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肿瘤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2018-01-17严旭亮李红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7期
关键词:骨髓类药物毒性

严旭亮,王 蕾,李红娟

(1.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新疆 哈密 839001; 2.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新疆 哈密 839001)

恶性肿瘤为我国最主要死亡原因的重大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随着医药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型抗肿瘤药的不断研发上市,肿瘤治疗方案也随之不断改进,药物治疗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2]。常见的抗肿瘤药包括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新型的分子靶向药物2大类。传统细胞毒性类抗肿瘤药由于缺乏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损伤正常组织器官。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毒副作用较细胞毒性药物,但其产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也不容忽视[3]。由于肿瘤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功能及耐受性低下[4],加之肿瘤治疗中经常联合应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化疗药,导致抗肿瘤药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药物,严重的ADR可导致药物用量受限、治疗中断甚至患者死亡[5-7]。因此,加强抗肿瘤药致ADR的重点监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性尤为重要[8]。现对抗肿瘤药所致消化系统损伤、骨髓抑制、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心脏毒性、呼吸系统反应及泌尿系统反应及其防治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引起重视,早期预防,密切监视,及时治疗。

1 常见抗肿瘤药的ADR

依据发生时间,可将抗肿瘤药的ADR分为急性、近期及远期3类,其中较为常见的为急性和近期ADR。消化系统损伤、肝肾损伤及骨髓抑制等[9]为大部分抗肿瘤药共同的ADR。但一些ADR是部分药物独有的、特异性的ADR,如蒽醌类药物的心脏毒性[10],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11],分子靶向药物的皮肤毒性、心血管毒性及蛋白尿[12],伊立替康引起腹泻等[13]。

1.1 消化系统损伤

抗肿瘤药引起的消化系统损伤发生率较高[14],临床主要表现为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vomiting,CINV)、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 induced diarrhea,CID)等。CINV是抗肿瘤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15],虽很少危及患者生命,却常令患者痛苦不已,可引起食欲减退、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等,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甚至影响化疗的继续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6]。按照发生时间,可将CINV分为急性、延迟性、预防期、爆发性及难治性;按照呕吐发生率,可将CINV分为高度(>90%)、中度(30%~90%)、低度(10%~<30%)和轻微(<10%)。常见的具有高度CINV风险的药物有顺铂、表柔比星(>90 mg/m2)等,具有中度CINV风险的药物有卡铂、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等,具有低度CINV风险的药物有阿帕替尼、多西他赛、依托泊苷及卡培他滨等,具有轻微CINV风险的药物有贝伐珠单抗等。抗肿瘤药的另一最常见消化道反应为CID,CID的主要风险是导致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常见的引起CID的药物有伊立替康、氟尿嘧啶等。

1.2 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大多数抗肿瘤药普遍具有的ADR,最初常表现为白细胞特别是粒细胞计数降低,其次为血小板计数降低,严重时血红蛋白也降低[17]。骨髓抑制作用较强的为抑制DNA类药物,次之为抑制RNA类药物,抑制作用较小的为抑制蛋白质合成类药物[18]。骨髓抑制作用较强的药物有蒽醌类药物、氮芥、甲氨蝶呤、丝裂霉素及替尼泊苷等。

1.3 过敏反应

多数抗肿瘤药具过敏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低血压及过敏性休克等[14,19]。引起过敏反应的常见药物有西妥昔单抗、平阳霉素、博来霉素、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等。

1.4 神经系统反应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抗肿瘤药较为常见的ADR,可损伤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和听神经等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引起下肢无力、意识混乱、惊厥、耳聋、耳鸣甚至听力丧失等。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可将CIPN分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周围神经系统毒性和感受器毒性,主要为周围系统毒性。引起神经系统反应的常见药物有长春新碱、顺铂、奥沙利铂、卡铂、甲氨蝶呤、紫杉醇及氟尿嘧啶类药物等[18]。

1.5 心脏毒性

多数抗肿瘤药具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引起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及非特异性ST-T异常等临床表现。比较突出的为蒽环类药物,其发生率与累计剂量有关[20]。心脏毒性较大的药物还有紫杉醇、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卡培他滨、伊马替尼、吉西他滨及阿糖胞苷等。如果使用上述药物,一定要进行心电监护,并定期检测心功能。

1.6 呼吸系统反应

抗肿瘤药可引起肺毒性,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21]。引起肺毒性的药物主要有环磷酰胺、白消安、亚硝脲、博来霉素、卡莫司汀、丝裂霉素、甲氨蝶呤及吉非替尼等。

