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成场视角:两业联动集成创新机制及网链绿色延伸

2018-01-11董千里

中国流通经济 2018年1期
关键词:两业供应链物流

董千里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集成场视角:两业联动集成创新机制及网链绿色延伸

董千里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集成场视角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是通过集成体所主导的两链融合实现其协同运作的。两业联动模式构建了主导两业联动的集成体间关系所激发的两链导入、适应、共享和拓展阶段的集成创新目的和动因,阐述了集成体主导的基核与联接键形成的网链结构,以及主动实现集成创新行为和全程场线绩效作用机制体系。用集合理论识别物流链、供应链及其两链融合的供应链集成和以其为基础的产业链都是同态网链结构,在集成场视角下都具有集成创新动因、机理、重点和实现方式,形成了两业联动模式的产业集成创新结构、行为和绩效体系。“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能合作应当是产能绿色输出,体现为低碳化特征,可通过集成体主导供应链集成创新奠定网链结构境外绿色延伸的基础,支持产能通过产业链绿色迁移实现“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同时也能在产业链绿色延伸的基础上构筑与提升全球产业价值链。

两业联动;集成创新;集成场;一带一路;网链

一、引言

集成是人工集成系统按一定目标将多项资源整合起来运用的主动优化行为、过程或结果,可具体体现为合成场元的整合、合作、联合、联动、协同、融合等过程。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集成场是合成场元受集成力、集成引力作用下的时空分布状态[1-3]。其中,集成力、集成引力的形成及功能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主动性合成场元在集成场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集成场视角可以将合成场元作为集成场中值得考察的基本单元,其中主动性合成场元体现了人工集成系统的决策智能结构,运用合成场元具有的必要性、相对性等特征,可以大大简化集成场中考察对象单元的种类和数量。集成场作为分析人工集成系统的重要理论方法,物流业高级化是伴随着物流集成形成的物流链进一步完善,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和集成管理理论对物流服务质量、效率特别是绿色化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两业联动是由物流链切入供应链形成的供应链集成,即两业联动通过两链对接、适应、共享和融合过程进行,是由集成体、基核与联接键构成的网链结构。

网链结构的绿色延伸是以电子信息系统及平台建设为基础构建联接键,在车辆设备效率化、配载积载优化、能源利用低碳化、运营资源优化整合等多管齐下的集成创新,集成体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卓有成效的基核间网链的全程场线绩效监管,保障供应链集成、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从境内延伸至境外迁移在能够实现低碳化战略下,并能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机理是通过集成创新提高集成体、基核及基核间网链运作效能,进而减少供应链集成、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单位物流量的碳排放[4],实现和提高供应链集成、产业链境外绿色延伸绩效,这是产业转型升级在同态网链间协同的一种表现。集成场范畴考察物流链、供应链到供应链集成,提供了一个系统、简洁且完整的人工集成过程。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过程中,我们运用集成场范畴梳理了116个两业联动案例,其中有的因以往课题研究曾跟踪观察了2~26年[5-6],并经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专家编撰的28个两业联动案例[7]用集成场范畴进行验证,同时结合了130份问卷分析,提炼出基于集成场理论的集成体、基核、联接键等三维基本范畴构建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见式(1)。

式(1)揭示了物流链、供应链及其两链对接所形成的供应链集成都是由集成体、基核和联接键构成的网链结构,明确了两业联动是由集成体主导的两链融合过程主动优化的集成创新动因、行为和作用对象;两业联动绩效是由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形成的三维结构关系组织的全程运行轨迹提炼的综合绩效。诸多案例表明,物流集成、供应链集成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那么,揭示基于物流集成推动两业联动的物流链与供应链集成的内在创新动因与机制,可以进一步研究同态网链结构[8]从境内延伸到境外的国际物流发展[9]和进行“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理论基础,正如制度理论聚焦于组织相似性[10]是网链衔接的联接键和网链治理的理论基础。我国“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是涉及直接投资与生产组织、市场营销等供应链与物流链协同的供应链集成创新网链活动过程,需要境内与境外合作各方更加全面和真诚的集成创新、协调互动才能实现供应链集成和产业链境外绿色延伸。网链结构及其境外绿色延伸是从集成体主导网链集成创新的系统内部建设入手,从对接网链、彼此适应为主题到供应链集成、产业链绿色延伸境外谋发展,与东道国所在环境协同的共同努力发展过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关联产业集成创新与转型升级的一类典型形式,在产业联动的集成创新动因、动力等方面具有代表性,是供应链集成、产业链境外绿色延伸的动因之源。构建和描述同态网链结构模型的意义及作用,在于可利用既有研究成果的相似性,有利于发现新的研究方向,深化研究内容,在国际产能合作下的网链结构在境外绿色延伸中明确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生存与发展:网链集成创新的基本动因

