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肃宗为何要先收复两京

2018-01-13章雪峰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灵武唐玄宗合法性

◎章雪峰

“安史之乱”中,帝国最危险的时刻就是长安、洛阳两京失守,唐玄宗西逃蜀地,太子李亨北上灵武之时。但最危险的时刻,其实也蕴藏着重大的转机。因为叛军打到长安后,在攻下京城的胜利果实麻醉之下,安禄山等首领开始忙着登基当皇帝,既无意也无力再挥军西指,穷追不舍。

换句话说,从这一刻起,轮到唐军反击平叛了。怎么平叛?从军事战略上来说,摆在灵武即位的李亨面前的,其实有上、下两策可供选择。可结果他却偏偏选择了下策,以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为主要目的和主要作战方向,结果直接形成了“藩镇之乱”的帝国毒瘤。

其实,即使李亨能够预见到这个最坏的结局,只怕他在当时最现实的选择,仍然是先收复两京。因为李亨还面临着一个继位合法性的焦虑。

李亨在灵武擅自称帝,根本未经当时尚在成都的唐玄宗的批准。所以,李亨只有建立平叛指挥中心的合理性,而没有父皇传位的合法性,在当时就被认为是不孝。唐人柳祥在《潇湘录》中用一句话表达了时人对于李亨自立的态度:“我未闻自负不孝之名而欲诛不忠之辈者也。”

不孝归不孝,李亨登基为帝已是既成事实。这就导致从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李亨登基开始,直到他与唐玄宗同返长安为止,大唐帝国事实上存在着两个皇帝:一个是在成都的唐玄宗,一个是在灵武的李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要听谁的?

在发布于至德元年(756年)八月的《明皇令肃宗即位诏》中,唐玄宗表态了,谁也不听谁的,暂时共同分享最高权力。诏书虽然写得很长,但重要的其实只有关于权力划分的那几句话,玄宗表达了以下几个意思。

一是承认李亨自立为帝的既成事实。明明是李亨自立为帝,在这里变成了唐玄宗命他即位,唐玄宗呢,则“朕称太上皇焉”。

二是今后李亨用“制”的名义处理政事,但事后应向唐玄宗汇报;唐玄宗也有用“诰”的名义独立处理政事的权力,事后也应向李亨通报。

三是唐玄宗承诺,自己放弃处理政事权力的时限,是收复长安以后。

此时的唐玄宗绝对不会想到,他的承诺,竟然直接决定了李亨平定“安史之乱”的根本方略,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深度影响了此后唐朝一百多年的历史。

其实,在确认李亨已经自立为帝的消息之前,唐玄宗曾发布《命三王制》,命令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统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等处兵马收复两京;同时赋予永王、盛王、丰王等三王以方面大权,让他们各率地方兵马,共同平叛。在确认李亨自立为帝之后,唐玄宗虽然下令召回三王,不再赴镇。但永王并未听从号令,仍然坚持奔赴江陵。

试想,如果永王最后的结局不是兵败被杀,而是率军从南面出击,进而侥幸地一举收复了长安、洛阳呢?到那时,唐玄宗还会承认偏处灵武的李亨吗?只怕最大的可能是,承认已经立下收复两京大功的永王。那样一来,下一代皇帝就不是李亨了。

所以,在父亲和兄弟们的逼迫之下,在继位合法性的焦虑之下,李亨必须首先收复长安、洛阳,一是镇住也想抢夺帝位的兄弟们,二是逼迫并不甘心的父亲履行承诺,退居太上皇。收不收拾安禄山和史思明倒还在其次,李亨的第一步,先得把自己的兄弟们和老父亲给收拾了。这样,李亨才能确保帝位在自己的手中。

就这样,一直处于继位合法性焦虑之中的李亨,终于在至德二年九月收到了克复长安的捷报。此时,这对奇葩父子又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

李亨在得到捷报的当天,就派人前去上奏唐玄宗,并且附上奏表,请求他还京。可是,他把奏表中一句关键的话写错了。他是这样写的,在唐玄宗返回长安后,自己“当还东宫复修臣子之职”。如此显而易见的言不由衷,怎么忽悠得了老狐狸唐玄宗?

当然,李亨的本意肯定是试探唐玄宗。但这个试探显然吓着唐玄宗了,唐玄宗的反应是:“彷徨不能食,欲不归。”

这是李亨最害怕出现的局面:如果唐玄宗真的赖在成都不回长安,李亨也不能派兵去把他押回来;而唐玄宗如果一直在成都,就仍然是两个皇帝并存的二元政治格局,李亨这个皇帝就没法干了,那还费那么多劲、死那么多人打下长安干吗?

还好李亨手下有高人李泌。他一听说就欲追回前表,在知道无法追回之后马上亲自提笔,代李亨重新起草了一份奏表,火速送到了成都。在这第二份奏表中,那句关键的话改成了“思恋晨昏,请速还京以就孝养”。

唐玄宗看到李亨的这句话,大喜。于是,在逃离长安两年多后,父子俩再次回到了京城。不同的是:逃离长安时,唐玄宗是皇帝,李亨是皇太子;回到长安时,李亨变成了皇帝,唐玄宗变成了太上皇。

猜你喜欢

灵武唐玄宗合法性
灵武长枣早熟优系选育
基于b值分析宁夏吴忠—灵武地区强震危险性
唐玄宗戒酒
Westward Movement
唐玄宗 音乐终极爱好者
中国又现新恐龙——“神奇灵武龙”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赐诗探得『神』字》
合法性危机:百年新诗的挑战与应战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壳聚糖对灵武长枣保鲜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