1.7 泌尿系统反应

抗肿瘤药可引起肾损伤,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急性坏死、变性、间质水肿及肾小管扩张,甚至出现肾衰竭,患者可出现腰疼、血尿、水肿及小便异常等[21]。抗肿瘤药还可引起化学性膀胱炎,发生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膀胱纤维化等症状。损伤泌尿系统的药物有顺铂、环磷酰胺等。

1.8 局部组织刺激反应

静脉用抗肿瘤药渗漏至皮下组织中,可造成局部皮肤组织损伤,最终引起溃疡,甚至坏死[22]。抗肿瘤药分为强刺激性药物、刺激性明显的药物以及刺激不明显的药物3类。强刺激性药物有蒽环类药物、长春新碱等;刺激性明显的药物有依托泊苷、紫杉醇等。

1.9 其他

抗肿瘤药引起的ADR还有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脱发、肿瘤溶解综合征、视神经病变、致盲及性功能异常等[18];部分抗肿瘤药本身可致癌,引起白血病等。

2 抗肿瘤药致ADR的防治措施

临床上在使用抗肿瘤药的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对于常见的ADR有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ADR,应根据以下原则采取措施:(1)判断ADR是否由抗肿瘤药引起;(2)是否需要停用抗肿瘤药或减量;(3)对症处理,积极开展抢救措施。

2.1 CINV的防治

(1)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根据呕吐发生风险级别,拟定个体化防治方案,如使用高度及中度CINV风险的药物时,提前给予预防性止吐治疗。(2)联合用药控制恶心及呕吐,使用5-羟色胺3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以阻断外周神经元的兴奋和迷走神经的活动而止吐[17,23-24];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可用于迟发性呕吐的治疗。(3)采取松弛、心理疏导及催眠等行为疗法治疗预期性呕吐,必要可使用苯二氮类药物。

2.2 过敏反应的预处理

具过敏体质的患者在用药前,可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H2受体拮抗剂等;发生过敏时,可对症使用沙丁胺醇、肾上腺素治疗[23-24]。

2.3 预防肾毒性

为减少肾毒性的发生,在顺铂化疗时不宜同时使用其他可导致肾损伤的药物,并应充分水化利尿,从用药开始连续3 d,每日给予静脉补液2 000 ml以上,并给予氯化钾、20%甘露醇及呋塞米,保持24 h尿量为2 000~3 000 ml[21]。联合应用泌尿系统保护剂可有效减轻肾毒性,如使用正常细胞保护剂氨磷汀保护肾脏;使用含巯基的药物美司钠可与4-OH-环磷酰胺或4-OH-异环磷酰胺结合排出体外,避免膀胱炎的发生。

2.4 心脏毒性的防治

化疗前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避免高龄患者使用心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出现心律失常及心动过速时可给予对症治疗。避免联合应用心脏毒性较大的抗肿瘤药,可联合应用降低心脏毒性的药物,如三磷酸腺苷、维生素E及辅酶Q10等[17,20]。

2.5 骨髓抑制的防治

对于造血功能低下或既往放化疗时血小板、白细胞水平降低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具有骨髓抑制毒性的抗肿瘤药。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严重降低的患者,可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因子或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小板计数严重降低的患者,可使用人白细胞介素2;骨髓抑制严重的患者,应预防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止血药,严重贫血者可输注新鲜血液或成分输血[20-22]。

2.6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多数抗肿瘤药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8,25]。静脉使用抗肿瘤药时,推荐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注化疗药,选择好的静脉输液,可有效减少药物对静脉的刺激。在化疗中,一旦发现漏液,应立即停止注射,冷敷或温湿敷,针对化疗药使用相应的解毒剂;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皮下注射10~20 ml)、用0.5%或1%普鲁卡因注射液封闭等措施[18]。

总之,抗肿瘤药所致ADR形式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及心理负担,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及预后。抗肿瘤药所致ADR是由其本身的药物毒性及患者的体质决定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26]。采取有效的监测及防治措施,可降低ADR的严重程度,发挥抗肿瘤药的最佳治疗效果。临床医护人员及药师应加强学习,充分掌握抗肿瘤药致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加强抗肿瘤药致ADR的监测,探索并研究新的监测方法,提高快速预警能力,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27]。

猜你喜欢

骨髓类药物毒性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赞美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