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仁汤初探《温病条辨》的宣气化湿法

2018-01-18郭玉琴鲁玉辉

中医药通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滑石吴氏中焦

● 郭玉琴 鲁玉辉 剡 龙

《温病条辨》为清代医家吴瑭的名著,其开三焦辨证之先河,可谓现代温病学术研究之瑰宝。吴氏“宣肺气而化湿浊”的治法在其中彰显无遗。上焦篇43条注言:“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因湿性氤氲,困遏气分,胶滞缠绵,法当以宣启肺门、驱湿化浊。故吴氏曰:“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方可治愈湿温初期邪阻上焦见证。现如今三仁汤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其体现着吴鞠通的宣气化湿治疗大法,本文主要以三仁汤为始,探析《温病条辨》中的宣气化湿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浅知薄见,还望指点。

1 三仁汤——温病宣气化湿第一方

依条文“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三仁汤主之”,可知三仁汤适于治疗湿温初期,邪遏气分,湿重热轻病证。湿温邪气初袭,首先困滞上焦肺气,致卫气受累,故见诸症。湿属阴邪,具有黏腻胶着的性质,故“病难速已”。吴氏予三仁汤主之,其意在以芳香宣化之法,轻开肺气,淡渗化湿。娄杰对此颇有体会,其在《温病指南》中提到:“只能以辛开淡渗徐徐疗治,勿求急功,以湿邪柔腻,势虽缓而难速愈也。”[1]张保春教授将三仁汤验之于临床[2],用以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病机属外感发热,余热未清,湿热内蕴,气机不畅者,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根据研究统计[3]:《温病条辨》全书附方208首,用杏仁者共计24方,且主要是取其轻宣上焦、开达肺气之效。由此可见吴鞠通拟方素来善用杏仁以宣通肺气。另外三仁汤中含白蔻仁,配厚朴、半夏芳香理气、燥湿除满;生薏仁加白通草、飞滑石甘寒之品以清热渗湿,佐以竹叶清热开郁利湿。三仁汤全方组配正是“分消上下之势”[4]、三焦同治的立意体现。但三仁汤实则亦昭示着吴鞠通十分重视的宣气化湿法。

2 宣气何以化湿

据《医原·湿气论》所载,关于湿气“治法总以轻开肺气为主……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以为出路,湿去气通,布津于外,自然汗解”[5]。此言阐明了宣气得以化湿的作用机制。彭锦[6]、王肃[7]两位学者对宣气化湿法作用机制进行了悉心探究,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宣气则开腠理以化湿。宣通肺气,使肺之宣发肃降作用正常运行,又肺主行水,故水湿得以输散体表。第二,宣气则畅三焦以化湿。“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8],即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故宣通肺气则周身气机通利,气畅三焦,从而助湿化行。第三,宣气则通利膀胱以化湿。“肺经通调水道,下达膀胱,肺痹开则膀胱亦开”(中焦篇41条注)。所以宣通肺道则肺气得以肃降,令湿下输膀胱,随小便而化解。由此可知,吴鞠通的宣气化湿治则也包含有“提壶揭盖”之意。综上可见,此治疗大法中蕴含有“宣表、畅中、利下”的作用,而非独三仁汤也。

3 《温病条辨》中宣气化湿法的运用

3.1宣气化湿法在上焦病篇的运用吴氏在创立三仁汤的同时,提出“湿温较诸温,病势虽缓而实重,上焦最少,病势不甚显张,中焦病最多,详见中焦篇,以湿为阴邪故也,当于中焦求之”,故对宣气化湿法的阐述,鲜见于上焦病篇。除三仁汤外,45条:方用银翘马勃散以轻化湿气、凉血祛暑,治疗湿温阻滞喉部者。46条:“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宣痹汤主之”,哕者乃胃气上逆而发,吴氏以宣痹汤清开上焦肺痹,“不治胃而治肺,使肺气宣降正常则哕自止”[9]。47条:吴氏再创宣气化湿方——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该条文主要论述用“苇茎汤轻宣肺气”、平息宁喘,佐用杏仁、滑石以通窍泄热化饮。若临证时巧妙合用宣气化湿方以治上焦湿热病证,往往会取得更显著的疗效。如石岫岩等[10]通过临床研究:在使用西药治疗40例湿热阻肺证肺胀病的基础上,加服苇茎宣痹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咳嗽、喘息等症状;并且统计学数据显示加服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出20%。

