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目前润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8-01-18李燕许润春

中药与临床 2018年3期
关键词:苦参饮片中药饮片

李燕,许润春

润药,是中药炮制中的重要环节,亦是关键环节。润法是把泡、洗、淋过的药材,用适当容器盛装,或堆积于润药台上,以湿物遮盖,或继续喷洒适量清水等液体辅料,保持药材湿润状态,使药材外部的水分徐徐渗透到药材组织内部,达到内外湿度一致,便于切制的方法[1]。中药材若要加工成饮片,绝大多数要采取润法,故润法是将药材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要使润法成功,必须根据所炮制中药材的质地、气候等采取不同的润法,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太过,更忌不及,达到“润在适中”[2]。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气候、时间、温度等原因,使得中药材在润药过程存在许多问题。

1 饮片质量降低

在饮片切制前,用水对中药材进行浸泡润软处理,是中药传统加工炮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不少中药饮片加工厂和药材加工部门,忽视中药材的浸润软化过程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不遵循“少泡多润,药透水尽”的原则,不重视“七分润功,三分切工”的道理,使得中药材在浸润过程中有效成分大量流失,甚至发生霉变腐烂,严重影响药材的内在质量[3]。

1.1 有效成分流失

中药材中绝大多数有效成分均可不同程度的溶于水中,如生物碱、有机酸、皂苷、无机盐等,长时间用水浸泡,导致大量有效成分随水流失,直接降低中药材质量。如槟榔有效成分为槟榔碱,含量约为0.4%~0.52%;经水浸泡后,含量降低为0.23%~0.36%[4]。又如,丹参用传统工艺润制使得其有效成分丹酚酸B易流失[5];夏枯草用水浸泡过久使钾盐流失[6];白芍浸泡过久易出现“伤水"现象[7]。由此可见,润药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关键。

1.2 有效成分酶解及其它化学反应

中药材炮制后,由于经过水、酒、醋等辅料处理,可使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含苷类成分的中药材往往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发生酶解反应,从而使有效成分减少,甚至产生毒性。如黄岑、槐花、苦杏仁等含苷类成分的中药,长期放置,相应的酶便可分解黄芩苷、芦丁、苦杏仁苷[8]。另一方面,苷类成分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不但降低了苷的含量,也增加了成分的复杂性;花类中药所含的花色苷也可因酶的作用而变色脱瓣。蛋白质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鞣酸是一种具有收敛止血功效的化学成分,同时也是一种蛋白质沉淀剂,在水中两者可结合生成沉淀,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此外,鞣质遇铁易沉淀。因此五倍子、地榆、石榴皮等含鞣质的中药忌用铁制容器炮制。

1.3 中药材变形、变色、发霉、腐烂

从传统经验来看,中药材以形、色作为鉴定饮片质量的优劣,若中药材经润制后,与原有色泽不符,就意味着某种药材的浸润失宜[9]。如黄芩遇冷水变绿;又如,白芍,色白,质坚实,若浸润不当引起药材“伤水”,切制后其片形不匀、卷边起粉、白色变为浅粉红色。药材在软化过程中浸泡或闷润不当,若外部含水量过多,在饮片切制时,易形成连刀片,如桑白皮、黄芪、厚朴等;若药材软化时,吸水量太过,易形成油片;若药材内部达到软化要求,而药材表面较干,在饮片切制时,易形成掉边,如郁金、桂枝等;若药材软化时,水性不及,易形成皱纹片,如三棱、莪术等。另外,中药材吸收大量水分后,容易受到霉菌和微生物的影响,加之药工在润药过程中对药材检查不及时、态度松懈,尤其是夏季气温高时,中药材容易出现发霉、腐烂等变质现象。

2 润药方法不当

中药来源复杂,品种繁多,不仅质地、性味、功能千差万别,而且活性成分的种类、理化性质等也有较大差异,因此浸润过程中应根据药材性质选择恰当的方法[10],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

2.1 机械润制方法不当

受理论、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炮制工艺大多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耗时长、效率低[11~12]。为了缩短时间、提高效率,饮片生产部门利用常温减压、加温减压、冷压等技术对饮片进行润制[13],但药工对各种润药方法的适用范围并不了解,不分药材质地及性质均用同一机器同一种方法润制,导致药材浸润后有效成分流失,质量降低。章新友等[14]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研制了超声润药机,即XY-Z型数控超声润药机,大大缩短了润药时间;同时采用自动实时测定中药材水分含量的方法控制药材水分[15]。但是在超声润药过程中,对超声波强度的选择难以控制,加速润药和保存药材有效成分两者不可兼得,尤其是连续超声波和脉冲超声波对润药质量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2 人工润制方法不当

