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价值

2018-01-13

关键词:引流术丙泊酚插管

张 晶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麻醉科,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10)

瑞芬太尼属于μ受体的一类的激动剂,联合丙泊酚使得麻醉起效迅速、代谢快等优势[1]。本文主要对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价值进行探讨,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试验组和参照组各6例。男女比例为7:5,年龄在30至75岁,脑出血量:20~60 ml有7例,60~100 ml有3例,100 ml以上的患者有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脑出血量等方面的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 麻醉措施

试验组患者诱导剂为咪达唑仑0.05至0.08 mg·kg-1、丙泊酚为1.5至2 mg·kg-1、维库溴铵0.08至0.12 mg·kg-1、瑞芬太尼为1.5至2 μg·kg-1,依次缓慢推入静脉[2]。两组患者在3 min后实施气管插管,操作成功后应用IPPV并保持30至40 mmHg的PETCO2。参照组患者使用丙泊酚4.6至6 mg/(kg·h)-1、芬太尼0.05至0.10 μg/(kg·h)-1,微量持续泵入患者体内[3]。试验组患者则微量持续泵入丙泊酚4至6 mg/(kg·h)-1、瑞芬太尼0.15至0.2 μg·(kg·min)-1。30至60 min后对两组患者分别予以维库溴铵2 mg静脉推入,依据患者患者实际的血压、脉搏对麻醉的深度进行合理的调整[4]。

1.3 疗效评估标准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后、插管后的SBP、HR、DBP、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丙泊酚使用计量、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阶段的SBP、HR、DBP指标

麻醉前,试验组患者的SBP、HR、DBP分别为(127.12±15.13)mmHg、(79.45±12.41)次/min、(73.14±11.98)mmHg;参照组患者的SBP、HR、DBP分别为(126.12±16.23)mmHg、(80.14±12.10)次/min、(72.96±12.2)mmHg。

麻醉后,试验组患者的SBP、HR、DBP分别为(99.56±13.87)mmHg、(67.89±9.67)次/min、(62.12±12.67)mmHg;参照组患者的SBP、HR、DBP分别为(96.23±13.97)mmHg、(68.14±10.13)次/min、(61.89±11.56)mmHg。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在麻醉后的SBP、HR、DBP指标较麻醉前的差异显著(P<0.05)。

插管后,试验组患者的SBP、HR、DBP分别为(110.10±14.45)mmHg、(69.36±8.23)次/min、(62.45±9.97)mmHg;参照组患者的SBP、HR、DBP分别为(116.64±13.89)mmHg、(74.13±9.24)次/min、(68.18±10.27)mmHg。结果可知:试验组患者的SBP、HR、DBP指标较参照组患者的差异显著(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自主恢复时间、丙泊酚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试验组患者中,呼吸自主的恢复时间为(5.13±0.63)min,丙泊酚使用量为(133.12±30.21)mg;恶心、呕吐0例(0.00%);参照组患者中,呼吸自主的恢复时间为(7.04±0.76)min,丙泊酚使用量为(308.78±48.56)mg;恶心2例,呕吐3例(41.67%)。结果可知:试验组患者的呼吸自主恢复时间、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参照组患者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低于参照组患者的41.67%(P<0.05)。

3 讨 论

脑出血患者一般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采取脑出血微创术的操作流程较为简单,且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小,手术耗时短,此外其对血肿的清除效果显著,降低颅内压、继发性脑损伤等症状的发生率。在微创手术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患者采取全麻气管插管,因此麻醉要求较为严格。丙泊酚具有短效、快速的优势,诱导效果平稳,能很好的发挥镇静催眠的功效[5]。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发挥时间超短、起效十分迅速,镇痛效果强且代谢迅速,不会对肝肾功能产生依赖,即使重复使用也不会在患者机体内积蓄[6]。

在本次分析中,发现:两组患者在麻醉后的SBP、HR、DBP指标较麻醉前的差异显著(P<0.05);插管后,试验组患者的SBP、HR、DBP指标较参照组患者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呼吸自主恢复时间、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参照组患者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低于参照组患者的41.67%(P<0.05)。可以说,针对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麻醉效果较好。

[1] 刘延东,赵爱春,郝瑞娟,等.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脑出血微创引流术的麻醉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48-49.

[2] 刘 洪.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于脑出血微创引流术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01):89.

[3] 刘香珠,赵志虎,邹毅清.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脑出血微创引流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1):29-30.

[4] 韩洪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脑出血手术的麻醉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75.

[5] 李华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7):1309-1310.

[6]刘 欣.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65-66.

猜你喜欢

引流术丙泊酚插管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