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症与冠心病关联研究的进展

2018-01-14

关键词:冠心血小板冠心病

黄 宇

(广西北海市合浦精神病医院,广西 北海 536100)

临床上导致患者出现冠心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冠脉管腔出现狭窄或者阻塞情况出现,并且患者冠状动脉出现功能性改变情况出现,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引起心脏疾病出现,被称之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冠心疾病已经成为老年患者中最为常见疾病之一。而传统医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发展,逐渐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过渡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逐渐让人们意识到心理因素在冠心疾病发病、预后以及治疗中重要左右。抑郁症是属于冠心病疾病后期治疗以及预后重要因素,本文就抑郁症与冠心病关联研究进行以下探讨,具体如下。

1 冠心病于抑郁症共同发病机制

1.1 应激机制

根据相关报道显示,其中抑郁症与冠心疾病在多个方面中存在共同病理生理改变。其中,主要变现为心律失常、血小板持续升高以及炎症反应,是属于临床上常见反应,并且会出现强烈或持续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亢进,直接形成临床上生理变化情况出现[1-2]。会引起患者出现HPA功能亢进作用,主要是由于刺激过多,最终引起血浆以及24小时尿液中皮质醇含量增高情况出现,因此,针对冠心病患者、没有接受治疗抑郁症患者,同样会存在此种现象出现。相应,其HPA功能出现亢进则导致内脏脂肪出现重新分布情况发生,会直接出现炎症以及胰岛素抵抗问题出现,是属于临床上患者出现炎症动脉粥样硬化问题所在。有研究表明,临床上针对抑郁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为心率异变,会直接影响到患者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3-4]。通过相应数据比较可以得出,抑郁症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出现亢进,同样在冠心病患者病症中找到相同症状出现[5-6]。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内部异常激活情况出现,则直接导致人体体液当中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其中儿茶酚胺是属于增加血小板活性重要因子,同样也是属于血管壁血流动力提升重要因素。交感肾上腺髓质影响,最终导致冠心病患者以及抑郁症患者出现病理生理变化。

1.2 血小板活性与5-HT的影响

临床上血小板功能以及活性增加是属于抑郁症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机制之一。血小板激活以及积聚是属于心脏疾病发生重要因素,尤其是临床上心肌缺血患者。临床上指标中5-羟色胺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在患者心肌缺血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机制主要是通过血小板上5-羟色胺受体相结合。许明智,杨程甲[7]研究中证实,其精神压力增加则会引起血小板积聚,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崔青扬,丁建东,李浩等[8]研究中对临床上20例冠心病患者以及重度抑郁症患者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发现,其中3组血液样本中,血浆中血小板分泌物物质浓度增高,反映血小板活性增加。

1.3 炎症反应

反应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重要临床作用,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中所存在C-反应蛋白以及白介素-6均存在不同程度升高。RutledgeT研究中[9],针对120例不吸烟、饮酒史表明健康老年患者测定血液中所含C-反应蛋白水平,并通过年龄、性别以及体重指数等数据之后,能够发现,其中抑郁症与C-反应蛋白之间处于正相关。

1.4 社会心理以及生物行为

针对临床上存在情绪较低、状态并不活泼抑郁症患者,是属于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症重要原因。另外,临床上抑郁症患者常常伴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产生,都是引起患者出现冠心疾病致病因素,临床上抑郁症产生严重程度与服用阿司匹林不依从性呈阶梯状,抑郁症较为严重患者其临床上服药依从性较低,并且,患者还伴有患病之后自身认知情况存在偏差、自尊心较低,其应激能力会随之下降情况出现。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类患者治疗费用较高,甚至会因为疾病导致社会经济地位降低问题出现。会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直接导致抑郁产生[10-11]。

2 冠心病患者抑郁症治疗

2.1 药物治疗

针对临床上伴有抑郁症患者,其中最为常见药物之一为三环类抗抑郁药,针对患者抑郁症状,具有明显治疗疗效存在,但是极少应用于存在心脏疾病患者,主要是由于服用药物之后,患者极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共济失调以及心律失常情况出现[12-13]。实际临床选择上,相比较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此类药物使用能够增加缺血类心肌病患者不良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因此,针对此种现象发生,研究表明,舍曲林使用能够有效治疗抑郁症,特别是属于重症抑郁症患者以及既往存在抑郁症发作患者[14-15]。并且有研究表明,舍曲林与安慰剂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室性早搏等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上无差异,说明,针对存在冠心疾病患者,予以此种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能够保障患者安全[16-17]。

