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的生物学特性与役用功能

2018-01-16沈晓昆

家禽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稻株养鸭鸭子

沈晓昆

(中国江苏镇江市凤鸣新村,江苏 镇江 212004)

稻鸭共作是一项卓越的生态农业技术,它是在中国有数百年历史的稻田养鸭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稻田养鸭,无疑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但在现代农业的冲击下日渐式微。在生态农业中,又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20世纪90年代,日本稻农和农业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又加上围网与昼夜放鸭在田,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稻田养鸭的稻鸭共作模式。

21世纪初,日本的稻鸭共作引入中国。中国是水稻种植与养鸭的大国,种稻与养鸭都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更形成了不同于日本,又优于日本的中国特色的稻鸭共作,推动了稻鸭共作在中国和亚洲的发展。

稻鸭共作在原来单一种稻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生物因子——鸭子,使得稻田的食物链结构、生态链连接得更加合理,稻与鸭共生互长,互惠互利,使得传统的水稻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水稻生产面临着杂草、害虫、病害等的严重制约,而鸭子能以一当十,有效地担负起水稻生产中的多项作业。现代养鸭业,养鸭的主产品是鸭肉、鸭蛋。稻鸭共作中,养鸭的首要任务是役用,其后才是肉用、蛋用,这种方式,还避免了现代养鸭对水体、环境造成的污染。

1 鸭的生物学特性

稻鸭共作中,鸭子担负了那些稻田作业和功能呢?这先得从鸭子的生物学特性说起。

1.1 鸭为家禽 可驯化,可调教,易于管理。家禽的驯化史表明,在10000种鸟类中,被人类驯化成家禽的有10种,在10种家禽中,是水禽的有鸭、番鸭、鹅3种。而在这3种水禽中,适合用于稻鸭共作的只有鸭1种。

水稻害虫的天敌有上千种,但真正能够规模养殖、方便利用的当数鸭子。

1.2 属水禽 鸭水陆两栖,可以在水田作业。晴天、雨天都能作业。

1.3 杂食性 [北朝]时的《齐民要术》上,就记载“鹅唯食五谷、稗子及草、菜,不食生虫。鸭靡不食矣”鸭什么都吃、荤素都吃,能吃草,能吃虫,虽食稻穗但不食稻叶,水稻出穗灌浆后,就将鸭子从稻田中收上来,正好巧妙用来为水稻服务。

1.4 小型性 鸭子体型小,适宜在稻株间穿行、游弋。鹅的体型偏大,活动也远不及鸭子灵活。

1.5 警觉性 鸭子的视觉、听觉、味觉都很灵敏,有利于捕获食物,躲避天敌。

1.6 早成性 鸭出雏毛干就能下水游泳,这为鸭苗早驯水、早下田提供了可能。

1.7 夜性行 鸭不光白天能作业,夜间也能作业,作业时间长、功效大大提高。

1.8 集群性 鸭子集群活动,集体活动,战斗力强。

1.9 活动力 鸭子食量大,消化力强,活动力强,活动范围大,对杂草、害虫控制力强。

1.10 抗病性 抗病性能强,病害少,鸭子的适应性强,能很好适应稻田的生态环境。

2 鸭的役用功能

2.1 除草功能 稻田杂草有300多种,主要危害的杂草有20多种。鸭子对大多数杂草及杂草种子都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鸭子控草,方式多样,有吃草,有践踏,有中耕,有浑水,用鸭的嘴,用鸭的脚,因而有较好的除草效果。管理得到位,稻与鸭衔接得好,不亚于用除草剂的效果。

2.2 除虫功能 危害水稻的害虫有250多种,主要的有6种。鸭子为杂食性水禽,采食量大,消化力强,喜食昆虫与多种水生生物。鸭子的活动范围大,活动层面宽(水中、水面、水上),加之有夜行性,因而有较好的除虫效果。有研究表明,一只体重400g的小鸭,一小时能捕食107~189只害虫。为害水稻最为严重的稻飞虱,主要栖息在水稻植株的中下部。生活在水中的鱼、蛙,虽说也能跃出水面捕食,但毕竟跃出的时间有限。鸭子却能在水上、水中、水下自由变换捕食部位。其它水生生物的功能,远不能与鸭子相比。有人指责鸭子也吃掉了有效生物。但对“不问有益无益,格杀勿论”的杀生农药,为什么不说什么呢?是的,鸭子也吃掉一些稻田中的有益生物,但仅局限于稻田范围内,对稻田围网外的水沟、水塘中的有益生物,鸭子是吃不到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稻田中,小鸭子是捕食不到大青蛙的。

2.3 防病功能 水稻病害有240多种,主要的有数种。鸭子也有防病功能,但有直接功能与间接功能之分。鸭子刺激水稻生长,增加了水稻的抗病性。鸭子通过捕食媒介害虫,进而控制了病害发生。如条纹叶枯病,就是通过捕食灰飞虱而达到控病效果的。鸭子采食、浑水,减少或扰动了病菌的生长,进而控制了纹枯病的发生。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去除了稻株基部的枯叶,改善稻田的通风透光,抑制了病害的发生。

2.4 施肥功能 鸭粪是优质有机肥,氮、磷、钾等养分齐全,且是随排泄随利用,肥料的利用率高。但光靠鸭粪这些肥料的数量是不够的。解决有机肥料来源比较可行的办法,还是冬季种植豆科绿肥。长江流域主要可种植苕子、紫云英,特别是苕子,不光绿肥产量高,据研究还有较强的化感作用,能有效抑制杂草。

2.5 中耕浑水 中耕是传统稻作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田间管理措施,使用化学除草剂后放弃了,稻鸭共作使得这项措施得到了复活。鸭子在田时间有60~70d之久,耘田效果很好。中耕疏松了土壤表层,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增加了土壤与水体中的氧气,去除了杂草。持续浑水、翻动土壤,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与杂草的生长。现代稻作技术中,还没有这样的技术措施,就是有也难以实施。

2.6 刺激生长 这也是稻鸭共作中特有的效果,是通过鸭子在田间频繁的活动,频繁的与稻株接触、摩擦而实现的。刺激效果不仅表现在促进稻株生长与株形的开张、水稻的分蘖上,也表现在降低水稻的株高,增加根系的生长、增加地下部的生长,增加了叶片的活力、稻株的抗倒能力上。现代稻作技术上,也还没有这样的技术措施。

上述这些鸭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发挥作用,而是综合的发挥作用。最终表现在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产出优质、安全的稻米上,增加稻米产量、增加稻农收入上,减少投入、减少化学污染上,实现水稻生产、鸭子生产可持续发展上。通过多年来的研究、集成创新,稻鸭共作的稻米产量在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前提下,稻谷的产量可亩产可以达到400~500kg。此外一亩稻田还可以收到15只左右的鸭子,鸭肉优质安全、鲜美。

我们说鸭子功能强大,不是说鸭子就是万能的。管理好水稻、鸭子,关键还在人。还得针对稻鸭共作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与措施。

稻鸭共作这样一种绿色、生态、持续、环保的种养技术,是值得不断深入研究、持续创新发展,更值得大力示范推广的。

猜你喜欢

稻株养鸭鸭子
基于稻田除草部件横向偏距视觉感知的对行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巧得妙方
基于触觉感知的水稻行弯度测量装置设计与试验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我需要一片阿司匹林证明我还有疼痛(组诗)
Bt水稻协助相邻非Bt水稻抵御害虫
鸭子
一头鸭子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