

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扔锤砸漏”是此过程的亮点。首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个人或小组)课前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在课堂上就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然后,任课教师通过雨课堂结合学生课前任务抛出一系列问题,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回答,其他同学就该同学的回答进行“扔锤砸漏”,找出答案中的漏洞并补充、纠正,每个问题讨论回答结束后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归纳、评价、总结。

2.5 课程考核及课堂评价

该课程采用雨课堂+SPOC+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在课程考核上应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因此,重新调整了课程考核的方式及比重。课程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两者各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包括课前任务完成成绩+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成绩+“扔锤砸漏”加分+作业+考勤等五部分;其中课前任务完成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扔锤砸漏”加分占平时成绩的30%,作业占平时成绩的10%,考勤占平时成绩的10%。

通过雨课堂课后小结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学生预习课程内容及掌握情况、学生完成习题情况、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反馈情况等。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扔锤砸漏”是学生普遍喜欢的环节,学生纷纷表示该环节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当场得到弥补。

3.结束语

雨课堂+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岩石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将教师讲授与学生成果展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完成任务—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寻找漏洞—纠正错误—归纳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培养创新思维方面有重大意义。该教学模式改革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希望通过《岩石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能进一步深化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探索《岩石学》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引导混合教学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常态化,为同性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赵鹏大.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J].中国地质教育, 2007(4): 8-12.

[2]李旭平,房庆华,樊爱萍.也谈”岩石学”课程教学与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8(3)82-84.

[3]游晓明,方志军,姚兴军.MO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下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7-9.

[4]何幼斌,罗顺社,李维锋等.《沉积岩石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2):314-317.

作者简介:

张双菊(1984-),女,贵州余庆人,汉族,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岩石学教学及地质找矿研究。

猜你喜欢

岩石学雨课堂翻转课堂
四川得荣新州辉长闪长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沉积岩石学》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太原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其对物性的控制研究
钙岩屑砂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以川西丰谷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