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分析

2018-01-12庞立强毕晓琴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性肺炎

张 倩,庞立强,毕晓琴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河北 承德 068450)

近几年来,儿童社区收治的主要病种是以支气管肺炎为主的下呼吸道感染。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不断上升,据统计,它已成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体之一。儿童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与预后效果和患者的年龄之间有强相关性,还有季节高发性的规律。有报道[2]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轻中度获得性肺炎时疗效显著,为此,本文进行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77例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男102例,女75例。患儿的入选标准为:根据胸部X线检查结果,患儿的肺纹理明显增强,斑片状或者小片状阴影炎症变化,同时,还存在以下四种症状之一:(1)最近出现咳痰咳嗽。(2)发热。(3)湿性啰音或者肺实变体征。(4)白细胞个数低于4×109/L或高于10×109/L。排除患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支气管哮喘、肺肿瘤等疾病的患儿外,入选患儿均符合研究标准。根据统计学检验结果,患儿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177例入选患儿进行静脉滴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其中110例患儿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用药方法为:10 mg/(kg·d),服药5天后先间隔4d再服药5d。67例患儿接受乳糖红霉素治疗,服药方法为:20~30 mg/(kg·d),1天分2次服用,共服用7~14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10天后,比较患儿的治疗疗效,疗效划分标准为: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还有加重的迹象。

有效: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逐渐消失。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发病季节统计

177例儿童患者中,有106例患者在春夏季发病59.89%,另有71例患者在秋冬季节发病40.11%。学龄期儿童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学前期和婴幼儿期的发病率。

2.2 辅助检查

139例患儿体内的白细胞数在正常范围内,61例患儿体内的中性粒细胞数增高,60例患儿体内的C反应蛋白增高。另根据统计学结果,婴幼儿患儿体内的白细胞数显著高于学龄期患儿和学前期患儿,但各年龄段患儿体内的中性粒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的数量均无统计学差异。根据肺部影片显示,171例(96.61%)患儿为单侧病变,仅6例(3.39%)患儿为双侧病变。

2.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治疗疗效

177例患儿中,有110例患儿接受阿奇霉素治疗,67例患儿接受乳糖红霉素治疗,治疗10天后,统计全部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发现有166例患儿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3.79%。

2.4 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

所有患儿中,有49例患儿支原体抗体呈阳性,检出平均病程为(13.28±4.71)天,各年龄段患儿的阳性检出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根据胸片结果显示,在177例患儿中,有50例患儿为肺炎支气管感染,包括49例单侧病变,1例双侧病变,127例患儿为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包括122例单侧病变,5例双侧病变。非肺炎支原体患儿双侧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患儿。

3 讨 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中包括多种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如:百日咳杆菌、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杆菌等等,因此,将其作为治疗儿童获得性肺炎的首选抗生素有重要意义[3]。

在本次研究中,有166例患儿治疗有效,总有效率高达93.79%,进一步说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时的效果显著,这与沈亚娟,王金龙,陈桂锋[1]的研究一致,很好的证实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获得性肺炎时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性肺炎
基层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管理研究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喹诺酮与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