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价格非理性波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8-01-15刘晓倩

时代经贸 2017年34期

【摘 要】近年来,我国蔬菜价格呈现非理性波动特征,蔬菜价格暴涨暴跌严重扰乱了正常地市场秩序,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而极端气候、流通体系、游资与新闻效应是导致蔬菜价格非理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对此提出包括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流通体系、规范媒体行为在内的平抑蔬菜价格非理性波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价格;非理性波动;价格平抑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我国蔬菜总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达3.05亿亩(占世界蔬菜总种植面积的43%),蔬菜总产量达达7.02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9%),人年均蔬菜占有量达444.3kg①,由此可见,蔬菜产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5年以来,蔬菜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月均上涨率为1.71%,且明显呈现出夏秋低位运行、冬春高位运行的季节波动特征。然而近年来,部分蔬菜价格出现暴涨暴跌的非理性波动现象,如2010年风靡一时的“蒜你狠”,2013年成了“蒜你贱”, 蔬菜价格的非理性波动扰乱了正常地市场秩序,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蔬菜价格“过山车”式的非理性波动,已经严重影响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及正常市场秩序的发挥。

二、造成蔬菜价格非理性波动的原因分析

影响蔬菜价格波动的因素众多,包括:极端气候、流通成本、国家政策调整、游资炒作及国际市场传导等,蔬菜价格波动往往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近年来,我国蔬菜价格非理性波动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极端气候引发的供求失衡

基于农产品的特殊性,无论是大田蔬菜还是设施蔬菜都受到自然环境的约束,突发的极端气候易造成蔬菜减产,供给量不足,蔬菜上市时间的提前或推后,以及运输困难的加大。而蔬菜作为现代家庭消费的必需品,其消费的稳定性与供给的不确定性,造成蔬菜价格剧烈波动。除在之外,在雨雪冰雹等极端气候的影响下,加大了以公路运输为主的鲜菜运输难度,容易导致运输事故或延长运输时间,致使蔬菜短期供给不足,价格骤升。

(二)流通体系不畅,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挤占郊区蔬菜生产用地,蔬菜播种面积不断减少,造成本城区蔬菜供给不足。而伴随城镇人口的大幅增加,蔬菜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本区域内蔬菜供给下降、需求增加,为满足人们的刚性需求必须从外地大量调运,蔬菜产区与消费区的隔离导致运输半径的扩大,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而且更多的流通环节与时间及中间损耗也增加了流通成本,集中生产与远距离消费矛盾的不可调和,造成“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

此外,区域性蔬菜分销中心缺乏,区域内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蔬菜流通体系不畅。例如,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成功转型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后,东北的白菜、内蒙古的土豆都是先运往寿光,再销往京津地区,无形中增加了流通成本。再加上,城市内以小菜贩为主的间易蔬菜交易,导致交易成本上升。

(三)游资炒作与新闻信息放大效应

虽然我国蔬菜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在生产方式上仍然局限于小农家庭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判断能力及信息获取能力不足,导致生产决策具有盲目性,严重依赖于上期价格的影响。因各地产销信息不对称,区域性产能过剩或供给紧张状况被新闻媒体大肆渲染后,容易引起全国性蔬菜产销失衡。再加上,游资炒作行为,利用各种方式渲染蔬菜暴涨预期,吸引资金注入,买空卖空,导致蔬菜价格发生偏离出现暴涨暴铁等非理性波动现象。如山东金乡大蒜炒作事件,2010年7月大蒜价格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蹿升到12元/斤;然而2013年7月“蒜你狠”跌成“蒜你贱”,大蒜市场收购价从4元/斤跌至0.8元/斤; 2014年4月金乡大蒜平均价格不足1.6元/斤。

三、平抑蔬菜价格非理性波动的对策建议

蔬菜价格非理性波动使得“菜贵伤民”或“菜贱伤农”的现象频繁交替出现,增加了消费者的“菜篮子”与菜农的种植风险,导致总体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平抑蔬菜价格,实现蔬菜价格理性回归,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除自然灾害等非人来可控因素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稳定蔬菜价格。

(一)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市场引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应避免直接行政干预价格,而是平衡蔬菜区际、月度的有效供给,减少非市场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已达到间接稳定菜价的目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小农经营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内按“计划”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具体到每家每户的种植规模与品种;对外遵循“市场”规则,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销售蔬菜,提高了家庭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与市场谈判地位,防范市场风险导致的蔬菜价格非理性波动。二是建立健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蔬菜价格非理性波动的重要原因,分散经营的菜农无法获取市场真实、可靠的信息,盲目种植;政府滞后的统计方式无法为菜农提供准确、及时地事前信息,而且没有一个全面、畅通、方便的信息流通渠道。政府作为准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应尽快建立一个包含蔬菜种植、流通渠道、市场供求等全方面信息的权威、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平台,并建立一个尽可能覆盖全部农户的信息流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避免菜农盲目生产。三是严厉打击热钱炒作行为。通过建立价格监控体系、加大投机惩罚力度等方式引导游资向实体经济投资。完善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及电子盘交易平台建设,提高准入门槛与保证金率,降低投资杠杆倍数。

(二)完善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与交易费用

针对目前蔬菜产销分离,跨区域流通导致的流通成本居高不下问题,积极推进不耐运输蔬菜生产本地化;耐运蔬菜免费 “绿色通道”、冷链物流、区域现代化分销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蔬菜流通体系,调节蔬菜上市时间,降低流通成本。拓宽蔬菜流通渠道,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蔬菜生产基地、大型蔬菜流通企业与酒店、学校、超市的长期合作,实现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费用。同时,以便民利民的原则,规范农贸市场与社区蔬菜零售网点的建设。建立本地區蔬菜应急储备机制,实行生鲜蔬菜基地储备与批发市场动态储备应急方案,防止自然灾害、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引起的蔬菜供求失衡与价格非理性波动。并延长蔬菜产业链,进行蔬菜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缓解生鲜蔬菜集中上市引起的价格暴跌。

(三)规范媒体行为,提供准确的市场信号

一般一段时间内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是稳定的,蔬菜价格主要受供给变化的影响,分散经营的菜农无法获取及时、系统的蔬菜生产与市场信息,往往凭借上期价格决定当期生产计划,经营决策具有盲目性,易造成产能过剩或市场供给不足,价格破跌或飞涨。因此,摆脱蔬菜价格“过山车”,急需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能够及时、准确的发布蔬菜市场产能与价格信号,并通过合适的传播媒介确保信息能够传达到生产者手中,便于生产者做出合理的生产预期,稳定蔬菜市场供求与价格,平抑蔬菜价格非理性波动。此外,规范网络、媒体行为,严禁散布谣言和夸大不实报道,防止地区性事件演变为全国性灾难,致使蔬菜价格异常波动。

(泰山学院经济学院,山东 泰安271000)

参考文献:

[1]李崇光,包玉泽.我国蔬菜价格波动特征与原因分析[J].中国蔬菜,2012(9):1-7.

[2]罗超平,翟琼,李靖文.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蔬菜价格波动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6-31.

[3]郭力野.我国蔬菜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分析[J].中国蔬菜,2014(1):41-45.

作者简介:刘晓倩(1988—),女,硕士,泰山学院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理论与政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