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态角度探索畜牧生产矛盾和问题的破解路径

2018-01-16杨景晁李福伟李桂明王贵升

家禽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畜禽抗生素动物

杨景晁,李福伟,李桂明,王贵升

(1.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 济南 250022;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23;3.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21)

畜牧生产活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生活需要而开展的一项生产经济行为,其劳动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物,属于农业生产范畴。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发展,在满足人民快速增长的肉、蛋、奶等食品需要的时,由于生产模式、饲养方式以及其他客观因素影响,特别是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淡化客观规律的行为和做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制约着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比如抗生素滥用、食品安全、疫病风险、公共卫生、环保等问题。

1 当前与养殖生产相关联的主要生态问题及产生根源

以抗生素滥用和残留问题为例,动物体内和排泄物中的抗菌素从哪里来呢?按照物质守恒定律,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以动物机体的自身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如果在养殖生产中不投入抗生素,动物机体不会自己代谢合成抗菌素,畜禽机体和粪便等排泄物中自然也就没有抗生素了!从客观情况看,抗生素诞生、存在和在养殖生产中应用的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生态斗争的产物。

1.1 种源问题

1.1.1 品种特性 由于单一利益的引导和资源的客观限制(比如饲料、粮食、土地等不足),当前养殖生产中片面追求专门化高产、快长型品种,这些品种在培育过程中打破了生物固有的自然属性,动物机体自我保护机能十分脆弱、抵抗力降低,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

1.1.2 引种和贸易 频繁的引种贸易交流,导致旧病未除、新病不断增加,且许多动物疫病呈多种并发趋势,以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点,还有滥用药导致的病源选择性进化问题,疫病风险越来越大,防治压力也越来越大。另外,生产中还存在许多病原发生抗原变异的问题,原有的疫苗保护效果不佳。

1.2 生产模式问题 当前以集约化、规模化、高密度养殖为主导的所谓现代化、高科技含量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完全将养殖场变成以饲料为原料的动物蛋白生产工厂,以追求饲料转化率为核心,以追求生长速度和缩短生产周期为主要特征,忽视了饲养动物作为一种有生命的物种存和其应有的自然习性,在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使生物安全风险大大增加,养殖生产对内外环境及生物安全措施要求增强。

1.3 投入品质量和大气污染问题 比如生产管控不严导致饲料质量安全问题,工业尤其是化工业发展导致的饮用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水和空气是畜禽养殖生产必须依赖的物质条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畜禽机体健康状况,比如污水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空气中的S、NH3等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并破坏动物机体的免疫保护机能。饲料是养殖投入品主要部分,饲料营养缺乏或不平衡(氨基酸平衡、钙磷平衡等)以及霉菌毒素和有毒物质存在等,在直接致病的同时极大影响着动物机体体内平衡和抗病力,为病原的入侵和致病创造了条件。

1.4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问题 种植业与养殖业紧密联系、互为条件、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主体,种植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养殖业发展。然而,种植业环节同样存在明显的生态问题,典型的就是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为了满足特定的种植品种生长需要,维持其向人们追求的方向发展,大量使用农药,比如除草剂、灭虫药等,造成农药残留、污染水源和土壤,给种植业产品安全带来很大问题;大量使用化肥,也会造成水源污染,同时由于有机肥使用较少,土壤中有机质透支严重、造成土地板结、地力下降,给种植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压力。种植环节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养殖环节安全和养殖生产赖以发展、存续的环境条件。

此外,畜牧生产中一些配套环节和后续环节处理、解决不当,比如畜禽养殖废弃物、病死动物及貂、狐、貉等以毛用为主的动物胴体管理不当等问题,也会加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问题。

2 为维系养殖生产行为而不得不采取的必要措施

以上问题在现实中往往是相互交织的,在这种形势下,要想使现在的畜禽养殖生产活动正常运转,维护动物机体的健康、快速生长,必须靠人为的外界因素调控,比如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严格的环境控制、严格的程序化免疫以及必要的、合理的抗生素投入等,来维系这个由人主导、创造的生态平衡,其中动物、饲料及添加剂、水、空气、保健投入品(兽药、疫苗、微生物制剂、消毒剂)、养殖设施装备、环控设备、人(养殖生产者)是这个生态系统的构成要件,但它的平衡是十分脆弱的,稍有冲击和压力就很容易打破,且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当前养殖生产中存在不得不使用、不敢不使用抗生素的现象。生产中一些药企技术人员的不当引导,比如技术人员产品推广、营销式的技术服务,也会加重畜禽养殖中滥用药、过度用药的现象,特别是一些饲养管理水平低、技术落后的养殖场(户)。即使环境控制、生物安全措施做的比较好的养殖场,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虑,也会选择适当用一定的抗生素类药物,毕竟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一旦发生疫病,损失将是毁灭性的,没有人敢冒这个风险。但人们在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又往往会造成恶性循环,比如细菌的耐药性选择、病原变异、动物机体的安全保护屏障越来越弱、滥用药导致的药物残留等。

3 破题路径与建议

3.1 突破路径与理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与畜牧业发展相关联的生物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归根结底都是畜禽养殖生态不能维持平衡和保持良好运转造成的,是由于人类生产、改造自然的活动,造成对自然、对生态破坏现象的直接反应,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与自然、与生态斗争的结果。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最终还要回归到解决自然与生态问题,需要去修复、完善、重塑现在的生态平衡及其运行体系,从这个角度去寻求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方案,是源头根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人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体,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依赖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从改变人们生产活动和改造自然活动的方式作为切入点。

3.2 建议与措施

3.2.1 养殖品种的改进 顺应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趋势,以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为方向,从育种和品种改良入手,提高养殖品种的抗逆性、抗病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以适当降低生产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在生长速度、产品质量和经济收益中需求最佳的平衡点。

3.2.2 生产模式的改进 结合高端品牌产品的生产,兼顾动物福利,改变部分生产模式,降低饲养密度,尽量使饲养动物的天性得以表达;通过微生物制剂和中药研发与应用来逐步替代抗生素药物的使用;通过更完善的环境控制设施和工艺,降低疫病风险和用药量,保障畜禽健康养殖和食品安全。

3.2.3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通过高效种植业发展消纳畜禽养殖粪便;通过粪便制作有机肥还田、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的使用;通过发展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通过立法、奖惩、行政等多种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逐步构建一个运行高效、运转平衡、种养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和循环体系。

3.2.4 推进大环境的修复 通过环境治理和生产模式改进,减少工业污染的排放;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途径,治理工业污染问题(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通过政府公共投入和生产主体个体投入相结合,逐步修复、补偿现在的生态,为畜禽养殖生产和种植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3.2.5 加强科技支撑和政策引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破解生态问题,同样需要依赖于发挥科技的作用,为各项解决措施和方案提供技术支撑。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通过政策引导和各种制度约束,使人们生产活动行为与自然相和谐、与生态相融合。

猜你喜欢

畜禽抗生素动物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抗生素的故事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抗生素的使用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