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国际求救信号是“SOS”

2018-01-17佚名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求救信号电码菲利普斯

佚名

众所周知,“SOS”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信号,很多人以为这3个字母是英文单词的缩写,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它们代表的是国际摩尔斯电码。

“SOS”与海上救援有着直接联系。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蒸汽机、螺旋桨相继发明并被用于航海。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船只在海上遇难,往往无法求救。直到无线电报机的发明,人类开始使用摩尔斯电码传递信息,这成为航海通讯的福音。1896年,海岸与船舶之间实现了第一次无线电报通讯。两年后,英格兰海岸附近的一艘船只通过无线电发送求救信号,并成功获救,这也是最早的无线电救援记录。

由于无线电在当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语言不同,因此求救信号五花八门。此外,各种无线电设备常常不兼容,导致电报发送不成功。

1 9 0 3年,第一届国际无线电报会议召开,马可尼无线电公司提出的“CQD”成为国际通用的遇难求救信号。“CQ”即“Call to Quarters(All Stations Attend)”,是“全部台站皆应答”的意思,后面加上一个“D”表示“Distress”,是“遇难”的意思。

但是,“CQD”与一般呼叫“CQ”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很容易混淆。1906年,第二届国际无线电会议召开。一位德国专家建议使用“SOE”作为统一遇难求救信号,但有人提出字母“E”在摩尔斯电码中表示一个“短音”,在拍发或接收时容易被误解或错过。经过商量,大家决定用第一个字母S代替E。于是,“SOS”就成了国际统一无线电遇难求救信号。它在摩尔斯电码中由“3个短音”加“3个长音”,再加“3个短音”构成,简短、准确、连续而有节奏,在电报中最易发送和辨识。

1912年4月14日晚,“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10分钟后船长下达命令,发送求救信号。一开始发布的是求救信号“CQD”,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报务员菲利普斯决定:“发送‘SOS求救信号,这是一种新的国际通用救援信号,它可能是最后的获救机会了!”

菲利普斯的决定是正确的。“泰坦尼克号”发送的“SOS”求救信号,幸运地被远在纽约的一个名叫萨洛夫的人接收到,获得了救援。

从此,越来越多的船舶配备了无线电报设备,并且实行全天24小时无线电信号监听。至此,“SOS”救援信号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普及。

猜你喜欢

求救信号电码菲利普斯
巧记SOS 求救信号
火车上的巴基斯坦人
ZPW-2000A站内电码化关键电路的设计
动车所电码化二次优化问题
布兰登也会长大
库尔勒下行到发场电码化特殊改频电路的改进
站内特殊区段电码化设计
菲利普斯曲线
Mayday, not May Day
“叛逆”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