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类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8-01-18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校企专业建设

蒋 斐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47)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职人才培养在教育部文件(教高[2006]16号)的指导下,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依据各专业具体教学实践,形成了多种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改革思路

1.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思路,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努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1.2 充分发挥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协作、指导、咨询作用,不断创新,开放办学,形成院校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五个对接”。

2 建设目标

2.1 总体目标。认真贯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加强专业建设、深化院校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2 具体目标

2.2.1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指导专业建设,使本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行业需求及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广泛进行专业调研,通过座谈、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探索各级各类建筑单位对高素质建筑技术人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与行业专家共同探索符合行业岗位要求、满足本地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符合高职办学特点和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创新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专家共同制定“校院合作、分段实施、双证并举”的“1.5+1.5”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标准,共同修订教学大纲内容,共同制定教学监督评价体系,实现部分学生的“订单式”培养。建筑类专业以“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综合素质高、基础宽、专业知识够用、实践技能实用”为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以岗位需求设计课程体系;以职业标准选取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设计课程思路。通过对专业工作岗位群及工作任务论证分析,确立“(2+2+4)周”(第一、第二学年2周集中见习+实习40周)的集中实训项目,使人才培养过程与单位职业岗位需求“三贴近”:教学内容贴近、实践教学贴近、职业环境贴近,实现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零距离”对接。

2.2.2 基于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架新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方面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和基本知识外,在专业能力上侧重技能培训;素质上注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学生身心健康养成。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业引领、岗位对接”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顶岗实习,把学生的技能训练贯穿在整个实践环节中。

3 建设保障

3.1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特色专业建设

3.1.1 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紧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形势,重点设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产业相关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注重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改革和建设,服务传统专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主动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

3.1.2 打造优势专业,强化专业特色。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利用区域产业优势,将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重点实施特色(骨干)专业建设,力求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系列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信息化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寻找差异性发展道路,丰富专业建设内涵。采取分步实施、强化考评、年度验收、经费投入与建设质量挂钩等措施,强化专业建设水平。

3.1.3 强化专业负责人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育优势特色专业,“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强化专业负责人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引进。每个高职专业设专业负责人1名,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督促专业负责人、带头人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激励专业负责人创造性开展工作。

3.2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3.2.1 调整专业培养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区域产业或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调整专业培养定位,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与实践“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知名企业合作,推行“三证书”制度。

3.2.2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和实现形式,探索校企共建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二级学院,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联盟制、集团化等发展模式,形成校企互融、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的运行机制。以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为依托,整体推进与行业龙头企业或骨干企业合作,将企业资源、标准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习实训与真实项目、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对接。

3.3 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3.1 完善激励考核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建立符合专业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实行教师岗位管理、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成长的激励机制,建立专业专任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修订专业带头人选拨标准,双师型教师及骨干教师认定标准、新进教师准入标准、兼职教师聘任标准,完善教师考核办法,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努力创造名师、能师、优师脱颖而出的环境与氛围,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3.2 加大培养引进力度,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十三五”期间,学校着力推进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工程、“三高”人才引进工程、教坛新秀培育工程、名师工作室建设工程等,通过采取以老带新、企业实践、社会实践、国内培训、国外学习、校企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在职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校企专业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