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宁县吊瓜产业现状 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8-01-18温美珍汪光明钟远香黄林燕周庆友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种苗加工种子

温美珍 汪光明 钟远香 黄林燕 周庆友

(1武宁县农业局 江西 武宁 332300;2德清县德清牧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浙江 德清 313000;3瑞昌市洪一学校 江西 瑞昌 332200)

1 产业现状

1.1 种植规模。武宁县是一个多山多水少耕田的县城,耕田面积占比不到10%,且以山区、丘陵耕田为主。由于山区、丘陵田块小、地势不平整、形状不规则,不利于水稻规模化生产,却非常适宜发展吊瓜产业。武宁县是全省吊瓜种植最早和规模最大的县。2001年,浙江移民农户从浙江长兴县引进吊瓜农家品种,发起种植,此后5~6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规模超过6万亩,并带动了周边县市吊瓜种植(修水县、瑞昌市、德安县、永修种植面积均稳定在1万亩以上)。

1.2 品种使用方面。武宁县70%吊瓜基地都使用传统的小籽品种,经过多年自繁自留种,该品种已十分混杂。本地育种家汪光明经过田间筛选培育出了“宁蒌1号”,经过推广,目前使用面积仅占25%左右,尚有5%吊瓜基地使用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

1.3 加工销售方面。仅武宁县清江乡新丰村有一家小型加工作坊,部分吊瓜种植户将籽粒进行加工包装,通过本地商户销售或者销往外地。

2 存在问题

2.1 生产方面

2.1.1 品种不纯。大多种植户的种苗通过种子繁殖,其后代发生了严重的分离,表现在种植田吊瓜大小、产量、外观不一致,种子大小不一,种壳厚薄不一。

2.1.2 种苗带毒现象严重,以病毒病为主。

2.1.3 品种落后。武宁县小籽吊瓜品种面积仍然较大,其产量低、籽粒商品性差,市场收购价格远远低于大籽粒吊瓜。

2.1.4 自繁育种成本高。种植户获得种苗的方式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块根繁殖。种子繁殖不仅受种子休眠期和生长季节限制,后代还会发生严重分离,且采用这种方式繁殖的后代雌株率仅30%左右。吊瓜幼苗期雌雄难辨,到开花期才可辨别。为了生产出足够的雌株,农户要大量播种,然后在开花期耗费人力去雄留雌,移栽补缺。扦插繁殖和块根繁殖都易造成种性退化,且扦插繁殖成活率极低,块根繁殖系数低、操作繁杂,这两种方式都难以满足市场对种苗的需求。

2.2 加工销售方面

2.2.1 利用程度不高。武宁县吊瓜种植以食籽为目的,农业生产上以采收种子为主,鲜少有人采收根茎、果皮出售。吊瓜根茎、果皮均为上好的中药材,其根市场收购价约为3元/kg,其干制果皮市场收购价15元/kg左右,两者亩总产值约2 000元以上,农民一般采收完种子以后将两者丢弃,显著降低了吊瓜种植效益。

2.2.2 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瓜蒌取籽过程中,需要用大量清水冲洗瓜瓤,由于吊瓜瓜瓤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河流中的鱼虾死亡。

2.2.3 加工能力不够。在吊瓜籽加工方面,本地仅1家小型加工作坊,且加工能力弱,成品口味单一。

2.2.4 生产在内、加工销售在外。每年武宁县生产的吊瓜籽仅极少部分在本地加工销售,大量的吊瓜籽被浙江商户收购。

3 发展对策

3.1 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科技含量。一是开展组织培养:组织培养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大,后代种性整齐一致,可获得脱毒苗,可周年工厂化生产,育苗成本低且周期短,能够满足大量的生产用苗需求,现已广泛运用到各种植物繁殖、育种中,如兰花、铁皮石斛、马铃薯等。开展吊瓜组织培养是解决以上生产方面问题最便捷、有效的方法。二是开展引种驯化:从外省引进吊瓜新品种,如皖蒌3号、皖蒌8号、皖蒌9号、川瓜蒌1号等,紧跟市场需求,淘汰落后品种。结合组织培养,开展瓶苗驯化,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组培苗脱瓶成活率和生长情况,培育健壮幼苗。

3.2 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项目支持、贷款贴息、技术指导等,引导本地加工企业(或招商引进加工企业)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更新加工设备,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利用加工企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促进武宁县吊瓜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吊瓜集中取籽,污水集中处理。

3.3 组建产业联合体,形成产业链。组建一个组织化程度高、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联合体,构建吊瓜“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产业链。联合体负责制定生产标准、操作规程、技术指导与培训、社会化作业服务等,农户负责生产加工,企业负责加工、包装、打造品牌、市场营销等。

猜你喜欢

种苗加工种子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桃种子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可怜的种子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