物流链作为物流业组织化的基本形式,表明成本、效率和质量在横向集成或纵向集成的选择顺序,体现了集成创新所带来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质量改善和价值追求,并能与供应链、产业链充分联动与融合,这是物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面向市场是集成创新的基本动因

集成场视角物流集成所形成的网链结构是由集成体主导、以基核为依托、由联接键衔接的称为“物流链”的组织化形式。用集合可表示为:物流链={(物流集成体,物流基核,联接键)|(物流集成体,物流基核,联接键)∈网链结构}。集成体依托信息技术降低了资源整合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并通过功能集成促进产业升级,可贯穿于物流业发展过程之中,对业内资源、功能等的整合都属于这一范畴(参见图1)。类似的用集合表示的还有:供应链={(制造集成体,制造基核,联接键)|(制造集成体,制造基核,联接键)∈网链结构},这是通过资源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的集成创新活动,并贯穿于制造业为核心的全过程,通过高端需求引导物流链集成创新,使两链在联动协同中共享产业升级成果[11],如通汇物流—陕重卡联动集成创新案例。

图1表明,两业联动是物流业面向市场寻求制造供应链服务对象的纵向集成过程,制造业作为物流业的典型服务对象,不仅关系到物流链生存,而且关系到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物流链对接供应链,就要比供应链剥离出来的自营物流功能的服务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这也是物流链导入供应链、通过集成创新实现两业转型升级的必要前提。

图1 集成体主导网链集成创新的逻辑过程

两业联动所形成的供应链集成是以式(1)模式下形成的两链对接的网链结构,即(物流链∪供应链)∈网链结构。物流链与供应链对接形成了供应链集成,用集合表示,供应链集成={[(制造+物流)集成体,(制造+物流)基核,联接键]|[(制造+物流)集成体,(制造+物流)基核,联接键]∈网链结构},其中,[(制造+物流)集成体,(制造+物流)基核,联接键]∈(物流链∪供应链),这是用集合范畴表达了供应链集成的含义。横向集成拓展了资源可整合优化的选择范围,两业联动过程是通过物流链导入供应链实现的,两业联动的资源整合范围就涉及物流链与供应链全过程。用集合“物流链∪供应链”表现为两链的“并”,即是(物流链∪供应链)∈网链结构。新飞专运与新飞电器联动案例可以分为几个时间段,其中在1996—2005年合作的案例,就涉及新飞电器自营物流资源从中剥离出来,一部分物流资源融入专业化的集成物流服务商新飞专运组织的有18家运输单位参加的物流链中,经过几年的合作,新飞电器产品遍布全国、走向世界,新飞专运也成长壮大。[12]其中合作适应过程孕育着集成创新、产业升级,体现了网链结构横向集成基础上的纵向集成关系。在两业联动形成的“两链集成”重点研究领域正是物流链与供应链的“交”,即(物流链∩供应链)∈网链结构,正是纵向集成创新关注于物流链生存与发展所需要面对市场与供应链对接,因此,两业联动促进并提升了两业网链结构质的改变,其改变的主要途径就是纵向集成创新,涉及两链之间的界面及其界面管理所需要的联接键支撑。在这一时间段,新飞专运与新飞电器间的两链对接集成体关系最好的是战略联盟关系,基核之间是融合型基核关系[13],现场装载作业是夹板型叉车的技术型联接键和产品质量损失赔偿制度等信息型联接键[14],在主导网链结构的集成体、基核间用联接键形成了稳定的联系[15],并可在一定区域探讨提高两业联动集成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水平提升[16],参见图2。

