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阅读背景下出版编辑工作的转型思考

2018-01-10刘艳花

科技传播 2017年22期
关键词:编辑工作数字阅读

刘艳花

摘 要 依托数字出版物存储量大、检索便捷、形式新颖、成本低廉等优势而出现的数字阅读,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热烈欢迎和追捧,为读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本文从分析数字阅读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明确数字阅读给传统出版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思考和探索立足数字阅读的出版编辑工作转型之路。以实现传统出版编辑工作与数字阅读的有机融合,开创适应数字阅读的出版编辑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 数字阅读;编辑工作;转型思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9-0026-0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阅读器的推出和手机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更多地由传统的纸质媒介转向数字媒介,数字阅读正在开启一扇通向全民阅读的新大门。编辑工作者应充分认识数字阅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数字阅读给传统出版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着力思考立足数字阅读的出版编辑工作转型之路。进而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推动数字阅读条件下出版编辑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数字阅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数字阅读是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的数字化,是读者借助电脑、手机、掌上阅读器等网络终端载体阅读数字化内容的过程,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不同于传统纸质阅读的崭新阅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2016年电子图书的销售份额占比达到38.2%,付费电子书市场价值超过1 260亿美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了9.2%和16.9%。

中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更是令数字阅读异军突起。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的《2016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以详实的数据表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网络直播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字阅读注入了强劲的动力,2016年我国通过网络终端阅读网络新闻的用户达到6.2亿,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达到3.4亿,比2015年增加了20%和16%。伴随着数字阅读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数字阅读产业蓬勃发展,付费阅读、版权和广告的收入成为数字阅读产业链延伸的“催化剂”,人工智能和有声内容的开发、数字传媒与影视动漫的互联互通,辐射带动了电子出版物线上交易的活跃性,激励传统出版领域以“数字阅读”市场为圆心,加快阅读平台和阅读软件开发建设,实现出版形式、营收结构的多元化。

2 数字阅读给传统出版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

数字阅读是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普及的结果,带来的是出版形式、出版载体和传播方式的颠覆性变革。这种以媒介融合为标志的新的出版环境和阅读方式,给传统出版编辑工作带来了不可回避的挑战。

2.1 出版编辑思想和理念

数字阅读是一种脱离了纸质出版物的网络阅读,阅读所依赖的信息载体与纸质出版物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大多数出版编辑缺乏对数字阅读载体出版编辑思想和理念的新认识。部分出版编辑混淆了数字出版物与纸质出版物的内涵区别,忽视了数字出版媒介的特征和运行方式及数字阅读对出版编辑在信息采集、读者分析、数字出版技术运用和数字出版物营销上的新要求。这就直接导致了编辑出版的产品与数字阅读市场的适应性不足,出版物的阅读整体性价值降低,读者接受的广泛度也大打折扣。

2.2 选题策划的出发点

对于出版编辑工作而言,选题策划是决定出版物质量和社会价值的首要环节。数字阅读丰富了出版形态,带来了知识表达方式、传播体系的多样化和图书传播意义的广泛延伸。传统出版编辑的选题策划出发点往往以工作经验和既定流程为基础,缺乏对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对出版内容在网络、手机等不同媒介和平台的应用考虑不周,使得编辑的出版物难以实现对不同媒体细分市场的覆盖,与数字阅读的“碎片化”和“随机性”有着一定的差距。

2.3 数字出版技术的了解和掌握

要编辑出版适合数字阅读需要的网络出版物,了解和掌握数字出版技术是前提和基础。大多数出版编辑学的是文史类专业,在业务上精通的是文字内容的细致化整理和修改,对于以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出版技术了解和掌握的不够扎实。没有扎实的数字出版技术做后盾,数字出版的内容创新、结构创新和传播形式创新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读者数字阅读的激情和体验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出版物也难以达到预设的传播空间和品牌效应。

2.4 读者的数字阅读心理

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读者的纸质出版物阅读和数字阅读在心理感受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纸质出版物阅读追求的是“自在飞花轻似梦,宝帘闲挂小银钩”的心理体验。而数字阅读呈现“跳跃式”“碎片化”的阅读特征,阅读的目的更多是满足休闲和娱乐需要,有着较明显的求趣心理和泛娱乐化倾向。如果出版编辑不能明确数字阅读的心理特点,编辑的数字出版物就难以实现与读者心理的高度吻合。

3 立足數字阅读的出版编辑工作转型之路

针对数字阅读给传统出版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我们应充分认识编辑出版优秀数字读物对数字阅读的促进作用,并以此为基点,探索立足数字阅读的出版编辑工作转型之路。

3.1 转变出版编辑指导思想和理念

马克思主义认知史观阐述了认识与行动的紧密关系,明确了认识对行动的决定性作用。这就从理论的高度揭示了基于数字阅读转变出版编辑思想和理念的重要性。广大出版编辑工作者应遵循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认真学习与数字出版相关的现代出版编辑理论,正确认识全媒体数字时代出版业的发展格局,全面分析数字媒介对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有机融合的出版编辑思想,明确数字阅读对出版物提出的新要求,关注在线下载、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等新型传播手段,能动地将纸质出版内容进行数字化加工赋予其全新的意义和形式。

3.2 以数据分析指导出版物的选题策划

数字阅读促进了出版物形态的多元化,改变了传统出版编辑的方式和流程,推动了出版物选题策划在内容、形式、读者群体、市场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为了使出版物的选题策划更科学、更能符合数字阅读和市场变化的需求,出版编辑要利用多种渠道,获取读者的年龄结构、阅读喜好、浏览习惯、购买能力和数字图书需求倾向,掌握数字阅读时不同读者人群的认知负荷与认知能力,形成与出版物选题策划相关联的数据链。面对获取的大量数据,出版编辑应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合,使选题出版物呈现适合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的不同形态。

3.3 熟练掌握数字化出版编辑技术

数字时代的来临、数字阅读的普及,使得数字出版物占据了出版市场的半壁江山。对于出版编辑工作者而言,只有熟练掌握数字化出版编辑技术,才能明确什么样的选题适合数字化出版,应该怎样对传统出版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什么样的数字手段对于数字阅读读者更有吸引力。因此,每个出版编辑都应该认真学习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出版编辑技术,熟悉数字化采编、录音、摄像、储存、传输技术。有娴熟的数字化出版编辑技术做后盾,编辑的出版物才能方便数字阅读读者的多平台阅读,才能满足多样化的受众需求。

3.4 提供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服务

在网络时代,读者的数字阅读呈明显的“碎片化”和“多元化”特征,相应地要求数字出版物根据读者的需要推出定制的产品。出版编辑应该潜心研究数字阅读的一般性规律和个性化需求,按照“一种内容,多种载体,复合出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为读者量身订制个性化产品,提供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剑宇.简述数字化背景下编辑工作的变化及应对[J].数字化用户,2014(7).

[2]王守兵.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编辑思维转型及其策略选择[J].中国编辑,2015(3).

[3]代晔.数字出版引发编辑转型的思考[J].数字传媒研究,2016,33(2):16-18.

[4]王芳芳.编辑角色与工作的现代化转型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6(7):131,138.

[5]赵玉渊.数据化时代出版编辑工作的发展趋势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6,2(18):190-191.

[6]李金澄.大数据时代传统出版编辑工作的转型研究[J].新闻传播,2017(1):63-64.endprint

猜你喜欢

编辑工作数字阅读
新形势下出版产业的发展对编辑工作提出的要求
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农村用户数字化阅读培养策略研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谈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
全民阅读与阅读推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