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2018-01-10李晓敏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成长作用

李晓敏

摘 要:针对目前苏北智障教育普遍存在的重学业、轻社会交往能力培养这一误区,广开渠道,尽可能地为智障儿童营造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活动氛围,让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得以提高。

关键词:社会交往能力 智障教育 成长 作用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245-01

一九八七年国家教委下发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中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的阐述是:“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从智障儿童身体和智力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性行为的缺陷,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

与正常儿童的教育目标与任务不同的是:智障教育要“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性行为的缺陷,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因此本文仅就中度智障儿童成长过程中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智障儿童也是祖国的花朵,应当得到特殊的关爱

智障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构音障碍、发音障碍。这些都是他们大脑功能发育障碍所致,从而形成认识交往活动能力较差。他们很少主动与人交谈,即便交谈,也普遍缺乏沟通的技巧,谈话时不能与人保持目光接触,缺乏手势、身体等肢体语言表达。在与人交谈中,他们还会中途转变话题,甚至答非所问。以上所言,既是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所在,也是智障儿童招致他人白眼的根本原因。

作为培智教育的教师,要给他们比平常人更多的关爱,让他们产生自信,找到自我,从而学会适应他人,适应职业,适应社会,成为可以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也是对社会作出了贡献。

2 苏北培智教育呈现的误区

目前,在苏北的培智教育工作中有很多人比较看重智障儿童智力水平评价,只是比普通儿童的标准有所降低,形成培智教育的一个误区。其表现为对智障儿童主要进行学业方面的教学、忽视对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背离了“培智教育目标和任务”中“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目标,对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

3 着力培养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智障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水平如何是他们智慧发展程度高低的标志,也是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关键。所以培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进行必要的阅读、计算等智力水平提高的同时,切不可忘却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对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区别对待,把先进成果运用到实践中

智障儿童也有程度上的区别,可分轻、中、重、极重四个级别,教育的目的任务也有较大区别。教师要潜心研究国际培智教育方面的先进成果,针对不同情况,有目标、有区别地运用工作实际中去。只有对学生进行个案分析,采取恰当的措施和方法,才能恰如其分体现教育的功能和科学性。

3.2 与智障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学生心目中,教师的份量甚至能超过家长,智障儿童更是如此。所以作为培智教育老师一定要多一些爱心、细心、耐心和童心,把自己放在与智障儿童相同的高度,去体会他们的快乐和痛苦。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和交往的欲望,积极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对交往的畏惧心理。教师对智障儿童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多搞活动,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

智障儿童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少言、多动,不善交际,而要让智障儿童最终成为自食其力的人,首先必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让他们能开口讲话,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就必须让他们在同学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因此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有利于智障儿童交往的环境,让他们在频繁的交往中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这就是良好的适应他人的开始,以此为契机,就是迈出适应社会的成功的第一步。

3.4 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为了实现让智障学生“适应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一教育宗旨,培智教材安排了不少像《购物》这样接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通过精心的准备,把学生带到相关场所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可以逐步掌握购物和与人交往的技能与技巧。

教师应把智障程度轻与程度重,或者性格比较开朗与性格内向的学生组成“一帮一”的小组。让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让智障程度较重的儿童融入到集体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普通小学附设的培智班更应如此,那样对智障儿童的康复和交往能力的提高将更有裨益。

家庭也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必须把在学校所学的许多训练内容带到家中反复训练,才能得以巩固。所以家长应与教师多联系、多配合,家校合作既可以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又能让家长及时了解教师对孩子们的训练要求,以便于配合教师做好同步督促训练。

通过课上课下的活动,以及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可以让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必须让他們与外界接触,才能使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产生质的飞跃,所以应组织他们多参加社会活动,如社区的各种文艺演出、各类节目的庆祝活动和聆听街头宣传,参观展览馆、博物馆、体育馆等,逐步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智障儿童的培养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一定要吃透培智教育的根本宗旨,改变那种重学业、轻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错误倾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方面,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全日制培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1987.

[2] 特殊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6.

猜你喜欢

成长作用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