3.2宣气化湿法在中焦病篇的运用对于湿热阻滞中焦病证,吴氏认识到“肺脏受生于阳明……故肺经之药多兼走阳明,阳明之药多兼走肺也……虽以肺为要领,而胃与膀胱皆在治中”(中焦篇41条注)。因此,对于湿热邪犯中焦之疾,可予宣气化湿法结合畅中祛湿,使入肺之药兼走中焦,中焦之药兼走肺而治之。

诚如中焦篇41条注中所言:“虽云三焦,以手太阴一经为要领……则三焦具备矣”,故吴氏用三石汤治疗暑温蔓延三焦且邪在气分者。55条:吴氏指出:邪自口鼻而入所致的中焦湿热病证,当“以上焦为邪之出路”,用蒌皮、枳壳、桔梗宣通上焦,配以香豉、郁金、降香末开郁辟浊。63条:黄芩滑石汤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衡重病证。吴氏用黄芩、滑石、茯苓皮清热利湿,白蔻仁、猪苓宣渗湿浊,配伍大腹皮、通草宣开气机,众药合奏宣祛湿热从小便而出的功用。39条:半夏泻心汤方证中,加杏仁以“开肺与大肠之气痹”,用治阳明湿热胶结壅阻气分者。65条则述由湿热互结熏浊经络所致湿痹证,方用宣痹汤。结合上焦病46条可知,宣痹汤实乃治疗上、中焦湿热痹阻之良方。笔者认为方名中的“宣”字即宣气之意,取自“杏仁开肺气之先”。67条指明“气不主宣”乃风暑寒湿诸邪纷感杂沓之机要,故拟用杏仁薏苡汤,方中便以杏仁为君药奏宣气退邪之效。

3.3宣气化湿法在下焦病篇的运用关于湿邪留滞下焦的病证,吴氏循《素问》曰:“湿伤于下。下焦乃少阴癸水,湿之质即水也,焉得不与肾水相合”,其认为“肾与膀胱为夫妻,泄膀胱之积水,从下治……脾为肾之上游,升脾阳,从上治”(下焦篇42条注)。因此在下焦病篇,吴氏鲜少论述宣气化湿法。但此病篇中关于宣清导浊汤运用的论述,尚可凸显宣气化湿治则的真谛。吴氏曰:“盖膀胱主气化,肺开气化之源,肺藏魄,肛门曰魄门,肺与大肠相表里之义也”(下焦篇55条注)。根据现代医学理论:肠道内气体由肺部排出的量比由肛门排泄的量高出约20倍[11]。这无疑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是共通的;同时也为吴氏“湿伤于下”从肺治的学说提供了理论依据。吴氏在宣清导浊汤中取寒水石由肺至魄门,径直泻热宣气化湿,与二苓协同蠲驱湿邪。再佐以蚕砂、皂子燥湿辟浊,诸药合用共奏宣通气机、清化湿热之功,使下焦久郁湿浊得以化,肠道闭塞之气得以通。

4 吴鞠通宣气化湿法的用药特点

综合上述方证,笔者仔细探究吴鞠通的宣气化湿法的用药特点,总结如下。

第一:善用杏仁配伍滑石宣气利窍。在众多宣气化湿方中,吴氏最常用杏仁配伍滑石。其中,以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方最具代表性。滑石具有利水渗湿、清暑解热的功效,是湿温病常用药。以杏仁配滑石,乃借滑石通利窍道之用,促使杏仁所宣之气得以通利,助湿化行,二者合用实乃宣气法的最佳药组。此药组被广泛用于治疗上、中焦病证,如杏仁汤、宣痹汤、三加减正气散等等。除此之外,吴鞠通亦惯用杏仁配伍石膏、厚朴、白通草,其意均为助杏仁宣气。

