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血常规检查应用于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

2018-01-17何秀丽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3期
关键词:血常规诊断糖尿病

何秀丽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血常规检查对糖尿病诊断的影响。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的正常人34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单核细胞计数(MONO)、大血小板比例 (P-LCR)的检测结果要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计数(PLT)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正常人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检测血常规能够作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和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诊断;血常规;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3..01

近几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而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这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都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增多的主要原因。血常规作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是临床基本的血液检验项目,血常规主要是对血液的细胞部分进行检验,再观察血液细胞的数量以及形态变化情况,来判断患者的机体内是否出现病变情况。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34例和来我院住院的正常人34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分别对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的正常人34例作为对照组,均实施血常规检查。其中,实验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45.5±7.5)岁。对照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46.5±5.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在入院后检查前8 h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2 mL,放入抗凝真空管中,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血细胞的数量以及形态,并进行计数。

1.2.2 对照组

在入院后检查前8 h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2 mL,放入抗凝真空管中,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血细胞的数量以及形态,并进行计数。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单核细胞计数(MONO)、大血小板比例(P-LCR)的检测结果要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计数(PLT)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病之一,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在改变,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经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血糖异常增高,一旦发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引起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本次选取68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均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分析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单核细胞计数(MONO)、大血小板比例(P-LCR)的检测结果要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计数(PLT)要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的血常规异于正常人。

综上所述,检测血常规能够作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和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洪丽梅,张晓云.血常规检查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饮食保健,2017,4(10):253-254.

[2] 张 丽.血常规检查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1):34-35.

本文編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血常规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糖尿病知识问答
血常规解读
糖尿病知识问答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