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胃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大面积脑梗塞减压术后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

2018-01-11静,蒋蕾*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洼田大面积脑梗塞

吴 静,蒋 蕾*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急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有传统观念[1]认为,急性脑卒中早期患者常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认知功能下降、卒中后抑郁等,导致病人进食状态及营养状态受到影响,所以营养问题甚至可能成为决定病情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旦营养不足发生,可使原发疾病加重,并发症增多,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长和死亡率增加。本研究主要探讨早期胃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大面积脑梗塞减压术后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大面积脑梗塞减压术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研究,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9~78岁;GCS评分4~15分;所有病例入院后均在24 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48 h内无消化道应激性出血。将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22例)以及早期完全肠外营养组(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入院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营养支持方法

观察组病人术后即刻置入鼻胃管,术后24 h若胃内储留量小于100 mL,则开始鼻饲肠内营养液---能全力(NUTRICIA公司)。输注方法:初始速度30 ml/h,采用24 h持续滴注方式,使用肠内营养泵控制滴注速度。肠内营养量:首日500 mL,2~5日达全量,不足部分予静脉营养补充。对照组病人术后48 h予以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术后经中心静脉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蛋白质能量使用25%葡萄糖液和30%中长链脂肪乳剂,氮源予以7.5%的复方氨基酸液,另加入维生素、微量元素。将以上营养液加入3 L的PVC静脉营养输液袋内,配成全营养混合液,输注方法:用输液泵24 h均匀滴注入CVC内,术后第5天插胃管鼻饲胃肠内营养,记录每天的鼻饲量同时逐渐减少肠外营养量,术后14天改为鼻饲高蛋白、高能量匀浆饮食。营养护理干预持续时间为1个月左右。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前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第1天,7天,14天,30天营养风险筛查评分。

1.3.2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关节挛缩、癫痫等。

1.3.3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判断预后:记录术后第1,7天,14天,30天上午八点两组患者的GCS评分。观察记录术后第7天,14天,30天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2分,可以停止管饲喂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前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第1天,7天,14天,21天营养筛查评分

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第1天的营养筛查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在术后第7天、14天、21天观察组的营养筛查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大面积脑梗塞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大面积脑梗塞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术前 术后1 d 术后7 d 术后14 d 术后21 d观察组 2.50±1.21 4.21±3.10 3.15±2.12 3.12±1.10 2.15±1.10对照组 2.52±1.61 4.50±3.20 4.20±3.15 3.25±2.15 3.12±1.10

2.3 术后意识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7天,14天,30天的GCS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在术后第30天观察组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大面积脑梗塞术后意识恢复情况比较(GCS评分)(±s,分)

表3 两组大面积脑梗塞术后意识恢复情况比较(GCS评分)(±s,分)

组别 1 d 7 d 14 d 30 d观察组 7.32±1.05 8.51±1.10 10.22±2.19 13.35±1.47对照组 7.59±1.55 8.28±1.98 9.86±2.42 11.19±1.28

2.4 两组大面积脑梗塞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在术后第7天,14天,21天,30天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大面积脑梗塞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大面积脑梗塞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术后1 d 术后7 d 术后14 d 术后21 d 术后30 d观察组 5±1 3±1 2±1 2±1 1±1对照组 5±1 5±1 4±1 3±1 2±1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营养风险筛查评估量表(NRS2002)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营养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大面积脑梗塞术后病人的营养状态,改善预后,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以中和胃酸,维持胃内正常的PH值,保护胃黏膜,从而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2]。本研究中观察组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概率更低,这可能因为术后早期的肠内喂养能增加空肠、回肠的血流量,减少了肠粘膜的损害,同时早期的肠内营养减少了机体应激后的氧自由基形成,维护了肠道粘膜结构的完整性[3]。大面积脑梗塞术后病人,体质相对差,男性患者多有吸烟史,长期卧床后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营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过营养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意识情况的恢复常用来帮助判断大面积脑梗塞术后病人的预后情况[4]。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早期的GCS评分饮水试验评分无明显差异,但到术后第30天,观察组的GCS评分,饮水试验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神志恢复快的原因和其高代谢反应程度的下降及时间缩短相关,除此之外,早期肠内营养维护了胃肠道的屏障、消化吸收功能,减轻了大面积脑梗塞术后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损伤,对病人的康复有一定意义。

综上所述,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在改善大面积脑梗塞去骨瓣减压术后营养状况、胃肠道功能及预后方面要优于早期完全肠外营养,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顺利早期康复。

[1] Koretz RL,Avenell A,Lipman TO,et al.Does enteral nutrition affect clinical outcom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andomized trials[J].Am J Gastroenterol,2007,102(2):412-29;quiz 68.

[2] 马新华,张丽娜,艾宇航,等.重度颅脑外伤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黏膜pHi、Pg-aCO2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455-457.

[3] De Aguilar-Nascimento JE,Prado Silveira BR,Dock-Nascimento DB.Early enteral nutrition with whey protein or case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J].Nutrition,2011,27(4):440-4.

[4] Li C-H,Khor G-T,Chen C-H, et al.Potential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hyper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Kaohsiung J Med Sci,2008,24(4):190-6.

猜你喜欢

洼田大面积脑梗塞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PDCA循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使用中的应用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