图2 网链横向集成和纵向集成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

(二)横向和纵向集成交织网链结构发展

网链结构横向集成更多体现了系统运行成本、效率等方面要求,而其纵向集成更多体现为集成系统所追求的质量与价值目标。虽然两者都是网链集成创新,但前者更偏重基于成本、效率改善的业内资源集成管理,后者更偏重于质量与价值提升及分配的网链结构治理及制度设计,基于质量与价值等网链集成创新直接影响到产业链集成与全球价值链长期发展战略(参见图3)。

从课题组目前梳理的114个“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案例来看,有二分之一是以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形式进行合作,其余主要是以供应链或供应链集成方式进行合作,因此需要在产业联动发展模式集成创新机制下促进产业升级的境外绿色延伸。集成体、基核和联接键仍然是集成场视角的国际产能合作案例的网链结构基本范畴。因此深入剖析研究两业联动发展模式的网链结构机制,能够为进一步探讨供应链集成、产业链延伸境外的“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网链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在绿色延伸中形成产业升级,并可提供指导或参考的战略理论及实施依据。

三、集成场视角的两业联动网链集成创新机制

合成场元是集成场中场元素耦合关系形成特定功能的稳定结构,是集成场中值得考察的基本单元。合成场元是集成场通过合成机制形成的考察基本范畴,也是集成场进行网链集成规律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体现了网链结构是集成场视角的一个人工集成系统。

图3 物流链与供应链集成的两业联动关系

(一)集成体主导两链集成创新动因

集成体可以按照其主导和支配资源的目的分为物流集成体、制造集成体和平台集成体等多个类型。资源整合、功能互补、过程集成等都可列入两业联动模式应用的两链集成创新范围。

1.集成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决定了集成创新动因与创新空间[17]。集成体主导两链融合过程可以划分为导入、适应、共享和拓展阶段,主导两链协同运营将集成创新成果渗透于产业联动升级发展过程之中。两业联动集成组织结构的物流服务越深入,质量、绩效越好,协同价值越高,集成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越平稳,越趋向于战略联盟或紧密融合关系[18]。其关系选择决策过程参见图4。

图4 影响集成体间关系因素选择与逻辑过程

可见,集成体间关系是从市场选择型(临时业务关系)→合作伙伴型(短期合作承诺)→战略联盟型(长期合同关系)→紧密融合型(股权或控股关系)逐步深入。否则,可选择趋于一般合作甚至放弃合作关系。面向市场的业务关系需要决定了经济关系,集成体集成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战略视野、产业资源和行为驱动能力。例如,企业、产业、区域、全国乃至全球供应链价值增值视野,都可成为集成体主导集成创新的选择。在集成场视角下以物流链到供应链集成为例,体现集成体对资源的调度能力,并直接影响到集成创新深度,进而在两业联动的实践中实现两链协同集成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参见图5)。

图5 集成体间关系与集成创新程度之间的关系

从图5可以看到,网链集成创新在集成体、基核和联接键等方面发展,都体现了从低层次到高水平的集成创新发展过程,可以体会到横向集成与纵向集成形成的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交织发展过程。

2.两业联动发展模式揭示了“三维+场线”集成创新机理及机制过程。网链集成动因、机理,以及网链结构、行为及运行机制,都融入了物流链切入供应链集成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之中。供应链集成的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功能创新和网链关系创新涉及的合成场元,都融入了供应链集成的网链结构中,集成体、基核、联接键形成的网链结构,主导集成创新实践,在所形成的绩效表达全程场线之中体现了价值链构成。集成体引导基核、联接键集成创新虽是各自独立的,但在总体上还存在着集成体主导网链结构的综合集成创新的影响关系,参见图6。

图6 “三维+场线”集成创新机制影响内容及过程

动因与机理形成了从物流链、供应链集成所形成的网链结构集成创新机制,两链对接的集成创新形成了两业联动机制特征,展示了两业联动通过两链对接的网链结构在相互适应过程的集成创新动因、机理影响下的行为和运行绩效。同态网链结构实质上是揭示了集成体、基核、联接键三维关系形成的网链系统内部结构,在物流链、供应链、供应链集成和产业链之间形成了同态网链结构模型,其模型的本质是形成了以两业联动发展模式为代表的两链集成创新机制,为两业联动绿色化绩效奠定了基础。

