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养肉种鸭鸭舍建造及饲养管理要点

2018-01-16李硕卫德生明士居姬红波刘龙龚道清

家禽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换羽鸭舍雏鸭

李硕 ,卫德生 ,明士居 ,姬红波 ,刘龙,龚道清 *

(1.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2.盱眙桂柳家禽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1)

我国是世界上肉鸭养殖大国,出栏量与消费量也是稳居世界第一,近几年的出栏量维持在30亿只左右,肉种鸭存栏量约3700万只。我国的肉种鸭养殖业长期以来主要采用传统的水生养殖模式(鸭舍+水塘),这种养殖模式不仅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还会严重的污染水体。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增强,水生养殖模式对水资源消耗高且污染大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1]。因此,水禽的旱养模式将成为未来水禽饲养的主要方式。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肉种鸭旱养技术成果进行了整理,介绍了旱养肉种鸭鸭舍建设及种鸭各阶段饲养管理要求,期望为该技术推广应用以及进一步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1 鸭场的选址

标准鸭舍选址一般位于地势较高的地方,最好有一定的坡度(北高南低),有利于排水,并且做到便于通风、光照充足,远离居民区和工厂500m以上的地方。标准鸭舍的建设能提高种鸭产蛋率、种蛋受精率、成活率等[2]。目前肉种鸭的旱养模式主要为“鸭舍+运动场”模式。鸭舍建设要做到牢固、安全,采光、通风良好,防暑、防寒、防潮,满足养鸭的基本环境要求[3]。

2 鸭舍的建造

2.1 半开放式鸭舍(房舍+运动场)

2.1.1 房舍建造 房舍可以是砖瓦结构或者 “铁框架+塑料大棚结构”,面积一般为以长×宽×高为100m×(10m~12m)×(2.8m~4m)为宜,也可根据场地来决定。房舍内部采用厚垫料地面饲养或网上平养两种方式。若采用厚垫料地面饲养方式,垫料要厚,并且保持干燥、疏松,所以要经常翻晒。在饲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垫料,保持整体垫料干燥。若采用网上平养方式,一般塑料垫网占舍内面积的30%~40%,料盆放置于房舍剩余的地面上,在房舍内离地面50~70cm处用钢管或木头做横架,每隔1.5m一个支架,在房舍的中间做一个坚固的支架,以便饲养员在网架上行走巡查。在横架上固定塑料垫网,网眼规格:前期 (0~14日龄)10mm×10mm,后期(15日龄以后)20mm×20mm。在房舍正中顶部设置一排弱光灯,在两侧各设置一排强光灯房舍的北侧要有高度约1.8m的手摇式垂帘,以便开窗通风。在房舍内南侧的柱子上装东西走向的乳头式饮水器,高度在20cm左右,饮水器的正下方有个东西走向的排水沟,且位于运动场和房舍的最低点。

2.1.2 运动场建造 运动场最好也要有一定坡度倾斜(南高北低),保证雨后运动场无积水[4]。运动场宽度与房舍相同,面积不低于舍内面积。地面最好是水泥地或者砖地,下雨天地面不能太滑。

2.2 密闭式房舍 肉种鸭的整个饲养过程始终在房舍内进行,这种饲养方式称为密闭式饲养。密闭式房舍也是采用垫料饲养和网上平饲养,与半开放式房舍的建造基本一致。在饲养过程中肉种鸭的吃料、饮水、运动和休息等行为都是在房舍完成的,所以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必须非常严格。舍内的饮水设备和排水系统要设置合理,保证舍内干燥。另外要根据房舍的大小,配套安装风机和湿帘,便于夏季通风降温。

2.3 产蛋箱的设置 无论是半开放式房舍还是密闭式房舍都需要设置产蛋箱,鸭具有定巢性,即鸭蛋产的地方是固定不变的,如果这个地方被别的鸭占用,该鸭就会在产蛋箱门口等待,即使旁边有空的产蛋箱,也不去产蛋。所以,在肉种鸭开产前应在产房准备足够的产蛋箱。在地面上挖一个深度20cm左右的沟,再在产蛋箱低垫上稻草,每5只鸭需一个窝[5]。

3 进雏前的准备

3.1 育雏舍的清洗消毒 进雏前两周开始对育雏舍的每个角落及整个圈舍饲养环境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包括墙壁及地面的彻底冲洗,笼养房舍要对笼子进行清洗消毒。育雏舍彻底干燥后,选用消毒液(注意消毒液的浓度)进行喷洒消毒。然后按照40ml/m3的计量使用福尔马林和20g高锰酸钾进行熏蒸[6],熏蒸的最佳时长为12h。并且还应对饮水器、饲料槽及其他的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密闭消毒12h后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育雏舍彻底消毒之后,严禁未经消毒进入,以免对育雏舍再次污染。

