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海南省卫生中职在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1-17李俊芳吴娟娟周凡冰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3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生活质量心理健康

李俊芳 吴娟娟 周凡冰

【摘要】目的 探索海南省卫生中职在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及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海南省卫生中职2012级、2013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SCL-90中总分和十大因子分别和WHOQOL-BRE中的心理领域得分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①相关性分析:总生活质量和总健康状况对心理领域得分为正向相关因素;SCL-90中总分及十大因子对心理领域得分均为负向相关因素。②线性回归分析:将学生SCL-90总分(X)作为自变量,生活质量量表中心理领域(Y)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Y=66.237-0.073X1,经t检验,得t=-11.635,P=0.000,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③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将总分、十大因子进行变量赋值,总分(x1)、十大因子分别从x2~x11和心理领域得分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最终方程为:Y=64.039-12.041×5,方程结果显示,抑郁因子对心理领域得分情况影响最大。结论 调查数据表明海南省卫生中职在校生心理健康越差其生活质量越低,其中抑郁因子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卫生中职学生;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3..02

生活质量根本在于探索人生活的缘由以及如何更好地提升生活品质。近年来,社会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或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却相对滞后,这也引导社会将更多的研究转移到这方面来。精神生活质量核心的表现是心理生活质量[1]。本研究主要探索海南省卫生中职在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为海南全省卫生中职在校学生,选取2574名学生进行测试,实际回收录入有效问卷2269份,占全体在校生人数的24.9%,本研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15%。

1.2 研究工具

采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量表及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该量表由26个条目组成,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领域4个维度,还包含两个独立分析的条目即总生存质量及总健康状况,其中第21条“您对自己的性生活满意吗?”不适合卫校学生,依据高中生生

活质量评价办法[2]改为“您对自己青春期的变化适应吗?”。

1.3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海南全省六所卫生中职学校中的三所学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抽样比例均符合统计学要求。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相关分析[3]

总生活质量和总健康状况对心理领域得分为正向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SCL-90中总分及十大因子对心理领域得分均为负向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线性回归分析

将学生SCL-90总分(X)作为自变量,心理领域(Y)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結果方程如下:Y=66.237-0.073X,经t检验,得t=-11.635,P=0.000,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由方程得到,总分越大,心理领域得分越小。

2.3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将总分、十大因子进行变量赋值,总分(x1)、十大因子分别从x2-x11和心理领域得分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最终方程为:Y=64.039-12.041x5,方程结果显示,抑郁因子对心理领域得分情况影响最大。

3 讨 论

本次研究探索了海南省卫生中职在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WHOQOL-BRE量表中总生活质量和总健康状况对心理领域得分为正向相关因素,SCL-90中总分和十大因子分别和WHOQOL-BRE中的心理领域得分均为负相关。并由回归方程得到:SCL-90总分越高,心理领域得分越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其中抑郁因子的影响最大,这与上述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吻合。分析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的学生生活质量越低,由此揭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高度关注。

本研究前期研究表明海南省卫生中职在校生的生活质量偏低[4],且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4],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的歧视、学校的忽视、家庭的漠视及自身的盲视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积极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和管理工作,给予有效措施,进而可以提高在校生的生活质量。

庞玉洁[6]、马颖哲[7]等人的研究主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人认为极有可借鉴之处,可考虑将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研究应用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当中并建立相应地心理健康干预模式,主要内容有:教育理念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要及时摒弃,通过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构建全员参与,贯穿社会、学校、家庭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焦 岚.心理生活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 吴晓云,陶存山,等.296名卫校学生生活质量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2):658-659.

[3] 吴娟娟.海南省卫生中职学生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12):66-67.

[4] 李俊芳.海南省卫生中职在校生生活质量现状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2015,(8):2-3.

[5] 周凡冰.海南省中职卫生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1):128-130.

[6] 庞玉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176.

[7] 马颖哲.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45-46.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生活质量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