(二)基核及其场源的集成创新动因

基核是集成场的复合场源的载体。其作用是承载场源,以产生集成引力,吸引合成场元,引导场线形成、集聚和辐射。基核作为多种场源复合体的载体,集中对外体现复合场源极性叠加的性质和作用,基核的区位、规模以及所承载场源的种类、结构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核的集成引力。基核(场源)创新的特点是形成产业发展基地特色的需求,进而吸引资源。

1.基核场源种类、性质、分布和结构表达了集成引力作用能力及范围。其不同功能类型如制造基核与物流基核,分别表现为供应链的制造基地和物流链的物流基地衔接关系,表现着制造集成引力和物流集成引力的作用。依据在两业联动中的基核间空间物流距离或可达性关系类型,可以分为基核间融合型关系、连接型关系和公共型关系[13]。基核创新机理包括基核场源类型构成设计创新机理,基核集成引力形成与提升创新机理,基核间关系变革创新机理。汽车生产过程的JIT物流配送到工位就是基于融合型基核关系的集成创新。

2.基核场源类型和结构使得基核(场源)集成创新成为设计重点。基核是物流链与供应链集成系统的重要节点,是由集成体规划设计的被动性合成场元。物流基核是物流集成体主动安排或选择基核所承载的场源类型及构成,以及与其他基核之间关系。当物流基核场源丰富、规模很大,形成了专门经营的公共型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服务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面向专门客户服务就能够提升质量和价值。公共型基核场源服务对象复杂,场源类型也较多。相关的供应链基核间物理距离到时间距离本身就成为两业联动的两链布局设计之重点。集成创新对两业联动的布局体现为基核(场源)战略,是从基核(场源)设计进行战略选择的。

3.基核集成引力形成及提升构筑的创新动因。根据集成引力的基本内涵,集成体之间的集成引力可表示为:

式(2)中,rA、rB分别表示集成体A、集成体B可支配的资源质量;t网络可达是集成体所介入物流网络的可达性;k引力系数是表明资源质量的兼容、协调和协同能力级别的参数,其取值范围可按参考文献[2]所示内容选择。集成引力的一般表达式可以作为集成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订的集成引力模型。陆港与海港就体现了异性基核间的合作关系,网链结构的境外延伸意味着资源整合范围的国际化。

4.基核间网络关系变革创新动因。基核及其之间的关系类型、功能定位直接决定了场源类型选择和建设。在两业联动中,基核间的网络关系布局、时间距离关系设计等工作,直接关系到集成物流服务效率和运作成本,两业联动的基核网络布局范围决定了产业价值链增值范围。除了具有特殊条件的,可以从融合型或连接型方面考虑物流基核的选择,以利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基础设施条件对两业联动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单一基核布局、基核网络布局和基核的场源设计等方面。在两业联动中,基核间关系变革创新机理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项:其一是单一基核(场源)布局创新,主要是指在基核(场源)性质、场源类型构成和场源结构建设是否能突破常规,进行创新设计与布设。在内陆港基核的场源建设中,除了引入海关报关通关功能以外,引入综合保税区、自贸区、口岸功能,可使物流基地发生业务导向、性质与规模变化。其二是基核网络布局创新,主要是指在基核网络分布、建设和运作方式创新。基核网络布局具有长远性、全局性和根本性战略及利益,直接决定着供应链集成网络运作绩效。其三是既有基核网络中心枢纽重新定位所体现的基础设施平台+综合信息平台+电商物流平台等的集成创新。通过单一基核物流功能转变为网络基核功能、网络平台基核功能,导引专项物流场线改变为网络物流场线运行,形成新的供应链物流网络优化创新绩效。新科安达物流、招商局物流、安吉汽车物流等基核网络局部都体现了这种能够支持供应链集成的物流网络服务特征。

(三)联接键构建网链制度创新动因

联接键是根据一定的衔接目的,将多个合成场元通过一定连接结构形成一个合成场元的作用过程[4]。这是涉及多种类、多层次软硬不同性质集成创新的合成场元,通过集成构成协同运作的合成场元过程。联接键的特点是形成集成体、基核和场线等合成场元运行中的相互联系,特别是连接界面管理特色的需求。

