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

2018-01-13郝俊芳

关键词:溶栓脑梗死静脉

郝俊芳

(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临汾 041000)

急性脑梗死,不论是对人类,还是对社会都具有较大危害。我国脑卒中的发病例数每年约150万,患病人数约达到500~600万,而每年的死亡人数约100万,而存活的大约有1/4都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劳动力,且重度的致残者约战其40%。根据相关研究可知,rt-PA在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的时候,具有显著效果。为此,我院选取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住院收治发病<3 h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42例,并对其实施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接收的发病<3h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4例进行选取,观察组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在52-77岁之间,平均(64.5±12.5)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在53-79岁,平均(66.0±13.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等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临床诊断需要能够满足相关的诊断标准,且要求在发病的3小时内对其实施溶栓治疗。(2)头颅CT后,需要排除脑出血的患者。(3)要求患者意识较清醒,并能够符合卒中量表(NHISS)<25的要求。(4)患者需要对rt-PA静脉溶栓相关的知情同意书进行签署。

1.3 方法

观察组实施rt-PA治疗,其剂量为0.9 mg/kg,最大的剂量不能超过90 mg。然后将总剂量的10%,混匀在注射器中,并在1分钟之内对患者的静脉进行注射。对于剩余的90%,需要将其加入到0.9%生理盐水中,并通过40 mL的输液泵进行滴注,滴注的时间需要持续在1小时左右,在滴注结束后,需要通过0.9%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冲管。24小时后复查头CT无出血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

对照组实施相应的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1.4 临床观察指标

根据NHISS评分,对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24 h、14 d、90 d所表现的NIHSS分进行评估[1]。BI指数处于90~100分之间,表示治疗效果良好;Rankin量表(mRS)的评分处于为0-2分之间,表示预后良好,如果mRS评分大于3,表示患者的预后不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

在进行治疗前,观察组(8.56±3.85),对照组(8.35±3.71)所得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5,p>0.05),在接受治疗后24 h,观察组(4.02±3.41),对照组(7.43±5.42),所得的NIHS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451,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2.85±3.75),对照组(5.52±3.93),所得的NIHS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185,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2.25±3.12),对照组(4.52±3.32),所得的NIHS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229,P<0.05),观察组所得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较低,数据对比显示,存在明显差异。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90天的随访记录后,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在90~100之间的有35(83.33%)例,<90分的有7(16.67%)例,良好率为83.33%;对照组患者的BI评分在90~100之间的有25(59.52%)例,<90分的有17(40.48%)例,良好率为59.52%,观察组患者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2.980,P<0.05)。

观察组患者的m R S评分在0~2之间有38(90.48%),≥3分的有4(9.52%)例,良好率为9 0.4 8%;对照组患者的m R S评分在0~2之间有27(64.29%),≥3分的有15(35.71%)例,良好率为64.29%,观察组患者的mRS评分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9.085,P<0.05)。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的42例患者中,在接受治疗后,由于大量脑出血而导致死亡的1例,没有症状而产生脑出血的1例,在治疗时,发生牙龈出血的1例;对照组患者中,由于脑梗死的病情不断加重患者共2例,且在治疗后的两周死亡,观察组死亡率为2.38%,对照组死亡率为4.76%;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其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目前,美国的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药物治疗时,最重要推荐的方法就是静脉内rt-PA。在最新的卒中治疗过程中,不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进行治疗中,都推荐使用rt-PA作为治疗的药物[2]。在2010年的时候,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中,也将rt-PA作为治疗过程的首选药物。

目前的溶栓剂主要包括SK、UK和rt-PA三类[3]。其中,SK、UK属于一种非选择性对纤维蛋白进行溶解的药剂,其挺长会将血浆当中包含的相关纤溶酶激活,这就会使患者出现纤溶现象,从而发生出血并发症。而rt-PA,由于其与血栓当中所包含的纤溶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并具有局部进行溶栓的功效,这就使全身发生纤溶的现象不显著[4]。同时,通过相关的临床研究所得的结果可知,在卒中3小时之内,运用rt-PA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24h、14d、90d,患者的神经功能发生缺损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BI评分、mRS评分后,其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综合生活能力提高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是极其有效的,且对于中度患者而言,接受溶栓治疗获益最大,安全性最高。

[1] 党 哲,张国鲁,张微微,等.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4):287-291.

[2] 黄 旺,张启确,陈喜炎,等.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6):604-605.

[3] 王爱明,王佼佼,张凤佳,等.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54-1056.

[4] 李 斌,顾红菲,王 涛,等.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天津医药,2012,40(7):728-730.

猜你喜欢

溶栓脑梗死静脉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