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文化”对土家族舞蹈审美的影响

2018-01-18任惠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6期
关键词:传承

任惠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民俗舞蹈特征的形成离不开其文化环境的制约,不同的文化环境造就不同的舞蹈特征和风格。根据各民族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划分的文化区域,主要分为:农耕文化区、畜牧文化区、高原耕牧文化区和渔猎采集文化区。土家族正属于农耕文化区的少数民族。农耕文化区的少数民族民俗舞蹈多半与大地凝结着深厚的眷念之情。所以,本文从山地文化的构成因子出发,由“山地文化”孕育下的土家族舞蹈的内容和审美两部分展开研究,探讨其对土家族舞蹈内容与审美的影响,并且试图探讨如何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好的传承土家族舞蹈,为其推广与提高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关键词:山地文化 ;土家族舞蹈;传承

一、土家族舞蹈概况及“山地文化”

土家族舞蹈是土家族风俗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拥有浓郁的农耕文化精神。土家族舞蹈大致分为三类:节庆舞蹈、丧葬舞蹈及宗教仪式舞蹈。土家族“山地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山地与地域的一致性及山地文化的广泛性;山地文化划分标准的多重性与价值意义的均等性;山地文化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同根性及包容性;山地文化形成的地域独特性与多样性;山地文化形成的稳定性、完整性与传承性;山地区域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体这几个方面。土家族大多生活在山区,以种植水稻杂粮为主,住房都是依山而建的杉木结构或者吊脚楼。土家族人民身体矫健,脚穿草鞋,他们擅长于走山路,习惯了背负着重物等,这些都影响和决定着民族舞蹈的内容、形式、风格和动律的产生和发展。

二、“山地文化”对土家族舞蹈审美的影响

舞蹈的功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随着文化变化而变化的,同时,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有作用都必须通过审美来实现,所以舞蹈的功能的充分实现亦需以审美为媒介。

(一)土家族舞蹈美感差异性审美

很多舞蹈都会讲究其舞蹈动作和舞蹈编排的对称性。摆手舞中的“顺拐和同边”恰恰打破了这一点,摆手舞的运动规律大多时候是往顺时针圆圈方向,时而停留原地,时而出现后撤步和左右方向的移动,动作难免显得僵硬、不协调、不连贯,刚开始熟悉这个舞蹈时甚至还会觉得不习惯。然而藏族舞蹈中 “一边顺” 的运动规律多为左右路线,正前方运动,由于运动方向的不同,手脚动作幅度也不同。另外,土家族的哭嫁文化也是一样,一般我们认为结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土家族的姑娘从小就开始学习“哭嫁歌”,不哭的姑娘不能出嫁。在婚前一个月或者结婚前两三天开始哭嫁,土家族的姑娘是用“哭”来述说心里的感激和情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伤心伤感,然而我们一般认为在这么严肃而神圣的场合哭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也是有失礼节的。然而文化有差异才会有对比,才会领略不同民族的风格。

(二)土家族舞蹈人文情感性审美

土家族舞蹈给我印象深的并不是他们的舞蹈技巧多具有观赏性,而是他们舞蹈中展现的强烈而又朴实的情感。集中体现在土家族人民以人为本的生命意识,纯朴的务实精神以及强大的包容性。土家族人世代因山地文化地域性的影响,交通不便,居住分散,长期处于与外界相对隔绝的闭塞状态。因为闭塞,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我的印象中他们的生活是纯正的,因为闭塞也不会有杂念,从他们的舞蹈中多有体现,正如他们背负着重物走山路一样,沉稳的,一步一个脚印,充分体现土家人淳朴的务实精神。土家族舞蹈的动律是“顺拐、下沉、屈膝,且其舞蹈动作中很少有跳跃、旋转,以及大幅度的移动。下沉和屈膝重心一定是往下的,一方面跟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走山路或者是耕作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动作会导致重心不稳,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内心的沉稳不浮躁。

三、“山地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没有“山地文化”的形成,也就不存在土家族文化的形成更不会出现展现土家族人民原始生活的土家族舞蹈。“山地文化”赋予土家族舞蹈生长的机会,山地文化的演变也促使了土家族舞蹈各方面的变化,也正是因为土家族舞蹈展现土家族人民淳朴真实的生活,才将“山地文化”的精神展现给我们,二者共同发展,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杨昌鑫编著.土家族风俗志[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2]纪兰慰,邱久荣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田万振.《土家族生死观绝唱——撒尔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10).

[4]罗熊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5]桑大鹏.论长阳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构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1).

[6]陈廷亮,安静峰.土家族舞蹈的分類及其艺术特征——土家族舞蹈民间舞蹈研究之一[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