1.联接键的多种类、多层次体现了技术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其中的多种类指基础类、服务类和综合类,其中基础类包括信息型、资源型和技术型联接键,服务类包括功能型、过程型联接键等五种,组合型联接键是以上多种类型联接键的组合性选择。联接键创新包括联接键类型、构成及其联接键之间关系创新机理。联接键可以依托集成体、基核等进行构建,包括战略、文化等柔性联接键和设施、设备等刚性联接键,有助于从资源、信息、技术、功能、过程和综合等方面构建这种联接键[14]。联接键设计与选择是两业联动集成场主要的创新渠道。联接键创新机理各自独立,但具有逐级支撑作用:资源聚合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功能对接创新→过程协同创新→综合集成创新→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了图7产业联动发展中集成创新的基本关系。

2.联接键内涵是集成创新的根据。资源聚合创新是在不同集成体、基核的资源间通过联接键设计加以整合,通过资源整合,扩大了资源可控范围,可以提升集成体的集成力和基核的集成引力。技术集成创新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诸如“互联网+”促进不同技术间的对接、协同,取得比单一技术更好的效果,大数据、物联网、无线射频等也都具有一定的技术集成领域及应用途径。功能对接创新是不同性质基核的场源通过联接键将不同功能衔接起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过对接创新可以将海港与陆港、境内与境外、物流链与供应链等连接起来。诸如,内陆港海关功能与海港海关功能对接,形成大通关联接键。不同国家海关制度达成协调一致,可以在国际物流装车换载、“属地报关、异地通关”等环节中形成快速通道网络,能够将内陆港经过海港的公铁海联运各环节过程精准对接起来。过程协同创新是将供应链物流过程的采购功能、仓储功能、运输功能、配送功能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一体化物流系统集成运作效果。综合集成创新是针对集成服务需要,将不同类型联接键进行综合设计,构建资源整合、技术集成、功能协同、过程综合的集成运作联接键,以取得集成服务协同创新绩效[19],联接键涉及制度性联接键是典型的界面管理系统设计。

(四)基于全程场线的集成创新动因

场线是指由货流(流体、流量、流向、流距、流程)、载体(载运工具)、通道、基地、制度等场元联接而成的一组关系。除了组织运营的物流集成体外,构成场线的10大要素与其形成场线是向量。场线主要特点是形成全程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集成运行系统。

图7 两链集成创新与产业发展关系

1.场线是受物流集成力形成的、体现物流集成作业、连接基核或集成体的全部过程。场线的作用范围可以是同一地域或领域,也可以是跨地域或跨国境运作的。所以,场线可以概括为集成系统运作轨迹及其绩效[2]。集成场视角强调的是全程场线效率[20],是构建全球价值链的基础,因此需要识别全程场线瓶颈、改进薄弱环节并提升其全球价值链(GVC)。全程场线效率可以用各子系统集成的放大效应来综合表示,因此,全程场线的系统集成效率测量可以表示为组成系统的各过程集成效率的连乘积:

显然,式(3)中当物流主通道中一个物流环节效率极低,如αi≪1,其各阶段效率连乘积就会影响到整个集成系统场线运行效率。

2.全程场线通过集成创新,可以决定或提高产业联动集成系统的整体效率。可以将分布在不同产业、区域、国家、全球的集成体、基核,在联接键支持下,用场线形式衔接起来,实现跨区域国际产业合作、产能合作,提高分布在不同区域产出函数的整体效率。场线集成创新重点主要体现在瓶颈改进创新、能力创新、能源创新、环境创新、关系结构创新和场线综合创新等方面。

3.把握各段场线内涵是集成创新的根据。瓶颈改进创新是运用最优化技术识别场线形成与运作的瓶颈,改善约束场线效率的载体、通道、制度等关键环节,实现场线组织效率或提升场线价值绩效。在一定时期的瓶颈识别是相对的,瓶颈识别与改进是场线改善的基本创新特征。能力提升创新包括专业性、效率性、安全性等在内的载运能力、换装能力、装卸能力、仓储能力、监控能力、应急能力等提升。载运工具、承载器具、识别仪器、监控手段等变革都极具能力创新特征。能源变革创新是改变能源结构,支持利用清洁能源等的设备布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活动特征。环境改善创新是改善公共型物流通道交通承载力,通过封闭、改善交通环境,以提升场线通过效率。关系结构创新是改变原来的场线组织结构关系,可以提高全程场线效率和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价值。场线综合创新是构成场线的几方面合成场元同时进行变革、重组、协同等创新工作所形成的突变过程,如高铁物流运作形成过程。

