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嗓音科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2018-01-13黄露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咬字嗓音声带

黄露

作者单位: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

嗓音科学是研究人体嗓音发声系统结构及其在发声运动时客观规律的学科,具体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物理学(声学、力学)、心理学、神经学、音乐学、语言学、语音学等学科。声乐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科学[1],当二者结合成为声乐教学这门学科后,就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声乐教学的过程就是用嗓音科学的理论知识认识和了解自身的“乐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自身的“乐器”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改造”,最终使“乐器”在演奏中自如发挥。声乐教学从宏观上讲包含两大内容:一是教“声”,即歌唱嗓音发声技能的训练,二是教“乐”,即歌唱者舞台表演能力和音乐风格把握训练。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应以艺术为主、科学为辅,科学为艺术服务,为艺术的发展、提高进行科学研究。声乐家和嗓音科学家应相互结合、相互支持,而不是一方主动、一方被动。艺术歌唱不同于一般言语发声,是超常功能。嗓音发声机能是多维机能,单个参数研究,不能代替嗓音的整体机能状态。因此,声乐歌唱行为的科学研究需要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才能做出成绩[2]。

声乐教学与嗓音科学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嗓音科学的研究为声乐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评判标准;声乐教学为嗓音科学的研究提供实验对象和实验数据。重视嗓音科学与声乐教学相结合能有效地促进声乐教学事业的发展与完善。

1 嗓音科学与声乐招生选材

声乐招生选材一方面由声乐教师主观听觉判断声音音质、音色,另一方面则由嗓音医生通过观察和仪器设备的辅助检测评判鉴定者的情况。鉴定者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次,优质的嗓音为声乐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嗓音科学在声乐招生选材中发声器官的检查包括呼吸、共鸣、咬字、振动等方面。

1.1 呼吸方面

呼吸器官即发声的动力器官包括胸廓、肺、气管等。检查时首先测肺活量的大小和最长发声时值。嗓音功能正常的成年人能够持续发音20~30秒。当发声时间短于10秒则认为有病理性[3]。肺活量较低、发声时值较短者,其呼吸控制能力欠缺,从而影响歌唱的动力支持[4]。

1.2 共鸣方面

要获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共鸣状态非常关键。在声乐招生检查时要观察口腔大小、硬腭宽窄、口咽腔暴露情况及咽喉腔打开情况。若硬腭较窄小则对声音的共鸣不利,软腭抬举差、舌面较高、会厌竖立不够等都会对共鸣产生影响,因此,在声乐招生选材上腔体状态检测是重要内容。

1.3 咬字方面

歌唱家的嘴在咽部,歌唱中的咬字不同于生活中的咬字,在招生选材时,首先检查唇有无畸形、舌系带的长短、舌头的运动是否灵活、牙齿的排列及咬合情况,其次检测发声能力,如咽壁是否有力量、不动嘴巴是否也能咬字、张嘴伸舌是否能发出/衣/音等。

1.4 振动方面

振动器官即声带,首先排除声带本身有无器质性病变;其次检查声带的机能,如闭合振动是否正常、随发高音弹性张力等,声带机能的检测也是招生选材的重要依据之一;检测假声带的功能是否正常,若发声时假声带过于饱满,会直接影响声带的正常工作,从而引发由于发声不当导致的嗓音疾病。

嗓音科学为声乐招生提供了科学、全面客观地选材依据,也为声乐教师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标准。

2 嗓音科学与声乐声部划分

声乐教学中,声部的划分需要慎重综合考虑。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声部的划分主要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演唱时的嗓音特征,如音质、音色、音域及换声点等方面划分声部,难免存在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因此,声部的划分需要借助嗓音专家在嗓音科学中的临床诊断,综合问诊、观诊、触诊、听诊等多种方法,为声乐学生声部的划分提供客观、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

嗓音科学从生理学、解剖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出发,借助嗓音检测仪器设备,以临床实验研究结果为判断标准,为声乐声部的划分提供了科学、客观、全面的参考依据,为声乐教师顺利而有针对性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嗓音科学与声乐训练

经过歌唱训练学到一种好的歌唱方法,就是制造歌唱乐器的过程[5]。歌唱发声要做到两个正确,一是正确的机能状态,二是正确的声音形象。歌唱首先要做到机能状态的正确,才能产生正确的声音形象。嗓音科学在声乐训练中起着帮助声乐教师了解发声乐器的构造及其相互之间协调配合的作用。嗓音科学运用在声乐训练主要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咬字4方面。

3.1 呼吸方面

声乐教师在教授歌唱的呼吸时,由于掺杂了个人经验和喜好,加之使用欠规范的术语,使得教出来的呼吸方式各种各样。嗓音科学通过解剖学、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研究,为声乐教师在呼吸训练上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呼吸训练在声乐训练过程中变得更清晰、准确、明了、规范。

3.2 发音方面

声乐发音训练首要是解决真、假声的问题,嗓音科学领域专家通过实验得出了发真、假声时声带的两种机能状态,如美国声乐教师协会的范纳德博士曾做了实验研究得出发真声时声带缩短变厚做全长、全体积的振动,发假声时声带拉长、变薄做边缘振动[6]。嗓音科学通过用嗓音科研仪器设备,使得发音时发声器官的内在运动变化可视、透明,为检测声乐发音状态和训练成效提供了客观依据。

