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

2018-01-18郑丽香

考试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

摘要:小学生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开展心理健康的最佳期,对于促进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锻造优秀的意志品质、建立健全的人格具有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进行简要论述,旨在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正确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材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小学语文在各学科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位置,在语文课堂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新课程理念,具有现实意义。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渗透教学,笔者不揣谫陋,在此杂谈如下。

一、 努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1. 培养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

新课程提出:“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學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语文教学过程不能只是简单、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更是师生的心灵接触、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从某种意义讲,没有积极的学习心理就没有有效的课堂。因而,语文教师应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感到轻松愉悦,消除倦怠情绪,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

2.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心理气氛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营造宽松和谐课堂气氛的促进者。教师应“洗心革面”转变教学观,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个接纳和支持性的教学氛围。教师一个眼神的肯定,一句话的鼓励也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以微笑的方式讲授知识,以赞扬欣赏的方式满足学生的渴望,以认真倾听的方式促进探究。苛刻的课堂规矩总会抑制学生的表达自由和思维活跃。从某种意义上讲,让课堂洋溢“欢声笑语”更符合教育的本质目的。毕竟,教育是为了培养和发展人。

二、 挖掘文本素材,渗透心理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除了反应自然、社会、艺术、科学之美,同时也塑造了许多丰富的人物形象,蕴含着不少心理教育契机,犹如珍珠熠熠生辉。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内的心理教育素材,使之成为心理教育的凭借点。

1. 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很明显的可直接利用

如《詹天佑》一文中写道: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表现出詹天佑的不怕困难和强烈的爱国情怀。通过反复的品读及联系前文,詹天佑在接受任务前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让学生从中感悟到: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为自己鼓劲,使自己勇往直前。又如《生命 生命》这课中,一个双眼失明的小女孩整天在花间流连,她触摸到蝴蝶时的那种惊喜和对生命的感触,流露出的是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在引导学生品味这诗一般的课文中,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 挖掘教材所包含的隐蔽的心理信息渗透心理因素教育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教师应深入挖掘蕴含在语文教材中心理教育的渗透点,使之成为教学的依据。如《月关曲》中盲姑娘因家里穷而买不起音乐会入场券,她却安慰哥哥:“别放在心上,我只是随便说说罢了。”教学时教师应及时抓住“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这个凭借点,针对有些学生不体谅父母艰辛,追求享受,虚荣攀比的现象,见缝插针地引导学生们从语言中感受盲姑娘的撒谎是善解人意,从而让学生们领悟到:当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时,不能怨怼,而是要依靠自己自立自强。

3. 拓展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学科之间总是彼此渗透、相互交融的,语文教师要找准由“此”及“彼”的结合点,使之成为渗透教育的切入点。如《桃花心木》一文,从表面上看是写桃花心木,其实是在抒发一种不惧困难,敢于失败,勇于担当的人生态度。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一句出自鲁迅的话“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只要稍加拓展延伸,学生就能体会到鲁迅身上具有的那种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这些都是对学生开展“三观”教育的最佳素材。

三、 以语文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造成学生心理困扰的因素很多,学习压力是其中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应通过开展各种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拓展更加广阔空间。

1. 利用单元“口语交际”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人教版小学语文在每一组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语文老师们可以抓住交流平台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口语交际“我的理想”,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交流理想中,学生既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又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又如第四组中的口语交际“遇到危险如何应对?”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并培养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2. 利用课外阅读链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许多多励志的文学作品是克服心理障碍的良药,可以在学习上丰富学生的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思想上也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可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拓展新的空间。许多作品中的人物,在他们身上有一种人格,精神,大境界。如鲁滨孙的乐观坚强,老渔夫的永不言败……这些力量汇入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呀!

总之,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此,语文教师尚需深入研究和长期实践,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袁丽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

[2]谢敏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1(01):50-53.

[3]梁惠珍.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郑丽香,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旧镇中心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