4.从既有基核集成创新到境外绿色延伸的关注。以集成场视角对物流链、供应链联动模式的集成创新机制进行归纳总结,在既有基核的集成创新,能够提升产业效率,更多关注的是集成体之间的关系。探讨供应链集成、产业链从境内到境外延伸主导国际产能合作过程,就需要将物流链、供应链、产业链集成的同态模式中集成体、基核和联接键等在从境内走向境外所考虑的供应链集成的集成体之间的网链结构以外,更多地会关注社会结构[21]关系,特别是政府作为集成主体与产业链龙头企业作为集成体之间的关系。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22]总结以下四项核心原则是重要的,并指出在任何意义上都可以作为一种公理对待,即规范和网络密度、弱关系的强度、“结构漏洞”的重要性、经济和非经济行动的相互渗透。当经济和非经济活动相互交织时,非经济活动会影响经济活动的成本和可用技术,即经济的“社会嵌入性”经济行动依赖于在内容、目标或过程中非经济的行动或机构的程度。社会网络、文化、政治和宗教的经济行为将会影响产业链延伸发生什么变化,大量证据显示,中国企业经营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关系、特别是政商关系影响。杨玲丽、万陆[23]将产业转移视为一种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经济活动,实证了社会关系对产业转移存在抑制效应,并提出这种抑制效应是通过关系嵌入—信任—转移意愿的传导机制实现的。在其研究中进一步区分了“政企关系”和“企企关系”嵌入两个维度,在现阶段,“政企关系嵌入”对企业转移意愿的影响程度更高。

在供应链集成、产业链境外延伸的全球价值链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有效应对产业升级可能遇到的阻碍?因此,需要从物流链、供应链和产业链集成发展提炼其中所体现的网链同态特征,创新产业链集成协同发展机制,有效面对国际产能合作在既有网链结构延伸到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障碍和局限性[24]等问题。

(五)两业联动发展模式的机制验证

以两业联动典型的汽车供应链集成为例,汽车供应链集成创新机制体现在两业联动的导入、适应、共享和拓展的不同阶段,集成体主导基核和联接键及其间网链关系各有其集成创新动因、动力、投入重点并得以实现,通汇物流—陕重卡、安吉物流—上海通用、中都物流—北汽集团最终都分别形成相对稳定的集成体、基核、联接键等的网链关系结构(参见图8)。

集成体、基核和联接键三维间关系的集成创新形成的是同态网链结构。物流链、供应链集成创新网链结构治理是产业链绿色延伸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行全球价值链分析方法的核心内容。所谓“治理”主要是企业间关系和制度运行的非市场协调机制[25],而这种非市场协调机制也是在集成体主导基核、联接键及其场线的网链结构运行中发生的,往往是集成体(企业集团)主导供应链集成为基础的产业链。网链结构集成创新机制对于产业链集成开发研究和制定策略十分重要,网链结构及机制集成创新成果将用于分析供应链到产业链集成,并延伸到跨境产能合作的产业链领域。因此,集成场视角的两业联动可以进一步支持供应链集成为基础的国际产能合作,其基础涉及产业链的境外延伸。

图8 典型案例表达的两业联动模式对应的集成创新重点

跨境两业联动模式的应用,需要强调模式内在动因、动力、机制的作用,通常强调的同态网链结构的几个主要观点有全程国际物流场线绩效的观点,国际物流主通道物通量对称平衡的观点,基核极性、多个种类基核之间的极性关系、基核间物流主通道间的关系,基核场线进出对称平衡,产能合作中的产业联动模式的适应性与拓展性观点。在“一带一路”建设境外延伸过程中,国家政府间关系、政府政策势能、政企关系、企企关系都在非市场协调机制中发生作用,两业联动发展模式有利于简化内在机制应用,集中关注在境外延伸的环境机制:国家政府间关系、政府政策势能、政企关系、企企关系等对网链结构的制度性联接键构建及其网链结构治理的影响。伴随着境内两业联动的两链融合即供应链集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基核形式是境外产业园区),所支持的是产业链境外绿色延伸,即产业境外迁移战略所直面的国家制度、社会文化、基础设施、资源获取和市场供需等影响和变化。