3.2 设备的检查和修理 在对育雏舍清扫干燥后要对舍内的设备进行检查,检查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及时修理。包括温度控制设备能否达到规定的温度;上料机能否正常上料并且清理干净上料机里上一季残留的饲料;饮水器是否可以正常给水,并且水压和水嘴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光照设备,擦灯泡,换灯泡,确保足够的光照强度[7]。

3.3 其他准备工作 进雏前检查饲料的质量和储存情况,药品的数量和种类是否齐全,准备好开食期间用的垫纸等。将所有的自动喂水装置里的水放出来,目的是清洗水管、排除水管中的杂质和铁锈以及饮水器上的消毒液。

4 育雏期的环境控制

4.1 育雏舍的温度控制 在进雏前1d对育雏舍的温度进行调试,雏鸭早期由于体表的绒毛比较少,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御寒能力差,所以育雏初期,应当保持室内温度在33~35℃[7]。第三天后逐步降温至30~32℃,以后每周逐步降2℃,以后可根据环境气温调节温度,可逐步降温直至能够适合周围的气温。温度计应挂在距鸭背上部15cm处,经常查看温度变化,保持恒温至关重要。除根据温度计外,还可以根据雏鸭的表现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若雏鸭表现为活泼好动,则表示育雏温度合适;若雏鸭表现为聚堆或靠近热源,表示温度偏低;若温度偏高雏鸭将出现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食欲降低的现象。

4.2 育雏舍的湿度控制 雏鸭舍内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65%之间[7]。根据育雏室的湿度情况进行调整,喷雾器洒水或者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进行开窗通风。如果育雏舍中的湿度过低,容易造成舍内空气污浊、粉尘较大,进而引起雏鸭的呼吸道疾病;如果育雏舍中的湿度过高,则会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雏鸭群的健康生长。

4.3 光照控制 雏鸭舍内的光线强度一般为10Lx,以雏鸭能看见饲料和饮水为宜,为保证雏鸭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时间,一般在1~10日龄的雏鸭要保持在每天连续光照23h,11日龄后白天自然光照,夜间关灯[7]。

4.4 饲养密度 对雏鸭来说,育雏数量应根据饲养场地的面积而定。 1~7 日龄 35~30 只/m2,8~14日龄 30~25 只/m2,15~25 日龄 25~20 只/m2为宜[7]。密度过高,易引起鸭群的挤压,采食不均,个体发育不均,易患病等;密度过低则经济不划算。一般育雏面积为育雏舍面积的1/3左右,密度为7~9只/m2。

5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5.1 饮水 雏鸭出壳毛干后应立即供应温开水,水温以15~20℃为宜,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与电解多维,目的是提高雏鸭饮水量并且补充能量和维生素[6]。水中也可以加入0.05%的高锰酸钾,目的是冲洗鸭体表面被啄伤、扎伤的伤口,可以促进愈合,也可以止血、消炎。

5.2 开食 雏鸭开饮后1~2h就可以给料开食,开食一般用配合饲料让其自由采食,做到少喂多餐的原则[6]。饲养的前3d非常重要,白天隔1.5~2h喂一次,晚上喂两次。3d以后,可改用小型料桶饲喂,以防止饲料浪费和污染。6d后就可以进行定时喂食,隔2h喂一次;8~12d后隔3h喂一次,每天共喂8次;13~15d后隔4h喂一次,共喂6次;6~20d后白天隔4h喂一次,夜间隔6h喂一次,共喂5次;21日龄以后,隔6h喂一次,共喂4次。

5.3 分群 肉种鸭育雏期,雏鸭的公母比例应为1∶5~1∶6,雌雄鸭分开饲养[8]。 对于笼养鸭子,鸭子的体积越来越大,就要对他们进行分群,按照它们的体重、强弱进行分群,并且要控制在适当的密度。

6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6.1 转舍或扩栏 在育雏鸭转群前必须在空腹情况下才可转运。雏鸭转舍时抓鸭、运鸭及新环境均会造成应激[9]。所以转舍或扩栏最好在夜间或早晨进行,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来降低鸭群的应激反应。

6.2 更换饲料 在饲养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饲料的种类、性质等更换,任何饲料变化都会对鸭产生一次应激,可能会造成鸭采食不均匀、引起开产体重不均匀等不良影响[10]。为了减少对鸭子的应激反应,要让它提前、缓慢的适应。所以在换料的前两周,就开始在饲料中加入少量要更换的饲料,并且添加的比例越来越大,最后达到换料的目的。

