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痛针刀三维松解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

2018-01-1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23期
关键词:棘突针刀进针

*

1.云南省大理市凤仪卫生院,云南 凤仪 671005;2.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康复科,云南 大理 671000

无痛针刀三维松解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

杨仙雨1李丽琼2屈泽2李宣2*

1.云南省大理市凤仪卫生院,云南 凤仪 671005;2.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康复科,云南 大理 671000

目的观察无痛针刀三维松解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无痛针刀三维松解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痛针刀三维松解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明显高于传统针灸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无痛针刀;三维松解法;肌筋膜病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又称肌筋膜痛(Myofascial Pain,MP),是一种以存在一个或多个肌筋膜扳机点(Myofascial Triggerpoints,MTrPs)为特征的骨骼肌疼痛综合征。由于MTrPs的存在,MPS患者常表现为局部骨骼肌急、慢性疼痛和牵涉痛,可触及的硬结节和紧张性束带,在硬结或紧张性束带区受到刺激时可引发相应区域的疼痛和牵涉痛[1]。笔者自2014年至2016年以来采用无痛针刀三维松解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100例,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至2016年至大理州人民医院治疗的20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女45例,男55例,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48.2±2.1)岁;病程1~6年,平均(1.2±0.4)年。观察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0.8±3.2)岁,病程0.04~5年,平均病程(1.1±0.2)年;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①腰背部、臀部广泛疼痛,常因剧烈活动或寒冷诱发;并具引发发射区,及重压肌筋膜区皮下结节,除在该点有酸胀感外,还可在该点周围或距离稍远区域引发疼痛或肌紧张;②腰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疼痛扳机点;③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之间,均结合骨伤科临床检查,生化检查,X线,CT及MRI影像检查,排除骨骼、椎间盘及内脏实质性病变,诊断正确。

1.4 疗效判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进行疗效评定。治愈:疼痛症状消失,活动自如,生活恢复正常;好转:疼痛症状较前减轻,活动功能基本恢复,遇诱因可复发,但症状较前减轻。未愈:疼痛症状无改善或较前加重。有效例数=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传统针刺治疗取穴多以局部反应点或局部穴位为主,手法多用浅刺、平刺。观察组:运用朱汉章牌针刀针,以直径为0.6 mm,长度为50 mm的针刀,对相应肌筋膜进行平行松解、垂直横向松解、垂直纵向松解的3种不同进刀手法进行肌筋膜的松解,无痛针刀三维松解法中刀法是关键,一般选用直径0.6 mm的针刀,平刺是松解筋膜的平面粘连,横向直刺和纵向直刺松解肌筋膜和深层肌肉、韧带的病损,根据病损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进针手法,从浅筋膜的病损开始治疗,逐层深入到深筋膜,肌肉,骨膜表面,最后出针。具体各类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如下。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5.1 颈部肌筋膜痛综合征 对照组:取颈部夹脊穴、风池、大椎、列缺穴,颈部夹脊穴针针刺朝棘突方向,风池穴朝下颌角方向斜刺,大椎穴刺络拔罐法,列缺穴朝颈椎方向斜刺,各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治疗组:常规消毒皮肤,选用直径0.6 mm的针刀,分别于枕外粗隆下缘点和棘突两侧压痛点垂直进针,刀面与皮肤垂直,快速纵切3~4下后出针;刀面与皮肤成45°快速进针C2~4横突后结节点,斜向切3~4刀后快速出针;与皮肤成15°进针C7棘突上缘点,针进入皮下后,上提棘旁两侧皮肤,刀面平行向上穿破浅筋膜到达C2水平,做扇形扫散2 min,后平行出针;按压穿刺点片刻,创可贴贴于穿刺点。

1.5.2 枕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对照组:取风府、玉枕、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枕下旁线,风府穴头微前倾,颈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玉枕穴平刺0.5寸;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枕下旁线取3寸1次性针灸针,针与头皮成30°,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到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以上穴用平补平泻法,后留针30 min后起针。治疗组:常规消毒皮肤,选用直径0.6 mm的针刀,枕大凹点进针:刀口线与耳廓根部下段平行,刀体与皮肤垂直进针,快速到达枕骨骨面,,纵行切开2~4刀,快速出针;C2棘突侧缘点:刀体与皮肤垂直进针,到达骨面后,刀体与棘突呈45°倾斜,作斜行快速切2~4下,快速出针;C1横突尖点:刀体与皮肤垂直进针,到达骨面后,刀体与棘突呈15°倾斜,刀面与皮肤成15°快速进针到达C1横突尖作斜行快速切2~4下,快速出针;C1-2棘间点:与皮肤成15°进针C7棘突上缘点,针进入皮下后,上提棘旁两侧皮肤,刀面平行向上穿破浅筋膜到达C2水平,做散行扫散2 min,后平行出针;按压穿刺点片刻,创可贴贴于穿刺点。枕大神经出口点:刀口与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达骨面后,切2~4刀,快速出针,按压穿刺点片刻,创可贴贴于穿刺点。