四、主要结论与启示

国际产能合作的“一带一路”环境不同于境内物流链、供应链、供应链集成的一般竞争与合作的环境因素体系,实现两业联动发展模式集成创新机制首先是物流链得到升级,并支持供应链升级,这样可秉承集成创新的绿色基础,构成了供应链集成、产业链境外绿色延伸所需要的综合集成创新目标、行为和绩效。

(一)两业联动发展模式集成创新主要结论

两业联动发展模式体现了物流链切入供应链的供应链集成网链结构,为从集成体主导同态网链结构在既有境内基核集成创新到产业基核迁移境外研究奠定了基础,后者还涉及网链结构跨境迁移的政企关系嵌入等制度性联接键的影响。

1.集成体及其之间关系决定网链结构集成创新重点及实现方式。集成体间关系可以在供应链集成的场线过程体现出各阶段特征,即从市场选择型→合作伙伴型→战略联盟型→紧密融合型的关系构建,而最合适的集成体间稳定关系是特定条件下的最佳选择。集成体关系主导了供应链集成在导入、适应、共享和拓展阶段的运行机制。

2.集成创新绩效可用供应链集成的全程场线绩效指标来测量。两业联动在物流链导入供应链前后会通过物流服务战略、组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集成创新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两业联动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等基本业务方式,形成了基于信息技术、集成管理为基础的物流集成创新的场源,扩展了物流业资源整合范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供应链集成的集成体战略理念协同一致。在供应链集成中促进两业集成体之间基核场源匹配、集成创新,有利于集成体成长中的分蘖、剥离(分离)到再聚合,所体现的正是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因为剥离的是资源,再切入的是集成服务功能或服务集成系统,聚合形成了两业联动在两业组织化的两链融合中共享价值增值。

3.供应链集成基础的产业链境外迁移还涉及更复杂的社会关系[22]。在两业联动中的集成创新提供了横向集成动力机制,境外迁移还涉及纵向集成动力和制度性联接键适应集成系统进步。[26]基于集成场视角两业联动全球价值链,将从产业联动到供应链集成为基础的产业迁移、产能合作的产业链中进行协同运作与共享。供应链集成体剥离的“分工”关系体现的是各自专业化应获得利益机制,两链融合的“合作”关系体现的是供应链共创的可共享价值机制,两者目标一致,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二)集成创新助网链结构绿色延伸的启示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蕴含着两业通过两链集成创新,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机制,产业集成创新机制突出表现在产业集成创新动因、机理、结构、行为和绩效等诸多方面,为供应链集成的产业链境外绿色延伸奠定了理论基础。

1.物流业切入制造业的集成创新动因体系是生存与发展。集成创新动因与物流业寻求市场需求的愿望密切相关,加之发展等其他因素可强化集成体在产业集成创新的投入。

2.集成体主导两业集成创新的组织化及其优化升级机理。集成体及其间关系决定了基核(场源)建设、联接键设计和场线价值链及其优化升级机理和实现方式。

3.同态网链结构形成网链集成创新的组织境外延伸机制。从物流链、供应链到产业链都是集成体主导的网链结构,包含集成体、基核及其间关系,并影响联接键集成创新,为结合境外延伸的制度创新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4.供应链集成的产能合作同态网链结构可降低外延成本。集成创新逻辑过程是基于集成场理论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提供的打破既有平衡的创新机制,这一机制可以从境内两业联动发展到跨境两业联动,从产业迁移到产能合作的集成体间协调。

5.全程场线的全球价值链测量网链结构集成创新绩效。集成场从物流业内集成形成物流链,到产业间集成形成供应链集成,两业联动通过两链集成创新发展。借助政府政策势能在集成场的集成创新机理和实现途径的助力作用,能够使产业在境内到“一带一路”和全球供应链人工集成系统的价值增值中绘制新的蓝图。[27]

6.同态网链及其绿色延伸是从境内完善到境外协同发展的共同努力。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对两业联动、产业迁移和产能合作等都是集成场理论可用于产业资源优化、产业集成创新的理论研究及具体实践。其中,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产业关联集成创新与转型升级的一种典型形式,在产业联动的集成创新动因、动力等机制方面具有代表性,而且是产业链绿色境外延伸的动因之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作为集成主体提供的政策支持,其政策势能对推动产业链境外迁移的功能、地位和产能合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面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1]董千里,鄢飞.物流集成理论及实现机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60-170.

[2]董千里.物流集成场:国际陆港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35-42,306-308.

