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综述:动脉管壁成像的临床应用·

2018-01-15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管壁脑血管病氯吡

专题主持人:王伊龙教授yilong528@gmail.com

编者按

传统的颅内动脉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这些检查揭示了管腔的异常,但不能够准确描述血管壁上的病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利用高分辨颅内管壁磁共振成像技术直接观察血管壁。此新技术可以鉴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炎、动脉夹层、可逆性脑血管痉挛综合征和其他动脉狭窄病因等,有利于识别脑血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或预测今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有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次专题介绍高分辨磁共振的一些常用技术,帮助读者认识这方面的新技术。

王伊龙

专题主持人简介:

王伊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助理兼科研处处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执行理事长,卫生部国家脑卒中质控中心秘书长,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发现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病防治的适宜且需重点干预人群。作为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clopidogrel and aspirin versus aspirin al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disabling cerebrovascular event,CHANCE)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方案设计、项目执行、数据收集与分析,开创了针对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的短程、早期、优化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简称双抗)”治疗新技术,研究结果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成果通过改写各国指南和权威专著而改变国际临床实践。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含共同)在JAMA、Circulation、Neurology、Strok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70篇(含接收),累计影响因子369分。执笔《中国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导规范》。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青年拔尖团队项目获得者,参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

猜你喜欢

管壁脑血管病氯吡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低温工况下不锈钢管壁厚的脉冲涡流检测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大唐鲁北厂2号炉壁温超限及措施的探讨
电厂锅炉水冷管路泄漏的主要原因与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