第二:以“宣气”为主,“化湿”为辅。吴氏认为,以芳香辛轻之药宣开肺气,则湿邪自然受气推动而化。故从君臣佐使的角度而言,吴氏所立宣气化湿之方药,具有以“宣气”为主,“化湿”为辅的特点。如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从药量而言,苇茎药量虽小于薏苡仁,但主以苇茎甘寒轻浮、善宣肺气为君药。方中辅以冬瓜仁清上彻下,薏苡仁甘淡渗湿,二者为臣药。君臣佐使,主辅之别。仔细探究杏仁滑石汤、三香汤等宣气化湿方皆可体现本特点。

第三:遵循“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原则。虽“治上焦如羽”的适用病证范围在温病初期肺卫表证[12],但笔者认为,此言之真谛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吴鞠通将宣气化湿法广泛运用于上、中、下三焦的具体病证中,用“治上焦如羽”的基本精神进行具体分析治疗。而此法以“宣气”为主,且所宣之气为肺气。“肺位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故药当以质地轻浮为宜。如杏仁、桔梗、淡豆豉、苇茎等皆为“轻而如羽”之品。

5 临床验案

鲁玉辉教授在宣气化湿法的使用上颇有心得。今择取验案1则。

刘某,女,42岁。2017年5月16日初诊。主诉:头面、下肢浮肿1月余。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下肢浮肿,晨起眼睑、面部肿甚,带有紧绷感;午后下肢浮肿显著。血、尿常规及肾功均无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为特发性水肿。刻诊:头面、双下肢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中医诊断为水肿,辨证为水湿浸渍,予行气化湿,利水消肿之五皮饮治疗。处方:陈皮10g,茯苓皮30g,大腹皮20g,桑白皮15g,冬瓜皮20g,泽泻12g,白术12g,甘草3g。7剂。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

2017年5月23日二诊:浮肿有所减轻,但头面、下肢仍有浮肿,尚胸痞。考虑乃水湿困阻三焦,气机不畅所致,宜宣开肺气,助湿化行。故予上方加桔梗6g,杏仁10g,紫苏梗20g,豆蔻10g。7剂。

2017年5月30日三诊:服药后大小便通利,水肿大减。继用上方,去茯苓皮,改用茯苓30g,改白术为30g以健脾祛湿巩固疗效。7剂。药后电话随访已痊愈。

按患者一诊以行气利水渗湿治疗,疗效不著,仍见下肢浮肿,胸痞。由此可辨,湿浊并非仅犯下焦,乃蕴结三焦也。上闭肺窍,故见胸痞;湿阻中焦,则便溏;湿浸下焦则见下肢水肿。因此本案宜合用宣气化湿法,使“气化湿亦化”。故加用桔梗、杏仁开宣肺气,苏梗既宣上又行气于中,白蔻仁行气畅中,诸药合用以达宣上、畅中、利下之效,使湿邪得以从三焦分消走泄,湿化肿自消。

综而述之,吴鞠通在临证上对于宣气化湿法的使用可谓融会贯通、卓有成效,方药运用独具一格。而作为中医学者,唯有准确掌握宣气化湿法的理论真谛,方能将该法巧妙地发挥于临床实践中,从而获得良效。

[1](清)娄 杰.温病指南[M].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71.

[2]舒 霞,张保春.张保春教授应用三仁汤治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5,35(7):62-63.

[3]王洪海.《温病条辨》中杏仁之运用[J].江苏中医,1991,12(2):36-36.

[4](清)叶 桂.温热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5](清)石芾南.医原[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1:78.

[6]彭 锦.《温病条辨》宣肺化湿法浅析[J].中医杂志,2007,48(3):281-282.

[7]王 肃.《温病条辨》宣肺利气以治湿法则探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5):6-7.

[8]柳长华.黄帝内经灵枢[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8.

[9]张思超,宋咏梅.第七讲吴鞠通《温病条辨》方药特点分析(一)[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7):502-503.

[10]石岫岩,吴力群,徐正莉.苇茎宣痹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4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2):99-101.

[11]赵国荣.从黄芩滑石汤功效剖析探讨中西医结合内在规律及联系[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5(4):63-67.

[12]苗英丽,郭治安.论“治上焦如羽”[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2):5-6.

猜你喜欢

滑石吴氏中焦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水滑石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滑石寨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浅谈改造钢筋砼防撞墙结构的必要性(一)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
水滑石的制备和应用综述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