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应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的临床价值探析

2018-01-15刘桃邓洁鲁鸿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高龄

刘桃,邓洁,鲁鸿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绵阳 621000

年龄偏大的患者大多同时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机体脏器、组织功能减弱,对于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手术存在较大风险,并且手术前的麻醉也存在较大难度[1]。针对下肢骨折的高龄高危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于保证手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正确选择麻醉药物是提升麻醉效果的前提[2]。罗哌卡因是临床应用比较多的一种麻醉药物,但是针对下肢骨折的高龄高危患者,选择哪种剂量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还没有统一结论[3]。该研究具体比较0.5%质量分数的罗哌卡因和0.65%质量分数的罗哌卡因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50例该院收治的下肢骨折高龄高危患者参与该次研究。根据应用罗哌卡因剂量的不同分为2组,A组25例患者中包括16例男患者,9例女患者,年龄平均为(78.28±3.36)岁,骨折及手术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1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有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内固定术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B组25例患者中包括17例男患者,8例女患者,年龄平均为(78.59±3.14)岁,骨折及手术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有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内固定术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5例。全部患者均排除合并心肺肝肾严重疾病、内分泌疾病、对罗哌卡因过敏。2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手术开始前常规接受8 h的禁食,术前不给于任何药物,进入手术室后进行静脉通路的建立,选择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对患者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脉搏以及血压进行监测。选择0.15 mL质量分数为1%的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进行动脉压的持续监测。麻醉进行前半小时选取400 mL左右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进行静脉滴注进行血容量预充。A组患者保持侧卧位,患侧在上,在L2~3、L3~4间隙实施腰硬联合穿刺,等到顺畅流出脑脊液之后,将8~10 mg 0.5%质量分数的罗哌卡因(包含1 mL 1%质量分数的罗哌卡因以及1 mL生理盐水)注入。B组患者同样保持侧卧位,患侧在上,在L2~3、L3~4间隙实施腰硬联合穿刺,等到顺畅流出脑脊液之后,将6~8 mg 0.65%质量分数的罗哌卡因 (包含1.5 mL 1%质量分数的罗哌卡因以及0.8 mL 10%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注射液)注入。将穿刺针退出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头端大约4 cm。手术过程中依照具体情况进行麻醉平面的调整,假设麻醉平面无法使手术需要得到满足,选取3 mL质量分数1.5%的利多卡因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入。麻醉后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3~5 L/min,同时进行导尿处理。假设手术持续时间超过1.5 h,继续选取4 mL左右0.5%质量分数的罗哌卡因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入。手术结束后将硬膜外导管保留,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完成蛛网膜下腔注药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同时对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进行测试。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对涉及的计量资料进行统计时,选(±s)代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针对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处理会明显干扰患者生理状况,导致肺部感染发生率增高[4]。实施椎管内麻醉有助于减小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减少心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不过单纯实施硬膜外阻滞需要使用较大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并且麻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效果,部分时候无法实现完全阻滞[5]。特别针对老年患者,由于椎管狭窄,所以会出现比较广的麻醉平面,会影响机体循环稳定性。而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不但具备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优点,也具备硬膜外麻醉的优势,并且能够减少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能够实现麻醉迅速起效,获得比较满意的麻醉效果,实现满意的镇痛效果以及肌松效果,另外术中容易对麻醉平面进行控制,基本不会影响机体呼吸循环,术后不会出现明显并发症,进一步提升了手术麻醉的安全性[6-7]。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罗哌卡因用于麻醉中能够收缩脊髓血管,在使手术麻醉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选择剂量较低的罗哌卡因,以保证麻醉安全性,其研究显示,局部麻醉最低剂量为12.8%,而针对高龄患者,剂量控制在8 mg左右能够保证安全性[8]。该研究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都没有神经损伤、头痛等各类并发症出现,而A组应用0.5%质量分数的罗哌卡因后运动恢复时间较应用0.6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的B组更短(P<0.05),但是2组患者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罗哌卡因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罗哌卡因选择0.5%质量分数、0.65%质量分数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中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不过0.5%质量分数的罗哌卡因有助于加快术后运动功能恢复。

表1 两组麻醉后各项效果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麻醉后各项效果指标比较(±s)

组别感觉阻滞起效时间(s)最大阻滞时间(m i 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s)运动恢复时间(m i n)最大运动阻滞时间(m i n) 感觉阻滞最高平面A 组(n=2 5)B 组(n=2 5)2 8.8 6±1 0.3 7 3 0.1 5±8.9 4 8 7.8 2±4.6 5 8 9.3 5±6.1 5 1 8 8.0 6±2 9.3 5 1 8 2.3 5±2 6.4 8 9 9.8 5±1 8.3 6 1 2 9.6 4±2 2.8 4 2 4.6 3±2.8 9 2 6.4 6±4.7 5 9.2 3±1.1 7 1 0.4 6±1.1 5

除此之外,针对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高龄高危患者,麻醉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①麻醉开始前必须对患者以往病史进行详细了解,对患者的伴发疾病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如果患者长时间卧床,手术开始前还应该实施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②麻醉开始前给予患者合理补液,可以合理联合应用晶体液和胶体液。③手术过程中应该依照患者具体状况对麻醉药物的剂量以及浓度进行合理调节,对麻醉平面进行适当控制,重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血容量的及时补充,确保整个手术期间的安全性。该研究通过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并进行动脉压的持续监测,了解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根据患者变化积极采取对应方法处理,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循环得以稳定维持。④麻醉时协助患者保持侧卧位并患侧在上,术中不用进行体位的变化,能够防止由于体位变化影响机体血流动力学状况,从而有助于术后运动恢复时间的缩短。

综上所述,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中选择0.5%质量分数、0.65%质量分数的罗哌卡因应用麻醉效果均有保障,相对0.5%质量分数的罗哌卡因使用后术后运动功能能够更快恢复,更具有推广价值。

[1]吕华,王秀.高龄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6):130-131.

[2]黄志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对下肢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28-30.

[3]罗学宇.等比液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4):254-256.

[4]吴晓燕.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69-70.

[5]赵钦岭,刘毅.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骨折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前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7):47-48.

[6]肖生红,陈国蓉,刘先保,等.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老龄患者下肢手术麻醉中的对比研究[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3,13(3):226-228.

[7]孟雅静,梁小青,杜淑娟,等.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清指标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4,20(18):3433-3435.

[8]李鹏飞.罗哌卡因单腿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评估[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7):780-781.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高龄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