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长期血管通路在尿毒症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8-01-15王微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6期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尿毒症血液透析

王微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长期血管通路在尿毒症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76例尿毒症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8例。观察组采用动静脉内瘘模式, 对照组采用长期深静脉置管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导管阻塞、出血、血栓形成、感染)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86.8%, 略高于对照组的71.1%,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中, 采用动静脉内瘘模式与深静脉置管模式所取得的患者满意度无差异, 但前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因此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尿毒症;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深静脉置管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37

慢性肾衰竭是使肾脏功能发生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肾脏的三大功能丧失, 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血液透析是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方法[2], 通过透析器中透析液与透析膜进行的物质交换达到纠正电解质, 排出废物, 纠正酸碱平衡的目的。研究发现对于长期坚持合理透析, 不少患者能存活10~20年以上[3]。在进行持续血液透析时, 建立长期血管通路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76例尿毒症患者进行研究, 对比分析动静脉内瘘模式和长期深静脉置管模式两种透析方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76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8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8例;年龄45~74岁,

平均年龄(66.15±3.05)岁;病程0.5~3.0年, 平均病程(1.31±0.75)年;高血压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7例;年龄46~75岁, 平均年龄(66.35±3.06)岁;病程0.4~3.0年, 平均病程(1.29±0.74)年;高血压肾病7例、糖尿病肾病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过明确的诊断, 且具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如尿素氮、肌酐增高、血红蛋白<80 g/L;②收集患者完整的检查、病史以及治疗资料;③患者符合血液透析的要求, 且无不适现象。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器官或者系统严重疾病;②患者正在接受其他方式治疗, 并且对本次研究具有明显影响者;③依从性差, 或拒绝参加研究者。

1.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期深静脉置管模式:一般选用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将留置的双腔导管与血液透析机连接, 通过透析清除体内毒素及多余水分。

观察组采用动静脉内瘘模式:在手术室局部麻醉下操作, 选用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 吻合方式可采用腕关节处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 构成皮下动静脉内瘘, 内瘘成熟后在血液透析时用16号穿刺针对内瘘血管进行穿刺, 将动脉血引到透析器内, 并自静脉端回流到人体。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并发症(导管阻塞、出血、血栓形成、感染)发生情况与患者治疗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由患者进行自主评价, 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个评价等级, 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統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86.8%, 略高于对照组的71.1%,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尿毒症若得不到及时治疗, 将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最常选择的方式[4], 在透析过程中建立长期血管通路是必要步骤。长期深静脉置管是其中的一种血管通路方式, 适用于血管条件差, 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或无法长期维持, 以及心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该方法的不足在于存在较多并发症[5]。动静脉内瘘是通过外科手术, 将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进行吻合, 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 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

本文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 采用动静脉内瘘模式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选取不同的血管通路还必须将如何提升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纳入到临床治疗中, 过低的满意度会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增加治疗焦虑性,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6]。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86.8%, 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71.1%, 采用动静脉内瘘模式与长期深静脉置管模式患者治疗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学者[7-10]指出内瘘能够减轻患者血管通路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 降低患者治疗时的不适感,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度, 这对改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认可度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与上述相关研究结果相似, 内瘘模式在临床上更具可行性与实用性。

综上所述, 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中, 采用动静脉内瘘模式与长期深静脉置管模式所取得的患者满意度无差异, 但是, 前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endprint

参考文献

[1] 曹聪, 莫湛宇.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黑龙江医学, 2017, 41(10):957-958.

[2] 杨冉, 王韫芳, 薄庆. 综合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17):2636-2638.

[3] Provenzano R, Lafleur P, Mcfadden L, et al.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Hemodialysis Reliable Outflow (HeRO) vascular access graft vs. cuffed catheter access in hemodi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2015, 61(12):30.

[4] 廖丹, 肖欢, 李红, 等. 贝前列腺素钠联合氯吡格雷对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的影响. 中国药房, 2015, 23(9):1197-1199.

[5] 罗红敏. 早期动静脉血管移植建立血管通路能降低透析患者的菌血症发生风险.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7, 29(6):567.

[6] 张愚, 朱志强, 郑鑫, 等. 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节段植入挽救流出道狭窄动静脉內瘘的效果分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30):4911-4916.

[7] 肖艳美, 张文贤, 董小伟, 等.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与感染的影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17):50-51.

[8] 侯杰, 张浩, 刘伟新, 等. 颈内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尿毒症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17(4):754-755.

[9] 沈艳. 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31):28-29.

[10] 任红旗. 血液净化治疗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分析. 第二军医大学, 2016.

[收稿日期:2017-11-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静脉内瘘尿毒症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尿毒症可以预防吗
没有胃病,为何会有消化道出血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Fogarty导管在血透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失功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