2.2 心理干预治疗

针对临床上药物治疗患者,予以此类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是属于一类有效治疗方式,并且安全有效。有研究表明,实施心理干预能够会显著提高短期内致死率,针对男性患者,由于纳入太多心理治疗手段,无法得知哪一种方式能够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降低死亡率。人际干预以及认知行为治疗是属于两种常用心理治疗手段[18-19]。人际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症状,并且提高患者自尊心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其中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改善患者想法、感受以及行为,能够有效改善抑郁以及其他不良症状发生。但是,此两种方式需要长期治疗,一般需要12~16个疗程,针对不伴有心脏疾病患者,是属于有效的。有研究表明,将此种方式实施于心脏疾病患者治疗中,并分为普通治疗以及认知治疗,6个月后,认知治疗组患者抑郁症有效改善,但是会随着时间延长最终消失,并且临床复发率以及致死率并没有差异[20]。

2.3 物理治疗

其中临床治疗抑郁症患者除药物、心理治疗以外,同样会包括电抽搐、经颅刺激治疗,针对临床上抑郁程度较为严重患者,予以电抽搐治疗更加合适,药物治疗不能耐受或伴有强烈自杀观念以及企图患者,同时合并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而经颅刺激治疗适合非精神病性抑郁、难治性抑郁以及严重性抑郁患者,其疾病机制包括改变患者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相关。

3 小 结

针对临床上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上较为难见,此两种相互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并且与遗传学、内分泌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究,以确定两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针对临床上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期识别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漏诊、误诊情况发生。现临床上逐渐向双心医学、双心门诊发展,提倡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相关医学治疗以及合作,需要医师加强患者身心管理,加强规范化管理,是属于现在需要解决重要问题。

[1] 陈晓丽,宋玉萍,孙宏伟,等.冠心病共患抑郁症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3):2747-2751.

[2] 赵文静,刘军委.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及与血清IL-18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2668-2670.

[3] 于 璐,马文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研究进展[J].江苏医药,2016,42(16):1824-1826.

[4] 焦全德,魏旭明,王朝清,等.新型抗抑郁药物治疗冠心病并发抑郁症的安全性分析[J].天津医药,2015,43(9):1037-1040.

[5] Dickens,C.,Cherrington,A.Adeyemi,I.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that improve depression in peopl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J].Psychosomatic Medicin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somatic Society,2013,75(2):211-221.

[6] 陈晓丽,宋玉萍,孙宏伟,等.抑郁情绪对冠心病患者干扰抑制功能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11):1002-1005.

[7] 许明智,杨程甲.2015年AHA关于重度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加速青年动脉粥样硬化和早期心血管病的科学声明[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z2):148-155.

[8] 崔青扬,丁建东,李 浩,等.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抑郁相关性的 Meta 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5):792-796.

[9] Rutledge,T.,Redwine,L.S.,Linke,S.E.et al.A meta-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 treatments an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for improving clinical outcomes and depression amo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Psychosomatic Medicin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somatic Society,2013,75(4):335-349.

[10] 梁晨,陈文权,高社荣等.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与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5):513-516.

[11] 吴建萍,党晓晶,孙海娇,等.双心疾病的中医药论治思路[J].中医杂志,2016,57(2):115-117.

[12] 杨静娜(综述),赵燕(审校).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7,38(1):28-33.

[13] 方 飞.舍曲林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8):1134-1139.

[14] Doyle,F,Rohde,D.,Rutkowska,A.et al.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depression on subsequent smoking cess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1990 to 2013[J].Psychosomatic Medicin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somatic Society,2014,76(1):44-57.

[15] 陆卫华,李田昌,陈 宇,等.冠心病与负情绪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7):2044-2045.

[16] 方 飞.舍曲林联合心理疗法治疗46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7):1204-1206,1262.

[17] 于文华.冠心病与抑郁症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45(4):1108-1111.

[18] 李凤娥,王 颖,戴 玉,等.刘玉洁教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伴抑郁症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72-75.

[19] Huang,C.-J.,Hsieh,M.-H.,Hou,W.-H.et al.Depression,antidepressants,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 gy,2013,168(5):4711-4716.

[20] 乙 伶,徐素娥,吴同和等.舒郁散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6):620-622.

猜你喜欢

冠心血小板冠心病
冠心康冻干粉通过SENP1/STAT3增强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胞葬作用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冠心宁片改善气滞血瘀大鼠微循环机制探究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