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摒弃浮华回归质朴

2018-01-18王浩然��

考试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挖掘

王浩然��

摘要:

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标的设置,使高中语文教学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教改高潮。在语文课堂上,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语文教师矢志不渝的追求。语文教学模式已经由以前的“满堂灌”“满堂问”的僵化模式转化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模式。这是语文教改后呈现的让人欣喜的一面。但是,让人担忧的是,一些语文教师过度地解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一味追求语文课堂的精彩热闹,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内涵,忽视了对课本的挖掘与探究,造成了浮华喧嚣的假象。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摒弃浮躁,回归质朴。

关键词:摒弃浮华;回归质朴;挖掘

一、 过分在乎课堂气氛的活跃度,忽视对文本的探究与挖掘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师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中来。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得不是十分到位,或者,为了盲目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荆轲刺秦王》的“刺秦”部分,齐读课文之后,学生开始上演课本剧。一个同学饰演秦武阳,一位同学饰演荆轲,一位同学饰演秦王,四个同学饰演宫廷卫士。“秦武阳”瑟瑟发抖的样子让全班同学忍俊不禁,哈哈大笑。然后“荆轲”图穷匕见,开始刺杀“秦王”,在教室里对其进行追赶,几位饰演宫廷侍卫的同学在其中左挡右护,闹得不亦乐乎。鼓掌声、叫好声充斥课堂,热闹非凡。整个活动持续了三十五分钟。当教师想作点总结陈辞时,下课铃声已经响起了。试问:整堂课中除了几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来,体现了主体地位,其余的同学是否都只充当了看客和观众?表演的几位同学是否真正理解了文章人物的性格特征?整堂课的重点难点突破了没有?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这种只在乎热闹程度的课堂无疑是浮躁的,是低效的。

二、 过分追求“自主学习方式”,忽视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

在学习方式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自主”主要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体者,老师要把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多有不当之处。

在诗歌、文言文、散文的学习中,朗读是理解文章关键的一环。于是,有的教师就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全班齐读,小组朗读,男生读,女生读,再进行小组朗读PK,且美其名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半节课一晃而过,朗朗读书声确实充斥课堂,但许多朗读都存在过度表演化的倾向,纯粹为了表演而朗读,为了掌声、表扬而朗读,其中蕴涵的感情和思想并没有进行深入地探究与领悟,文本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得不到突破和解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堪忧。

另外,有部分老师提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要迷信权威”“敢于向老师挑战”的观点。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大胆质疑,向同班同学提问,向老师提问,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曾聆听过一位年过中年的男教师执教《赤壁赋》,简单的背景介绍和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然后派学生一个一个地到黑板上进行板书,满满一黑板,一共有20个问题;接着老师又让学生对20个问题加以分类,进行重新组合,组合了半天,该组织学生攻克难点问题的时候,下课铃响了,老师于是让学生将黑板上的问题抄下来,回去自主解决,教师在课堂中的发言没有超过十分钟。

此种课堂教学,看似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教师的作用在哪呢?教师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前提下,是不是应该有针对性的适当地引导、点拨,来帮助学生理解呢?在提出问题后,是不是应该适当地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当场解决学生内心的疑惑呢?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教师的引导、点拨性削弱,就会严重损害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序和低效的。

三、 过分强调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忽视对讨论的目的、时间、过程的把握

在倡导“合作式学习方式”的标准下,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讨论这一形式,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要组织学生讨论一下。有的问题通俗易懂,答案显而易见,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性。但有的教师为了给自己的教学过程打上“合作式学习”的标签,硬要花幾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这简直就是在追求形式,浪费时间;也有的教师在没有适当调控好讨论的时间、过程、重点,学生还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让他们纷纷站起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讨论完全没有操作性和实效性,只有华而不实。

如《鸿门宴》这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宴前、宴中、宴后情形一目了然,人物形象鲜明,跃然纸上,就没有必要组织学生花大半节课的时间来分组探究结构问题。因为大部分同学只需用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理清楚全文的结构脉络。

当然,也有少部分教师在上示范课、公开课时,事先已做好准备,上课时故意让学生交头接耳,把要讨论的问题背诵一遍或复述一遍。有的教师课堂容量安排过多,在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下,学生还未进入状态之时,讨论便草草地收场了。

真正的合作式学习方式,需要实质意义的讨论,需要深层次的探讨交流,在学生交流讨论的时候,老师应该深入到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巡回点拨指导;小组讨论中应该设好书记员做好笔记,由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如果学生有表述不当的地方,教师必须予以纠正总结,给学生以正确的答案或者引导。如果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没有充足的时间,没有安排分工合作,没有小组综合性意见,没有教师的总结发言,一切的讨论都将流于形式,只能是浮在表面,胡扯乱造,徒有虚名。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平时的听课体会思考的几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为了追求表面上形式上的热闹而忽视了对文本的深入探究和思考;不能为了与新课标接轨,借改革之名忽视不同的学情。语文课程改革呼唤创新,应剔除以前教学中陈腐落后的东西,加入切实可行的因素,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摒弃浮华,回归质朴,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

王浩然,湖南省浏阳市,浏阳市第五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挖掘
高中物理课程资源体系的挖掘与研究
初中英语老师如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挖掘“文本”空白,读悟表达补白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