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光中:幽默多于乡愁

2018-01-17石保青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谐趣花篮李敖

石保青

余光中因写下《乡愁》一诗而成名,谈到这首诗对他的意义和影响,余光中幽默自嘲说:“我写过1000多首诗,而《乡愁》好像变成了我的名片,这张名片大得把我的脸也遮住了,让别人看不到我的真面目。有很多人对我说,我是读你的诗长大的。结果他们除了《乡愁》之外,都没有读过我的第二首诗。”余光中的锦心绣口是有名的,他把谐趣作为社交场合一件漂亮的服饰,他无处不在的幽默感,曾带给人们无限的欢乐。

巧用反差,顿跌生趣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出生那天是重阳节。有一次,余光中回南京省亲,聊到自己的生日,他说:“我对自己的生日很满意,我是‘茱萸的孩子。重阳节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登高的日子,我的母亲和朋友在‘重九头一天去登南京栖霞山,第二天凌晨生下了我,别人登高我落地!”余光中和几位文人聊到演讲费,有一位文人说他拿过一个小时一万元,有一位说他拿过两万元,有一位说他拿过三万元。接下来,轮到余光中出声了,大伙儿以为他会继续加码,余光中却说:“我拿过一个小时五百元的。”

余光中的“别人登高我落地”“他人上万我五百”,语义跌宕起伏,前后反差强烈,情节动人心弦,有着出其不意、奇巧怪谲的谐趣,让人啼笑皆非。

亦庄亦谐,表达出彩

余光中的家庭是女性世界,他和妻子育有四个女儿。有一次跟人聊天中,谈起家庭与婚姻,余光中风趣调侃道:“我们家有五个女儿,就我一个男人,妻子是我最大的女儿。我住在‘女生宿舍里,我是‘舍监。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相处是靠妥协。婚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是一对一的民主,一加一的自由。我有一条严格的选婿标准,中文必须精通。因为中文不通,将祸吾孙!平时我最受不了的就是陪妻子和女儿逛商场,我搞不懂,商场有什么好逛的。明明可以很快买好,为什么能逛那么久,不能买了就走吗?”惹人捧腹。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谈起这四样写作,余光中自我调侃说:“我虽非狡兔,却营四窟。写诗,是为了自娱;写散文,是为了娱人;写批评,尤其是写序,是为了娱友;翻译,是为了娱妻,因为翻译工作平稳,收入可靠。”接着,他又打趣说:“这四样东西的版权,将来正好分给我的四个女儿。”

2015年11月,余光中携妻子和两个女儿回到祖籍福建永春,参观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余光中文学馆。他在发言中说:“今天我的家人跟我一起来,妻子来了百分之一百,女儿也来了百分之五十。”幽默表达令在场的人笑喷。

余光中的语言创意表达可圈可点,看似平常的事情,他总能运用新颖独到的词语来阐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把话说得庄谐有致,意趣横生,耐人寻味。

插科打诨,妙趣横生

有一次,余光中来海南参加“两岸诗会”活动,在观赏黎苗文化实景演出时,一位苗族姑娘走下舞台,热情地向余光中送上一份独特的祝福。苗族人民对尊敬的客人表达欢迎和祝福的独特方式是“捏耳朵”,而且“捏得越痛,爱得越深”。余光中在接受祝福时,不无诙谐幽默地说:“捏得还可以再痛一些。”引得现场观众一片笑声。在观看苗族青年嬉戏的表演时,看到苗族小伙子赤手空拳快速爬上5米高的槟榔树,余光中的幽默感再次爆发,他说:“看来苗族同胞也跳‘钢管舞。”逗得大家再次笑声一片。

还有一次,余光中来杭州,友人请他品尝“乾隆宴”。晚宴间,余光中指着杭州特色小点心葱包烩打趣说:“葱包烩包的是秦桧,老百姓因为恨秦桧而把他吃下肚去,但是杭州还有一道特色菜叫东坡肉,其字面意义那可是‘苏东坡的肉。秦桧与苏东坡融合在同一个肚子里,不会忠奸不分吧?”引人大笑。

余光中总能把所见所闻转化为幽默的谈资,顺势插科打诨,既愉悦自己,也愉悦别人。一个妙趣横生的人,怎能不让人感到亲近可爱呢!

谈言微中,妙语解颐

同是台湾作家,李敖频频“相轻”余光中。在凤凰卫视《李敖有话说》中,李敖甚至把余光中称为骗子,说他有严重的人格问题,而且文学水平也比自己差得多。很多人都为余光中鸣不平,但余光中从不反击。有一次,余光中来南京讲学,记者问他为何不回击,余光中说:“李敖好斗,好攻击,爱找人家麻烦。他一直骂我,我则保持沉默,我不理他,这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现在都讲文明和谐,不需要斗。一个人把别人的缺点找出来才有成就,何苦呢?一个人的理想生活境界,应同时包括两个方面:别人对你拿得起,而你自己放得下。我更希望把有限的時间和精力多放在写作上。”

有一次,记者问:“‘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如今交通和通信方式很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再遥不可及,现在的年轻人还会有乡愁吗?还能体会乡愁的滋味吗?”余光中回答说:“现在有电脑,有互联网,有智能手机,甚至已经在研究外星科技。将来人类如果移民到月亮,就是另外一种乡愁,李白的诗就要倒过来写了,叫‘举头望地球,低头看明月。不同的时代,乡愁也跟着变了,但不能否认的是,它是一代代人共有的一种情感。”

余光中看问题洞若观火,所以总能一言中的、精辟透彻、情理兼备、俏皮动人。他的慧言趣语,无不闪烁着迷人的思想光芒,令人叹为观止。

诗意联想,智慧毕现

有一次,余光中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他走到讲桌前,靠近麦克风,却发现一只大大的花篮挡在面前。余光中个子不高,台下观众只见花篮不见人,场面有些尴尬。工作人员一看不妙,忙上台把花篮搬走。这似乎让人更加不悦。这时,只听余光中从容幽默地说:“唐代诗人崔护有诗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唐诗为证,我就从崔护的名句开始吧。”全场笑声四起,掌声雷动。

2017年10月23日,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为余光中举办九十寿诞宴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亮相。席间,人们都祝愿他活过一百岁,余光中摆摆手,幽默地说道:“我不想当百岁人瑞,《战国策》里有‘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这句话当真,那我还有一半的路要走。”如今这已成为他留给世人最幽默的绝响。

余光中每每从容不迫,诗意信手拈来,面对花篮挡人又被搬走的尴尬,他能立即联想“人面不知何处去”的唐诗,为自己圆场。面对“人瑞”的祝福,他又能巧妙曲解“半九十”之义,抒发自己的志向。巧联妙引趣解中,尽显他的才情智慧。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因病去世,享年90岁。斯人已去,但他的谐趣永远让人在笑声中回味不已。

猜你喜欢

谐趣花篮李敖
La puerta de entrada al este de Guizhou
派对尤物
花篮
编花篮
编花篮
开庭了
《李敖自传》
养生要趁早
幽默谐趣
编呀编花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