在实际操作中,润药工人为图方便,对药材润制方法选择不适宜[17],往往不分药材大小和质地均浸润同样的时间,或者只是随意地润制[16],不注意根据药材活性成分的种类及性质而采取不同的润制方法,该洗的不洗,不能有效除去药材中的杂质[18],该多次闷润的只短时间闷润一次,如大黄、泽泻等[19],使药材出现“硬心”或“伤水”现象[20],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3 润药程度判断方法单一,缺乏量化标准

中药材炮制加工工艺的关键环节是润药,计量的准确性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内在要求[21]。在传统中药炮制加工过程中,中药材的润制程度全凭老药工的主观经验[22]“看水头”来判断,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现在大批量生产饮片大多用机器润制,药材是否润好主要由机器控制[23]。无论是传统还是现在对润药程度的判断,方法都比较单一,使得润药质量难以控制,药材中有效成分流失较大,均没有对药材的含水量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实时的、动态的监测,缺乏科学的、具体的、量化的标准[24]。如黄柏采用传统润法,小檗碱含量损失约50%,这将导致中药材的质量严重下降,出现“黄连不苦,甘草不甜”的现象。

4 时间、水分控制不当

4.1 时间控制不当

润制药材要严格控制时间,过短则达不到润制要求,过长则药效降低[25]。润药时间长短取决于中药质地和季节。质地坚实者,水处理的时间宜长;质地松泡或含油脂较多的药材,水处理的时间宜短。夏、秋季宜短;冬、春季宜长。事实上绝大多数生产部门不能较好的把握浸润时间,药材不分大小、质地、季节随意浸泡,使得饮片不合格的情况屡见不鲜。

4.2 水分控制不当

水分是反映中药饮片质量的一个基本指标。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的含水量为7%~13%。在中药饮片的润制过程中,不重视药材的加水量,加水量全凭老药工的经验或机械控制,没有实时监测药材在润制过程中的含水量,使药材“伤水”,或部分药材吸水过多[26],导致饮片质量不合格。

5 用水不符合规定

润药首先要辨明“水性”,即水的种类。传统有“冬水善,夏水煞”之说[27]。润药用水必须符合饮用水的要求,有些地方润药时用水不符合饮用要求,直接用被污染的河水来处理药材;或一池水反复使用,不及时更换,水已成泥糊仍在润制剩下的药材;甚至用处理完这种药材的水处理另一种药材。

6 润药人员炮制知识的缺乏

由于思想观念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各种原因,现代大多数人不愿学习继承老药工的炮制技术,传统的炮制经验正在潜移默化的衰减,真正经验丰富的药工屈指可数。加之很多中药饮片加工厂的炮制人员炮制知识严重贫乏,不清楚中药炮制的目的及意义,使得中药饮片在炮制尤其是润制过程中质量严重降低。

7 标准操作规程的缺乏

润药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关键一步。药材润制不合格,中药饮片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也给进一步炮制、调剂、制剂工作带来不便。由于炮制过程标准操作规程(SOP)[28]的缺乏,中药饮片的炮制生产技术长期依靠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教授方法,许多中药炮制方法尚无量化标准,导致实际操作困难,工艺参数不易掌握[29]。如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郁金“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30]。实际加工时发现润透的度很难把握。水润到内外皮层分开,且内部也达到一定程度的“透心”,但实际切制时发现还是偏硬,需继续浸润[31]。

8 解决方法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一书中提到:“诸药锉时,须要得法,或微水渗,或略火烤。湿者候干,坚者待润,才无碎末,片片薄匀”[32]。说明了浸润在中药材加工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中药材在润制过程中出现了饮片质量降低、润制方法不当、润制程度判断方法单一等一系列问题,要想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拟从润药前、润药过程中、润药后三个环节探讨如何解决目前润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8.1 润药前

