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渔父”意象中的超越情怀

2018-01-15任芝慧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远游渔父泼墨

任芝慧

“渔父”一直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常见的意象,众多文人墨客都对其津津乐道。苏轼在《渔父四首》中,刻画了一个狂饮烂醉而忘形的渔父,他狂放不羁,喝醉后更是万事皆空。“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虽说他喝醉了,但是在封建社会里,最清醒的便是渔父了。他每饮一杯,醉一次,醒一次,吟一次,便是一次心灵的升华,是一次超越。渔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所以他自由自在,不受外物所累。这,便是一种超越精神。

在道家庄子的哲学理论中,存在着两种“量观”,一是“以人为量”,一是“以物为量”,前者以人衡天,后者以天衡人。世界之大,是人们无法穷尽的,然而世人却往往“以人为量”,被理性知识所牵绊,拘泥在世俗的眼光中。而尼采说:“走出你的洞穴吧,世界如同一座花园等待着你。”正所谓,所有的束缚都是自己造出来的,只有自求解脱才是唯一道路。因而,我们更应当坚定地迈开步伐,走向洞穴外自在的“大”世界。渔父在醉生梦死中超越自我,随缘放达,任天而动,突破一切束缚,走出了“洞穴”。可见,唯有“以物为量”,才能彻底抛开束缚,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前人说:“楚辞一言以蔽之,曰‘惆怅兮自怜。”若说楚辞的精神气质,“自怜”二字最当得之。此间自怜并不是怨怨艾艾,而是自尊自爱,不是躬自安慰,而是寻求解脱,结撰起性灵的木兰舟。而楚辞还重“远游”,所谓“远游”便是一种心灵的流观,一滞一点,一着一相,是性灵贴近自然的心路旅程。我们通过“远游”给寂寞的心灵从容舒展的空间,在纵肆烂漫中抚慰痛苦的心灵。这样以后,才能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闲适。

人们因常被时间的“情”所牵绊而不自在,但道家认为,人之爱皆为虚妄,唯有顺应自然之道,以万物之情为情,方是真性情。而佛家认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既是梦幻泡影,我们又何必太过在意呢?我们要做的是放下功利的心,就如同渔父酒醒后那江湖一样宽广的心胸,无视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

有一位叫王默的画家,创立了泼墨的方法,今天还有人用此法作画。他画画前先喝得大醉,然后将宣纸铺好,手捧墨水往宣纸上潑,并用手在画面上直接涂抹。相对于其他画法来说,泼墨是最无章法可循的,也是最潇洒的。泼墨让艺术家们肆意地打破了前人所创立的秩序,建立起自己七颠八倒的乱里世界。身处乱里世界,而能感受制度化、格式化模式所带来的裨益,循规蹈矩而能体味中绳之外的乐趣,这亦是超越的境界。

丰子恺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渔父便是如此,即使贫穷,却依旧保持着善良质朴,超然物外,与世无争。愿每个人都能寻到心中的超越之境,不拘泥于世人的评判标准,一再蜕变,一再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心中自有莲花开,脚下自有徐徐清风来。

猜你喜欢

远游渔父泼墨
泼墨迎新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言行不一”的渔父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在路上的梦工厂:“远游志”网络旅行杂志的众筹之路
万世之功郑国渠
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老红军王定国挥毫泼墨:“希望寄予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