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市种植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1-12谢晶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生产现状种植业问题

谢晶

摘要 简述了2017年芜湖市种植业生产现状,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并从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技术进村入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等方面提出了芜湖市种植业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当地种植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植业;生产现状;问题;对策;安徽芜湖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050-02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6 ℃,日照时数为2 000 h左右,年均降雨量为1 200 mm,年无霜期达219~240 d。芜湖市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商业的发祥地和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1 生产现状

1.1 主要农产品产量总体平稳

2017年,全市粮食总产达139.87万t,较上年增长1.9%;棉花产量达3.41万t,较上年下降1%;油料作物产量达9.74万t,较上年下降18.8%;烤烟产量达7 215 t,较上年增加2.3%;茶叶产量达2 268 t,较上年下降3%;水果产量达4.78万t,较上年增加2.5%;蔬菜产量达161.23万t,较上年增加0.8%。

1.2 农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2017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6.2万hm2,较上年增加2 866.67 hm2,其中专用品牌水稻种植面积16 160 hm2;棉花、小麦种植面积分别较上年减少了2.50万、1.33万hm2;果蔬、田藕、鲜食玉米、荸荠、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6.67万hm2以上。全市销路好、质量优、效益高的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各类果蔬、花卉等设施农业面积达1万hm2以上,“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板块示范基地达2万hm2,“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达236个。

1.3 农产品基地建设转型升级

芜湖市实施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工程,有省级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示范村14个,面积逾4 666.67 hm2,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节本增效同步、生产生态并重,辐射带动粮食绿色增产。全市1个国家级、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已具规模,形成了集聚发展特点。2017年,实施“互联网+智能配肥”项目,安排配方肥示范片135处,面积1 800 hm2,带动推广配方施肥面积32万hm2;恢复发展冬绿肥(紫云英)种植面积近2万hm2。推广农药减量使用、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全年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逾43.33万公顷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1%。全年秸秆可收集量为180.17万t,综合利用量约为164.70万t,综合利用率达91.4%。

1.4 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稳步发展

突出品牌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市认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已达43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48个、绿色食品认证237个、有机食品认证38个、农产品获地理标志认证7个。加快发展农村电商,2017年,以安徽三只松鼠为引领,全市有7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参与线上销售,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70亿元。

1.5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实施

全市形成了粮棉油、果蔬、水产品、蜂产品、休闲食品、苗木花卉、农机装备等近10个产业加工体系,2017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700亿元,增长13%以上。目前,市级龙头企业达355家,省级龙头企业5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有7家龙头企业进入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之列、16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评定为省级示范联合体。芜湖市农业生产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大浦乡村世界和丫山花海石林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南陵县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芜湖县、繁昌县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2 面临的问题

2.1 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上升

农资市场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化肥、农药价格大幅上涨。一方面,国际市场的化肥、农药原料成本快速上涨,带动一些复合肥和农药价格快速上涨。如国产氯化钾零售价格2 900元/t,同比增加400元/t,增幅16%;45%复合肥零售价格2 700元/t,同比增加300元/t,增幅12.5%;磷肥750元/t,同比增加90元/t,增幅13.6%;尿素零售价格2 200元/t左右,同比增加500元/t,增幅29.4%。另一方面,由于环保要求提高,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生产企业被关闭,产能进一步压缩。

2.2 粮食收购价趋向走低

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稻谷仍产大于需,结余仍将达1 000万t以上。在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后,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必然要求稻谷价格下行以刺激消费,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2.3 农村劳动力缺失

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不利于农业科学技术普及,也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农业快速发展,对农民技术员、种植能手等农村实用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形成了人员短缺与发展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农村家庭主要劳动力受年龄、知识结构限制,对农业生产新技术掌握不够,制约了农业发展。

2.4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在资源日趋紧张、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种植业生产集约化水平。芜湖市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原始創新和关键技术成果不足,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完善。此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3 发展对策

3.1 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引导农户调减棉花、小麦等种植面积,调增玉米、马铃薯、蔬菜、油菜、紫云英等种植面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走粮—经—饲、种—养结合的产业联合模式,做好稻鸭共育、稻虾(鱼、鳖、龟)共养、瓜稻连作、烟稻连作、荸稻连作、饲稻连作等模式示范[1]。

3.2 农业技术进村入户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农技人员业务水平。积极引进、示范、推广一批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大力普及农业生产技术。各类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要推进节本增效技术进村入户,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推广农药减量使用、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及有机肥、高效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在生产的关键时期,各级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让农民掌握技术、运用好技术,为提高农业增产增效提供技术保证。

3.3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挥地方资源和产业优势,培育地方品牌粮,筛选出最具市场潜力的稻米品种大力推广,做大做强地理标志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农业经济增长点[3]。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力度,加强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完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提高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水平。

3.4 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各级政府应协调组织农村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门槛、降低贷款利息,帮助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解决生产资金困难问题,满足其生产资金需求[4]。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经济组织,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4 参考文献

[1] 陈冬梅,李真爱,张述霞.章丘区绿色高产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8(9):30-32.

[2] 药林桃,李庆,曹晓林,等.江西省设施种植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以瑞金市等六县(市)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8(16):164-166.

[3] 山衍鹏.烟台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8.

[4] 陈淑娟,朱建祥.石嘴山市惠农区种植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學,2018,46(6):200-202.

猜你喜欢

生产现状种植业问题
探究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
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河北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代营粮食蔬菜种植业的条件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当前天然橡胶市场主要矛盾分析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