部分药材采取在产地趁鲜切制成饮片,有利于保存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避免或减少有效成分的水解、酶解,避免中药发霉、变质,节约人力、物力及能源,提高饮片质量。赵等[33]对丹参的产地趁鲜切制研究发现,丹参在含水量为23%~36%时切制,鲜切面断面基本不变色,避免了药效成分的损失;又如大黄所含的蒽醌类衍生物,具有泻下作用,浸泡后切片,泻下作用明显减弱;常山浸泡7小时后,其抗疟成分常山碱损失原含量的1/3。趁鲜切制就能解决或部分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有资料表明[34]:鲜苦参直接切片晒干,苦参的药用成分苦参总碱含量为2.18±0.3%,苦参总碱流失量为零;苦参浸饱4小时后润透切片晒干,苦参总碱含量为1.93±0.57%,苦参总碱流失量为11.47%;苦参泡至6~7成透,切片晒干, 苦参总碱含量是1.3±0.5%,苦参总碱流失量38.99%。可见,苦参趁鲜切片有效成分没有丢失,若干品水浸后切片,有效成分流失量是很大的。目前采用鲜加工的药材有山药、白芍、乌药、茯苓、厚朴、芦根、白茅根等,课题组也在研究、开发新的鲜切品种,扩大其范围。此外,严格用人制度,对炮制人员进行相关炮制知识的培训。

8.2 润药过程中

充分了解药材的性质,根据药材的质地、有效成分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润药方法,按照中药炮制操作规范,严格控制润药时间及用水量,同时注意润药用水的选择须符合饮用水的要求。

8.2.1根据药材质地选择适当的润药方法 浸润主要适用于比较坚硬,块大的根及根茎、果实等药材,如生地、木通、桑寄生、鸡血藤、葛根等。本法容易使药材吸太多水,造成伤水,故在操作中注意浸润时间,以免影响饮片质量。淋润主要用于全草类药材、叶类、皮类及部分比较疏松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如金钱草、败酱草、藿香、薄荷、淡竹叶、淫羊藿、厚朴等。凉润用于含有油性及含有淀粉较多药物的润制,如桔梗、白及。草类和叶类药材也可用此法润之。复润用于质地坚硬的药材,往往一次润之难以达到切制饮片的程度,可重复润一次或多次。闷润用于比较坚硬或含有淀粉较多的药物,如天花粉、莪术、三棱、白芍等。此外,有些药材在切制时,为了提高药材的疗效,可在润制时加入一定的辅料,如酒制当归、醋制五味子、蜜制甘草等。某些剧毒性药材,需在水中较长时间的浸泡从而降低毒性,如天南星、半夏、川乌之类。这类药材的润制最好在春秋季节进行,夏季气温高,药物易遇水腐烂,冬季气温低,水易冻或渗透缓慢,以致水处理时间太长而影响质量。

8.2.2根据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选择润药方法 在浸渍软化药材时,应根据其中的有效成分,选择恰当的浸润方法。水溶性的生物碱,在浸泡过程中易溶于水而流失,故应尽量缩短与水接触时间,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如槟榔与苦参中的生物碱均能溶于水,应尽量缩短在水中的浸泡时间。苷类成分多溶于水,应尽量少泡多润,以免溶解于水或发生水解而受损失,如甘草、秦皮、大黄等。凡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水制宜“抢水洗”,以防香气走失;也不宜带水堆积,以免发酵变质。低分子的有机酸、氨基酸类成分大多能溶于水,故不宜长期浸泡于水中,以免损失有效成分。如夏枯草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物质钾盐,若经长时间的浸泡处理,会大大降低其利尿作用。

8.3 润药后

润制完成后,及时进入下一工序,防止发霉和腐烂。

9 展望

中药炮制是我国一项独特的传统炮制技术,历史悠久,如何将中药润好显得至关重要。“8项”下提到的解决方法只能解决润药过程中的部分问题,对于药材质量的控制,未来可以从建立标准的炮制规程、引入先进的仪器设备两个方面作为解决目前润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出发点。

9.1 建立标准的炮制规程

未来应将精力投入在每一炮制品力求统一炮制工艺,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炮制规程,做到理论上有依据,实践上行得通。

9.2 引入先进的仪器设备

质构仪、动态水分测定仪在食品研究与开发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本课题组初步设想是否能够在润药过程中引入质构仪、动态水分测定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恰当可行的测试方法和质构参数,对润药过程中药材的质构特性、含水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动态的、实时的监测,力在找出药材含水量和活性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合感官对药材形、色的评价,从而优化饮片质量;同时建立一个量化指标,在保证药材质量的同时使得饮片含水量符合规定。在医药领域中,质构仪、动态水分测定仪的应用微乎其微,如果能将药材的质构特性、含水量的变化与药材质量的变化机理联系起来,将是这两种设备在医药领域应用的一大突破。

猜你喜欢

苦参饮片中药饮片
Efficacy of Kushen decoction (苦参汤) on high-fat-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rats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浅谈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养护方法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大剂苦参治不寐
苦参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 种生物碱体外溶出度的比较
某三级中医院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