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018-01-12贾红丽

关键词:不合格率标本静脉

贾红丽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7年12月进行静脉采血检验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5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在研究组儿科50例、妇产科25例,年龄32~64岁,平均21.5±0.5岁,在对照组儿科45例、妇产科30例,年龄35~61岁,平均22.3±0.7。在对照组以及研究组中的静脉采血患者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之中,进行静脉采血,要在临床常规静脉采血操作基础上,利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1)规范护理干预操作:众多患者在进行静脉采血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忧虑和烦躁,因此必须要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对患者进行足够的交流和共同,帮助患者正确应对静脉采血。除此之外,还需要采用正确的采血器械,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避免发生感染等问题的出现。

(2)标本采集护理干预: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采血时间以及采血器具,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采血操作,保证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采血时,首先要利用固定设备对采血部位进行确认,正确的使用止血带,保证消毒工作到位。在进行静脉采血的过程中,要提高采血操作的水平,避免发生反复穿刺情况,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影响,按照对应的要求,使用合适的抗凝剂,并且使用适当力度对血标本进行混匀。

(3)核对标本护理干预:在整体静脉采血工作结束后,要对患者的身份信息、检验项目等各项数据进行确认,避免发生错误检验情况。

(4)及时送检的护理干预:在做好静脉采血工作之后,要尽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静脉采血标本的检验,避免标本发生溶血情况,提高静脉采血检验的准确程度。

1.3 评估对比

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静脉采血患者的标本检验数据进行对比和了解之后,能够准确分析得出静脉采血之中的护理因素对最终检验结果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分析之中,采用SSPS 20.0的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技术应用率采用符号%来进行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2 结 果

在研究组做的静脉采血患者之中,静脉采血标本的检验合格率达到了91.5%,检验不合格率为8.5%,而在对照组的静脉采血患者之中,静脉采血标本的检验合格率为78.3%,检验不合格率为22.7%,两组数据对比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研究组在经过了护理干预之后,检验不合格率有了明显的下降,最终检验结果的合格率达到了91.5%,而对照组未采用护理干预,则检验合格率仅为78.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其他可能对静脉采血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4.1 采血时间

很多患者在进食之后,血液之中的血糖、甘油三酯以及麝香草酚浓度指标会明显上升,而无机磷则会降低,并且在进食含有大量脂肪的视频之后,也会引发暂时性的高血脂症状,由于血清浑浊从而直接影响到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4.2 采血部位

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准确程度与具体的采血部位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关系,在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同一侧血管以及手臂进行静脉采血,可能会指导导致血液之中的血糖和血钾指标明显上升。部分护士人员为了降低患者多次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因此会在输液之前利用一次性的输液针管进行静脉采血。但是因为一次性的输液针管直径较细,并且在针管后还连接有30 cm的硅胶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引发一定程度上的凝血。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标本静脉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食品安全抽检超223万批次
60%网上商城成为服装质量问题的重灾区
上海工商抽检 京东天猫1号店等集体“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