[3]董千里.高级物流学[M].3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27-35,82-99.

[4]董千里,董展,关高峰.低碳物流运作的理论与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100-102.

[5]董千里.《基于集成场理论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成果简介[C]//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选介汇编(2016).西安: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2016:33-37.

[6]董千里.基于集成场理论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R].长安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2015.

[7]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案例精编[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5-336.

[8]MCCARTHY I P,LAWRENCE T B,WIXTED B,et al.A Multidimensional congceptu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velocity[J].Academy ofmanagementreview.2010,35(4):604-626.

[9]董千里.“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中转港战略优势、条件及实现途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2):46-54.

[10]魏江,王诗翔,杨洋.向谁同构?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对制度双元的响应[J].管理世界,2016(10):134-149.

[11]董千里.基于集成场理论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网链融合发展机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3(5):1-3.

[12]董千里,董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的识别与应用——集成场视角的案例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12):8-11.

[13]董千里,董展.集成体主导的基核区位分布与两业联动发展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3(10):36-38.

[14]董千里,董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集成场中的联接键形成与运行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11):1-4.

[15]董千里.供应链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32-48.

[16]董千里.基于集成场的省域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水平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2):1-4.

[17]董展,董千里.构建物流集成场的主体思路与基本范畴[J].物流技术,2012(9):1-3.

[18]GHIO N,GUERINI M,LEHMANN E E,et al.The emergence of the knowledge spillover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5,44(1):1-18.

[19]Díez-Vial I,Fernández-Olmos M.Knowledge spillove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how can firms benefit most?[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5,40(1):70-84.

[20]董千里.强化集成体,精铸联接键——基于物流集成场视角的再认识与思考场线效率[J].大陆桥视野,2012(23):48-53.

[21]GRANOVETTER M.The strength of eeak ties:a network theory revisited[J].Sociological theory,1983,1(6):201-233.

[22]GRNOVETTERr M.The impact of social structure on economic outcomes[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5,19(1):33-50.

[23]杨玲丽,万陆.关系制约产业转移吗?——“关系嵌入—信任—转移意愿”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17(7):35-49.

[24]GEREFFI G,LEE J.Economic and social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industrial clusters:why governance matter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6,133(1):25-38.

[25]HUMPHREY J,SCHMITS H.Governance in global value chains[J].Ids bulletin,2001,32(3):19-29.

[26]GREENWOOD R,RAYNARD M,KODEIH F,et al.Institutional complexity and organizational respons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11,5(1):317-371.

[27]董千里.基于“一带一路”跨境物流网络构建的产业联动发展——集成场理论的顶层设计思路[J].中国流通经济,2015(10):34-41.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Field:the Innovation Linkage Mechanism of Two Industries and the Green Extension of Net Chain

DONG Qian-li
(Chang’an 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64,China)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linkag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field is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operation by integration-oriented integration.The linkage pattern of two industries establishes innovation purpose and driven-forces of integration in the phases of leading-in,adapting-to,sharing-with,and expansion,which stimulated by the relation of two leading industries,describes the structure of this net chain,and the mechanism system of intrinsic integration related innovation behaviors and whole-process performance.Logistic chain,supply chain,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in integration theory are all net chain structure with the same typ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field,they all have the driven force,mechanism,focus and realization pattern of integration innovation,which forms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novation structure,behaviors,and performance system.International capacity cooper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hould be the green output of capacity which taking low carbon as the characteristic,support capacity cooperation through green transference of industrial chain and establish and improve global industrial value chain based on the green extension of industrial chain.

the linkage of two industries;integration innovation;integration field;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net chain

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8)01-0027-11

10.14089/j.cnki.cn11-3664/f.2018.01.004

董千里.集成场视角:两业联动集成创新机制及网链绿色延伸[J].中国流通经济,2018(1):27-37.

2017-12-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集成场理论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13BJY08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集成场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研究”(17BJL063)

董千里(1954—),男,江西省玉山县人,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所长,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两业联动、国际产能合作。

林英泽

*长安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研究生李向冬、卢大江、孙记兰、崔国华、郦晓璐等参与了“一带一路”产能合作99个案例梳理,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两业供应链物流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全省唯一!大湾区“两业融合”高地如何炼成?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两业”共进敲响百姓“幸福门”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