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地区无公害牛蒡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2018-01-16史继花解学仕李培习

蔬菜 2018年6期
关键词:山东地区秋播牛蒡

史继花,解学仕,李培习*

(1.临沭县农业局,山东 临沭 276700;2.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临沭 276700)

牛蒡是菊科牛蒡属、直根系2年生草本植物,中医称为大力子,其肉质根可供食用,兼可入药。据分析,牛蒡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以及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是一种营养保健型蔬菜。我国牛蒡的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江苏省,其中以山东种植面积最大,约8 000~9 000 hm2,占全国的80%以上。每667 m2牛蒡产量在1 500 kg以上,近年收购价格保持在2.6~3.8元/kg,效益可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牛蒡还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在全省农业生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为指导蔬菜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出口量和农民收入,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制定了出口牛蒡栽培的产地选择、建园、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牛蒡采收等标准,适用于山东地区的牛蒡出口及无公害生产,其他地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 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GB/T 18407.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产地环境

产地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农业生产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环境应符合GB/T 18407.1的要求。

4 种子要求

4.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山东地区种植的、肉质肥厚及成熟期不同的品种,如白肌、柳川理想等。

4.2 种子处理

选择优质种子,播前晒种1~2 d,杀灭种子表面的致病菌,再用45~55 ℃的温水浸泡2 h,最后用湿布包裹,在20~30 ℃条件下催芽,并保证85%以上的出芽率。

5 栽培管理

5.1 地块准备

5.1.1 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壤土或黏壤土为好。pH值7.0~7.5为宜。牛蒡忌连作,应实施3~5年的轮作。

5.1.2 整地施肥

用牛蒡开沟机深挖种植沟,沟距80 cm,沟宽20~25 cm,沟深1.0~1.2 m,每667 m2用有机肥800~1 000 kg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60 kg与表土充分混匀后填入沟内。

5.1.3 起垄

在原施肥沟上起垄,垄底宽35~40 cm,垄高15~20 cm,顶宽20 cm。要将土块打碎耙细,防止牛蒡形成岐根。

5.1.4 排水工程

设置田间排灌系统,挖好排水沟。要求每50 m有1道竖沟,横向每25 m有1道腰沟,并做到横竖交错相通。

5.2 播种

5.2.1 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分为春播和秋播,春播在3月下旬—4月中旬,秋播在10月上中旬。山东地区一般采用秋播。

5.2.2 播种量

一般每667 m2用种量200 g左右。

5.2.3 播种方法

条播时采用单垄、单行种植。先在垄面中间开浅沟,沟深2~3 cm,墒情不足可带水播种,等水下渗后,每4~5 cm播2~3粒种子,然后覆土,稍加镇压,拍平垄面,上覆地膜。穴播时在垄面中间开穴播种,穴距7~10 cm,穴深2~3 cm,墒情不足可带水播种,等水下渗后每穴播2粒,播后覆土、镇压、拍平,然后覆膜。

5.3 田间管理

5.3.1 及时定苗

播种后5~7 d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破膜,并用细土封压膜口周围。条播田块出苗后7~10 d间苗,15 d左右定苗,株距7~10 cm;穴播田块出苗后15 d左右定苗,每穴1株。每667 m2栽植8 000~10 000株。

5.3.2 适时扣棚

秋播牛蒡时,于10月底—11月初架设小拱棚,拱棚宽50 cm、高40 cm。

5.3.3 扣棚后管理

晚霜前扣棚,保持夜间10 ℃左右,白天20~25 ℃。气温达到28 ℃时,把塑料薄膜底部掀开通风,夜间扣严;随着外界气温的降低,逐渐减小通风口。严冬季节,夜间拱棚加盖草苫保温,4月上中旬撤掉拱棚。以保持棚内土壤见干见湿为原则,进入10月中下旬,每隔7~10 d浇1次水;进入11月,每隔10~15 d浇1次水;12月—翌年1月,只要土壤不干旱即不需要浇水;待翌年2月,天气转暖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5.3.4 田间肥水管理

前期一般不浇水;6—7月,根据墒情及天气情况适时浇水。秋播牛蒡于翌年4月初,苗高30~40 cm时,在大行内每667 m2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15 kg;春播牛蒡于定苗后10~15 d,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15 kg。在主根膨大期每667 m2追施氮、钾复合肥(15-0-15)30 kg。

5.3.5 清沟保墒

在雨季到来之前,及时清理排水沟系,保证横、竖沟相通,确保雨后田间无积水。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

6.2 农业防治

针对主要病虫对象,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病性强的优良品种;从育苗到采收,使用健康的,不带病毒、病菌、虫卵的优质种子,培育健壮幼苗;选择肥沃疏松土壤,采用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适量施用化肥等方法;同时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及地头杂草等管理措施,降低病源、虫源数量并及时清除病株。

6.3 物理防治

将杀虫灯悬挂在离地面1.2~1.5 m处,田间每1.3~2.0 hm2设置1盏,诱杀蚜虫及鞘翅目、鳞翅目害虫。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一般黄板规格为30 cm×20 cm,每667 m2挂30~40块,悬挂于植株顶部10~15 cm处。

6.4 化学防治

及时进行中耕、除草。若要喷施除草剂,一定要在栽苗、覆膜前进行,以免对幼苗产生药害。喷施时可使用9%的异丙甲草胺;如草害较轻,亦可使用划锄方法进行人工除草。

注意不同农药应科学、合理地交替使用,采收前30 d内禁止再施农药。药剂的选择与使用应符合NY/T 1276和GB/T 8321的规定。

7 采收

7.1 采收期

牛蒡一般播种后120~150 d为采收适期。其中秋播(9月—11月中旬播种)牛蒡采收期为翌年5月;春播(3月—4月下旬播种)牛蒡采收期为当年9月。

7.2 采收分级

可采用机械采收或人工采收。采收牛蒡时要深挖根际,把全株完整取出,去净泥沙和须根,在叶柄2 cm处切断并分级。上市出售的牛蒡必须无斑点,无病虫危害,根形光洁、直顺、无分叉。分级标准为:一级品长70 cm以上,粗头直径2~3 cm;二级品长50~70 cm,粗头直径1~3 cm;三级品长30~50 cm,粗头直径1~3 cm。

8 生产记录

建立田间、贮运生产技术档案,生产全过程中各道环节必须做好生产记录,并且建档备查。记录档案保存期为2年。

猜你喜欢

山东地区秋播牛蒡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考古新发现所见山东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牛蒡的储藏
辽北地区秋播大葱栽培技术
牛蒡之心
秋播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试论安徽沿江地区秋播结构“压麦扩油”布局
枣阳 党组织服务秋播生产
每期一道养生菜:素炒牛蒡丝
广汽传祺济南海恒祺家店盛大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