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朗山往事(下)

2018-01-17罗怀学

今日民族 2017年12期
关键词:山乡寨子村寨

□ 文·图 / 罗怀学

【编者按】1998年,云南日报社组织优秀通讯员到西双版纳采风,当时还是通讯员的罗怀学参加了那次采风活动,采风团刚进到一个叫“曼囡”的布朗族村寨,罗怀学就被布朗族独特的房屋建筑和朴实的风土民情所深深吸引。他突然间发现:这不正是我多年梦寐以求寻找的拍摄题材吗?采风活动结束,他和另外两个影友相约,重返布朗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接下来的八年间,他每年利用“五一”“国庆”等节假日,一次次独自探访布朗山的村村寨寨。布朗山乡五十多个自然村,有三十多个是布朗族聚居村落,他用双脚几乎踏遍了所有的布朗族村寨。持续八年的拍摄,罗怀学积累了近万张底片,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布朗山布朗族的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为我们深入了解布朗族的生存状态提供了一个较全面的影像样本,也为布朗山的沧桑巨变留下了一个客观参照。直至2006年,他的家乡金沙江下游最末端,因要建向家坝电站面临淹没,罗怀学才不舍地放下这个专题,转向故乡的抢救性拍摄中。

考虑到这些影像资料厚重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我们在《印象》栏目分两期连载。上一期讲述布朗山传统的农耕文化,也就是那些已经消失在云南大地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这一期,我们讲述布朗山布朗族的闲暇生活和宗教文化。按先后顺序,大体上包括了生活的空间、信仰、孩子的世界,以及农闲时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休闲生活。

布朗族喜居深山,住干栏式竹楼,楼上住人,楼下放养牲口,冬暖夏凉。新囡寨,是布朗山离中缅边境最近的村寨,与缅甸的新囡寨(很早以前从中国迁到缅甸去的边民建的寨子,为不忘国籍,会取一个与中国相同的寨名,两寨同名,在布朗山一带的中缅边境上很普遍)鸡犬相闻,全寨有四十多户人家。1999年以前,全寨只有老支书一家是瓦房,2005年后,布朗山乡在政府的扶持下,大面积种植普洱茶(布朗山是普洱茶的主要原产地),村民生活不断改善。如今不少慕名前去布朗山的人,看到的是绿油油的茶山和湛蓝的铁皮瓦房,当年的茅草屋早已不见了踪影。

01 盖房子,是每个家庭的大事,农闲季节,打好草排,备好木料,全寨人都会前来帮忙,两三天就能盖起一座新房。

02 布朗族家家都有火塘,火塘是供奉祖先的地方,是一家人的中心,家里的大小事情都要在这里求神问卦。火塘还是布朗族青年“串姑娘”(谈恋爱)的场所。

01 “拴线”是布朗族的古老习俗,婚丧嫁娶,都要拴线,姑娘出嫁要请“布占”和寨子里的长者拴线祝福。布朗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万物有灵,信天地鬼神,相信“拴线”能祛病消灾,保佑平安。

02 升和尚,是男孩子人生里的一件大事。男孩子一般12岁以后,就可以剃度入佛寺修行,学傣文念经书,到成家立业的年龄,便可还俗,结婚生子。这是布朗山乡香广寨升小和尚的仪式,全寨村民在为小和尚们滴水净身。

03 布朗族有许多节庆活动,“开门节”“关门节”“赕佛节”。赕佛节期间,从缅甸请来的大佛爷出行念经赐福,佛爷的脚不能踩到凡间地气,要用滑竿抬到赕佛村民的家里,上轿下轿都要从“人毯”上踩过,话说谁要是被佛爷踩过,就能一生吉祥平安。

04 布朗山寨寨有缅寺,村村有寨心,常出现“僧多粥少”(外来本寨出家的和尚,没家人送饭)的情况,佛爷便会带着小和尚拿着饭钵去寨子里的寨心化缘。寨子里的男女老幼天不亮,就端着刚煮熟的第一勺饭,第一口菜,跪拜寨心,等待佛爷前来化缘赐福。

01 在布朗山乡,每个村寨都有一所小学,但教学条件比较艰苦,两个年级在同一教室上课的情况常有,一个老师同时教两个班,语文、数学、体育等课程全教。这是2005年,布朗山乡新囡寨小学学生在上数学课。

02课间休息,学生用“鸡公车”推柴回家后,再回教室上课。

03 害羞的布朗族女孩。

01 “宁愿终身无女人,不能一天没猎枪”,这是对布朗族男人喜爱猎枪的形象比喻。上世纪90年代,布朗山全面禁猎,猎枪被彻底收缴,农闲时节,布朗族男人三五成群上山打猎的场景再也见不到了。

02 农闲时节,女人上山砍柴、打猪草,男人则留在家里照看孩子。

03 村民若得知山外城里有人要来寨子,便会早早挂上银幕,坐等山外来客出钱买汽油发电请大家看电影。凡是出钱请村民看电影的人,都会在电影开始前被请到人群中讲话,以示尊敬。有时,一连数日都等不来外来人。2006年后,布朗山乡逐步实现电力村村通,电视走入家庭,这种“等电影”现象才逐渐消失。

猜你喜欢

山乡寨子村寨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从“直过”到“跨越”布朗山乡七十年影像志》
《从“直过”到“跨越” 布朗山乡七十年影像志》
整个村子都“哭”了——追记富县直罗镇新寨子村第一书记孙小京
1949~2019从“直过”到“跨越” 布朗山乡七十年影像志
揭掉山乡的贫困封印
“淳朴寨子”,一个品牌的形成——我在小山村里启动了“消费扶贫”
锅巴粥
寨子
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