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超声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评估作用

2018-01-12罗利红

关键词:中层颈动脉内膜

罗利红

(中铁一局集团西安中心医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指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与心脏、动静脉血管、微血管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中风、心脑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等,严重时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目前较为统一的意见是动脉硬化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受到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鉴于此,开展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不仅是实践心血管疾病防控策略与措施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

1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意义

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是当前医疗服务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环,结合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病因与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策略,建立并不断完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实践发现,积极开展心血管病高危患者的早期筛查工作,加强综合干预及随访管理方面的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被检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自我识别能力,还能增强其对相关疾病的防控能力。

疾病早期筛查是预防疾病的必要途径,尤其是针对慢性病,其产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早期筛查及时了解自身功能状况,在发现健康隐患后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够将疾病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高危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提升。在患者家庭与社会层面,借助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

2 颈动脉超声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与防治工作逐渐受到重视。相关医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心血管相关事件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多由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性发展形成,而最先受累的部位即是动脉壁。鉴于此,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斑块形成情况等进行测定,可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研究,也将颈动脉超声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

针对颈动脉超声在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有研究选取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作为对象,在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既往发生心血管事件等情况的基础之上,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的血管壁状态以及血流变化情况,同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提示,借助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临床实际操作时,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与患者的其他临床特征,可及早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诊断,预测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有研究将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于不同级别的心血管高危患者,以探讨其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中的价值。在级别划分上,多数研究采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作为划分的依据。结果表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可为心血管高危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估测提供重要参考。结合动脉硬化的发生过程来看,患者的动脉内膜是最先受累的部位,若检测结果显示被检者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逐渐变厚,则应当考虑可能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基于此,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防治工作中,对患者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动态、定量测定,获取与患者病情相关的信息,可为疾病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病情预测、预防等提供重要依据。

3 颈动脉超声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评估作用

颈动脉超声是一种有效评估颈动脉病变的无创性检测手段,对颈动脉壁病变的评估与诊断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治疗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得益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安全性、操作便捷性、无创性等优势,颈动脉超声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测方式。且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增强,颈动脉超声的检查结果的分辨率得到加强,颈动脉病变的检出率也呈现升高趋势,如缺血性脑卒中等。

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准确诊断和筛查心血管疾病是降低疾病死亡率、致残率以及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的重要手段。就颈动脉超声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来看,超声检查的结果可清晰地显示血管内中膜是否存在斑块形成或增厚等情况,针对有斑块形成的情况,亦能够准确的进行定位与测量。此外,颈动脉超声还能对检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相关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等。相较于无危险因素的个体,存在单一危险因素者,动脉硬化的发生可提前约3-4年;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者,动脉硬化的发生可提前8年甚至更多。因此,评估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存在的危险因素,对疾病的防治工作有着重要作用。而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中,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异常是反映危险因素聚集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可准确地获取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故临床加以应用,可对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预测提供重要的评估依据。

国外学者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存在微血管病变或者缺损的情况,冠状动脉贮备功能降低,使得冠脉血管的狭窄程度加重,而此时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表现为增厚。针对这一情况,颈动脉超声能够较为敏感地反映被检者代谢水平的紊乱以及心血管的病变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钙化顷刻之间的相关性,可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行评估。此外,颈动脉超声检查还可作为评价心血管功能与心血管风险的重要手段。

4 结 语

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与防治工作一直是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诊断与评估,对降低其心血管风险有着重要作用。在临床工作中,颈动脉超声是一种安全、无创、操作简单的检测方法,尤其是在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与评估中,具有显著优势。借助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以及患者病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结合心血管疾病的其他临床特征,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实现心血管疾病的预测、预防,进而促进心血管疾病治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中层颈动脉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