3.3 共鸣方面

声乐发声中共鸣非常重要,因为单靠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是不悦耳的、薄弱的,加上共鸣的声音音色才更丰富、好听、更有穿透力。传统的声乐教学观念中,认为共鸣腔体包括胸腔、头腔、鼻腔等共鸣腔体,嗓音科学专家经过实验研究得出声音的共鸣腔体主要是咽腔,包括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良好的共鸣腔体必须具备3个条件:首先是具有一定体积的空腔,其次是共鸣腔壁有一定的硬度,最后是共鸣腔体必须靠近声源[5]。嗓音科学在声乐教学中共鸣方面首先否定了错误的概念,提出了科学、客观的概念,帮助声乐教学朝着正确、有理论依据的方向发展。

3.4 咬字方面

唱歌的咬字不同于说话的咬字,但是又离不开说话的咬字。生活中说话习惯好即说话也带着腔体的共鸣,这种用嗓方法对建立好的歌唱状态有一定帮助;用嗓习惯不好的,声音在喉咙里,虽然对日常生活中的交谈没有影响,但是这样的用嗓方法不能用于唱歌。咬字器官包括下巴、唇、齿、舌及咽腔等,嗓音科学在咬字方面主要研究有关咬字行腔的解剖常识,如与咬字行腔相关的骨结构、使下颌活动的肌肉群、唇的解剖及生理运动、舌的解剖及生理运动等内容,若想在发音中获得持续稳定的嗓音,需要对唇舌的微妙控制,掌握这种控制需要相关理论知识和耐心练习[7]。咬字的生理结构与发音的其它方面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因此对这些生理结构功能的认识,能帮助声乐教师从整体出发,把声乐的各个方面作为整体来训练。因此,嗓音科学在咬字训练方面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嗓音科学对歌唱呼吸、歌唱发音、歌唱共鸣及歌唱咬字方面所揭示嗓音发声机理及其声学特征、相应的理论知识,为声乐训练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保证。嗓音科学的发展,超越了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即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学生的生理结构、机能状态指导歌唱,从而使得声乐训练更加客观、完善、有效。

4 嗓音科学与嗓音保健

嗓音疾病是声乐职业者的多见病和常发病,声乐训练中如果发声方法不当或嗓音过度使用,就可能产生嗓音疾病。由于歌唱者自身难以直接观察发声器官的细微变化,直到声音出现问题后才意识到,从而影响歌唱者的艺术生涯。因此,注重身体健康、掌握一定的发声生理和嗓音保护知识,才能更好地使用和训练嗓子,避免嗓音疾病,充分发挥艺术才能,永葆嗓音的艺术青春[8]。

4.1 嗓音疾病产生的原因

4.1.1 发声方法不正确。歌唱要把握适度感。歌唱是一项运动,在运动中就有积极有放松,歌唱出洪亮的声音,有些地方就必须用力,但这个力必须用的恰到好处,如果用的不恰当,就会增加嗓子的压力,由于功能性发音问题导致器质性发音问题。如歌唱时最容易紧张的部位是下巴、脖子、肩膀、胸部、腹部,若下巴紧了,发出的声音是紧的;若腹部僵硬了,发出的声音搭不上气;若喉外肌使劲了,腔体打不开,声带的振动功能会受到限制。职业歌唱者中,由于发声方法不当导致的嗓音疾病屡见不鲜,因此,声乐训练者和声乐学习者在发声练习过程中,要明确哪些是该用的,哪些是不该用的,才能有效的保证教与学相互促进。

4.1.2 过度使用嗓子。歌唱是一种运动,即使方法正确,也会由于过度使用,导致发声器官疲劳,从而使发声运动失控,引起声带运动性创伤,急性创伤声带充血、水肿等,慢性创伤声带产生肥厚、小结、息肉等病变。因此,教师在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训练,声乐学生在练习时不宜急于求成,好高骛远,演唱超出自己技巧水平的曲目。

4.1.3 身体和环境因素。歌手在演唱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因此应当具有相当好的身体素质。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影响演出的疾病。歌手应通过充足的休息,合理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达到良好的身体状态。教学中,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情况,如学生感冒时不宜进行过强的声音训练,女生例假期间声带容易充血,若训练的过度,可能会导致声带出血等。环境因素对嗓音的影响也很大,如烟尘、空气干燥等,嗓音专家帮助声乐教师了解嗓音保健知识,确保声乐教师指导的科学性。

4.2 嗓音疾病的预防

声乐演员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地保护发声器官,首先要有良好、健康的习惯,如积极的生活态度、优质的睡眠、全面的营养、适量的运动等。其次要注意自己的用嗓习惯,不论是生活中的交谈,还是歌唱表演都要养成科学健康的用嗓习惯。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嗓音专家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嗓音专家可以通过对歌手发声器官的检查直观看到发声器官的内部变化,掌握发声器官的机能状态,帮助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因人施教、循序渐进、劳逸适当,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处于最佳健康状态。若学生出现嗓音疾病,嗓音专家可及时与声乐教师交流,药物治疗结合发声矫治,帮助学生在嗓音疾病初期恢复。

嗓音科学在嗓音保健工作中,既着眼预防,又重视防治结合,健康时重防,病时早发现早治疗,使嗓音保健工作日常化、科学化。在声乐艺术教育中,普及嗓音科学保健知识,既是保护嗓音健康的现实需要,对声乐艺术教育事业和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声乐教学中,既要重视歌唱的艺术创造性,也要重视发声的科学性。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存在主观片面性,因此,在嗓音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减少传统声乐教学的误区,使声乐教学更客观、具体。嗓音科学与声乐教学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渗透、互相融合。随着嗓音科学对发声的原理和现象的深入研究,嗓音科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更好地促进声乐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咬字嗓音声带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2019年美国秋季嗓音论坛纪实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黄绮珊:我的嗓音为什么是这样?
“世界嗓音日”——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在行动
八大特色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