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高日语口译能力

2018-01-15陈知武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

陈知武

[摘要]处于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与密切的当今时代,翻译,尤其是口译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日语口译能力成为促进中日两国交流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阐述了日语口译的种类,总结归纳出日语口译的三个步骤,提倡采用多模态教学手段,重视影子跟读的训练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日语口译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日语口译能力;多模态教学;影子跟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12-012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2.05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在外语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口译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要想胜任口译工作,除了需要具备丰富坚实的外语和母语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求具有快速灵敏的反应能力和熟练的双语思维能力。这是一种比较有难度的技能,只有通过有效科学的训练才能掌握。在此,笔者想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一下日语口译方面的教学经验。

一、口译的种类

(一)交互传译

交互传译是口译种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在发言者讲话告一段落后,由译者开始翻译。交互传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各种会议、研讨会、商务谈判乃至政府首脑会议等大都使用这种口译形式。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各种国际会议不断增加,对交传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交传是在发言者停顿后,由译者进行翻译。可发言者停顿的时机是各不相同的。有人在讲完一句话后停顿,有人在一段话后停顿,情绪高昂时有可能讲了很长时间才停下来。交传译员需要随机应变,处理好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除此之外,交传译员一般情况下都坐在发言者的旁边,所以会受到现场气氛的影响。因此,翻译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中日两种语言,还需要一些胆量和自信。不能因为受到现场所有人的关注,就变得缩手缩脚。日英翻译的名家小松达也先生经常半开玩笑地说:“翻译人员必不可少的三大条件是声音要大、要沉得住气、脸皮要厚。”他还常常讲道:“口译工作其实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其中包含了很多要素,语言所占比例最多也就30%左右,除此之外,还有翻译技巧、知识储备、自信沉着、音量音质等要素。”从中可见,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翻译人员除了语言功底要扎实外,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同样重要。

(二)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就是几乎在发言人开始讲话的同时开始翻译,并且与发言者几乎同时结束。这种翻译形式对译者的要求非常高,除了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做同声传译时,译员首先要听清发言内容,同时在脑海里将其翻译成相应的外语或母语,然后使用正确的词汇、语序表达出来。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在瞬间完成,与此同时,讲话者仍然在继续发言,并不会停下来。

达到同声传译的要求,一般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大学本科阶段的口译课程大都针对培养学生的交互传译能力而开设的。培养同声传译人才的机构是比本科教育更高的研究机构或者是定向培养的专门机构。

二、口译过程

口译工作与其他事情一样有其内在的规律,美国翻译家E.A.奈达对口译工作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参考这些见解,并基于实际情况,作者想将口译工作的过程分为“再现—整理—表达”这三个步骤。

步骤1再现:听清—记忆—适应;

步骤2整理解—判断—组织;

步骤3表达:语言—常识—表达。

在这三个步骤中,听清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各大高校在教学目标中着重强调的内容,下面就这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

口译的第一步就是“听清”,也就是说译员在听发言者讲话时,不允许有任何疏忽,从一开始就要努力做到集中全部精力,毫无缺损地听清。因为只有听清才能正确理解讲话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口译不同于笔译,话语一旦说出来,留给翻译人员的时间非常有限,翻译人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成为一名出色的口译人才,需要经过长期大量的听力练习,才能达到“听清”这一目标。在听力训练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方言问题。我们平时接触和学习的一般都是汉语和日语的普通话,也就是标准发音。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并非如此。发言者的发音有时并不那么标准,其中夹杂一些方言。日语中代表性的方言有东北方言、关西方言等,但只不过语音语调稍有不同,基本语法同日语标准话还是一致的。相比之下,汉语就要复杂很多。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存在多种方言。如上海方言、广东方言等。并且每种方言的发音实在不同,如果不是当地人,根本听不懂对方所讲内容。不过随着汉语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在正式场合,大家也都开始讲普通话。但是由于受方言影响,听起来同普通话还是有差别。这些都给口译工作者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为了最大限度地完成工作,必须要有意识地多了解不同种类的方言。

三、多模态教学的应用

日语口译课堂最大的特点是面对面的口头交际,学习者面对的不仅是教材和PPT,还包括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还涉及大量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所有这些构成了日语口译课堂教学的多模态超文本语篇。教学过程就是如何有效组织和利用这些多模态语篇,与学生动态关联,和谐互动,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多模态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源于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创建的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韩礼德认为,概念、人际和语篇这三个元功能是三位一体的,不存在主次之分。21世纪初期,语言教育专家Stein提出,采取多模态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的大势所趋。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从而形成良性的课程、教学和评估。日本语言教育学者高木幸子实证分析了多模态教学方法,从非语言特征和伴语言特征的研究角度得出结论:在人类语言交际所傳达的信息当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表情和语态,比例约为55%,其次是音声和音质,所占比例约为38%,最后才是语言内容,所占比例大致为7%左右。这为多模态教学理论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四、影子跟读训练

在多种教学手段中,最具有口译教学特色的即为影子跟读训练。顾名思义此种练习是像影子一样跟着说话者的话语,以几乎同等的语速,使用同等的语言重复讲话者所说内容。影子跟读练习既能提高译员的表达能力和词汇量,同时也能锻炼日语的发音、节奏、语音语调、语速等,从而提高口译能力。

据有关研究表明,成人的大脑与孩子不同,单单凭借声音去模仿自己还没有完全听懂或者理解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更何况复述的是用外语所讲的内容,这进一步增加了难度。所以练习的时候,可以先从跟读汉语开始。虽说是母语,可是遇到不太熟悉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时,虽然能够大概理解其意思,但要从自己的口中说出来,还是不太容易的。待母语跟读练习熟练掌握后,可进行日语跟读练习。日语跟读练习会比汉语跟读练习困难很多,相同的跟读内容,可以多次进行操练,逐渐掌握其中的技巧。

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研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影子练习理论进行分析和阐述,证实此种练习确实对提高工作记忆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陆续有大量日本学者另辟蹊径将研究重点由理论转向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影子练习在外语学习方面的作用。破田和松见(2004)实证证明只要坚持一定时间的训练,影子练习能提高学习者的听解能力和记忆力,荻原(2005)发现影子练习对改善日语发音有很大促进作用,大久保(2010)通过实验证明了影子练习能够促进语音语调的提高。这些研究进一步支撑了影子练习在提高日语口译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工作者,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从点滴做起,养成勤奋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向自己挑战的习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些俗语之所以千古流传,就是因为它道出了从师学艺想要攀登高峰时的诀窍。实际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单纯的模仿和固定模式的技巧运用中解放出来,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地。

猜你喜欢

多模态教学
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多模态教学模式探讨
试论初中英语听力多模态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