6.3 公母分群 分群可以使鸭群的生长发育保持一致,能够准确地控制肉种鸭的生长体重,方便管理。育成期可以根据肉种鸭的体重、强弱和性别进行分群饲养,对体重小、体质弱的鸭加强管理使其快速生长发育,使鸭群整齐均匀。

6.4 限制饲喂 育成期是种鸭生长发育关键的时期,为了减少鸭开产期采食量和开产体重不均匀的现象,所以要对经过分群后体重过大的鸭群进行限制饲喂,并且限制饲喂可以减少母鸭由于卵巢沉积脂肪而导致的产蛋率低的弊端。

7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7.1 产蛋期饲养管理 当产蛋率达到5%时,每日每羽增加5~10g直至自由采食。喂料量掌握的原则是食槽内余料不能过多。因肉种鸭胆小怕惊,最好固定饲养员,且限制无关人员进出,创造良好的隔离条件;保持舍内环境清洁,通风干燥;定期用消毒剂消毒;严格执行免疫程序,病鸭及时诊治;死亡鸭无害化处理。

7.2 饲养环境的要求 温湿度:产蛋期间要保证舍内温度相对稳定,使其冬天舍内不低于0℃,夏天不高于25℃,湿度保持在40%~60%,舍内地面的垫料要保持干燥。

光照:产蛋期舍内的光照时间要达到16~17h,光照强度为3.5~5W为宜。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要固定,灯高距离鸭背1.8m,灯要固定住,防止因光源不稳定而引起的惊群。灯分布要均匀,经常擦灯泡[6]。

通风换气:在保证舍内温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开窗通风排出舍内有害气体和水分,保证舍内空气新鲜和舍内湿度适宜。

密度:鸭群的规模也不宜过大。鸭群的数量以250只为宜,其中公鸭40只,母鸭200~250只。

7.3 肉种鸭的换羽管理 到了秋天气温比较低时,肉种鸭就会进入自然换羽阶段,这一阶段鸭群停止产蛋,如果想延长种鸭利用时间,可以进行强制换羽。换羽期一般持续4~5个月左右,为缩短换羽期,要实行人工强制换羽,提高产蛋量。人工换羽期间每天提供营养饲料,增加其喂食量。整个人工换羽过程持续45~60d[11]。

8 小结

饲养水禽的洗浴池中富含大量有害微生物,对大群肉种鸭存在隐形的威胁,而通过旱养技术很好的避免这一威胁。肉种鸭旱养技术通过房舍优化、饲养管理技术、先进饲养设备等多方面的改进,克服了水养方式难管理、疾病难以检测治疗等的弊端。肉种鸭旱养技术大大地节省了用水,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综合效益显著地提高。随着今后肉种鸭旱养技术的不断完善,肉种鸭生产性能进一步提高,肉种鸭旱养势必会成为未来养殖发展趋势。

[1] 陈星,王先猛,杨宇,等.肉种鸭旱养技术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738(8):35-37.

[2] 禚艳书,韩薇.种鸭场的生物安全控制[J].水禽世界,2008(05):17-20.

[3] 祁新梅.种鸭场的环境控制[A].中国畜牧业协会.第六届(2015)中国水禽发展大会论文汇编[C].中国畜牧业协会,2015:3.

[4] 李昂.网上养肉鸭的技术关键[J].农村养殖技术,2011,(15):16.

[5] 梁正文.种鸭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贵州畜牧兽医,2006(05):44-45.

[6] 禚艳书.肉种鸭场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点[J].水禽世界,2008(02):17-20.

[7] 薛佳佳,李成益,王成举.父母代肉种鸭育雏期饲养管理要点[J].山东畜牧兽医,2014,35(11):17-18.

[8] 迟兰,李成彬,王士祥.樱桃谷种鸭旱养的应用与推广[J].中国牧业通讯,2009(23):36-37.

[9] 于晓侠.种鸭的饲养管理技术[J].农技服务,2014,31(10):120-142.

[10] 王正明.蛋鸡养殖过程中更换饲料需注意[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06-08(012).

[11] 张远来.种鸭的饲养管理技术探析[J].南方农业,2015,9(09):138-139.

猜你喜欢

换羽鸭舍雏鸭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傲娇“天鹅”换羽归来
饲养密度对秋季多层平养密闭鸭舍环境参数、生产性能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蛋鸡人工强制换羽方法
四招有效防鸭啄毛
换羽新生当高参
笔·枪·魂——讲述“军事记者摇篮” 满载荣光 换羽高飞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豫南地区规模化养鸭 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