1.5.3 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对照组:取腰部夹脊穴、大肠腧、委中穴为主穴,根据病因不同及辩证论治原则可加用腰阳关、膈腧、肾腧、后溪、昆仑、腰眼等穴,主穴均用泻法,寒湿证加艾灸,淤血证加刺络拔罐,虚证用补法。治疗组:L3-4棘间点:刀口与脊柱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穿破棘上韧带到达棘间韧带,刀柄向头侧倾斜45°,向下位棘突上缘推进,到达骨面,调转刀口线90°,沿下位棘突上缘骨面铲切2~4刀,不离开骨面,刀下有松动感后出针;L3-4横突尖:刀体与皮肤垂直进针,到达骨面后,刀体与棘突呈45°倾斜,刀面与皮肤成45°快速进针到达L3横突尖作斜行快速切2~4下,相同方法斜行快速切L4横突尖,完成后快速出针;腰两侧压痛点:分别于两侧腰痛点外4 cm处与皮肤成15°角进刀,刀体刺入皮下后,上提两侧腰大肌皮肤,刀面对准压痛点,穿破皮下浅筋膜距压痛点1 cm处,做散行扫散2分钟,后平行出针;按压穿刺点片刻,创可贴贴于穿刺点。L3-4关节突关节点:刀口与脊柱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穿破皮下筋膜达到关节突后,做纵切2~4刀,后快速出针,按压穿刺点片刻,创可贴贴于穿刺点。

1.5.4 岗下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对照组:取肩髃、肩髎、肩贞、肩前、啊是穴,根据病因不同及辨证论治原则可加用后溪、昆仑、合谷、足三里、气海、风池等穴。主穴均用泻法,寒湿证加艾灸,瘀血证加刺络拔罐,虚证用补法。治疗组:局部压痛点:刀体与皮面垂直进针,到达骨面后做纵切2~4下,后快速出针;压痛点外测点:距压痛点外4 cm处与皮肤成15°进刀,刀体刺入皮下后,刀面对准压痛点,穿破皮下浅筋膜距压痛点1 cm处,做散行扫散2分钟,后平行出针;按压穿刺点片刻,创可贴贴于穿刺点。

以上各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均做抗阻运动,一周治疗1次,2次为1疗程。

2 结果

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治愈57例,好转35例,有效92例,未愈8例;对照组治愈23例,好转42例,有效65例,未愈3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较多,临床以病变的局部酸痛、压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为主。有文献报道[4],各种针具治疗MPS的影响因素较多,如针刺点、针刺深度、针刺强度、干预时间与适应证等缺乏规范性,均因研究者不同而差异,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具体治疗方案。且因症状各不相同,贯穿于肢体各个部位,引起肢体疼痛及活动功能异常,很多患者因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复杂,牵延难愈等后害怕疼痛,对疾病缺乏信心,而放弃了治疗,失去了治愈疾病的机会。

针刀技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病变部位进行刺、切、割、剥、铲等松解治疗,借鉴现代医学外科手术、病理、生理、解剖学理论,并吸收现代生物力学等自然科学成果,再加以创造,形成新的临床医疗技术。针刀技术具有安全、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等特色,在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疾病及脊柱相关疾病等数10种疾病方面具有优势,已于201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5]。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探索,把较为疼痛的针刀技术变为少痛、甚至无痛。所谓无痛关键是一个快,主要体现在快速诊断,快速治疗,定点一般不多,大多3~5个点,一般每个病人的治疗时间大约2min,从一个点的针刀进皮至操作完成一般需3 s,操作时要有节奏感,在穿过解剖层次的时候有个减速,在病损处直刺1~3下。从定点、消毒、到进刀、松解、出针、最后贴创可贴,一气呵成,快而不乱,快而准,快而稳。这种操作方法进皮很快,故进刀时没有感觉,刀病损处因为是快速切割,快速的出针,当患者感觉有酸痛感时操作以完成。再把无痛针刀技术与筋膜理论结合,自创了筋膜平行松解、筋膜垂直横向、纵向的三维松解疗法,在临床治疗肌筋膜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无痛针刀三维松解法治疗肌筋膜病具有疼痛较传统针刺法小,无副作用,见效快,适应症广等特点,能促进组织细胞功能恢复,恢复骨细胞及相关组织的正常血供及生理功能为目的,特别适用于肌筋膜病和软组织伤痛等疾病。无痛针刀三维松解法亦是一种简单、安全、疗效确切的新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可缩短疗程,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1]Kumbhare DA,Elzibak AH,Noseworthy MD.Assessment of myofaseial trigger points usinguhrasound[J].Am J Phys Med Rehabil,2016,95(1):72-80.

[2]邱贵兴.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7-48.

[4]王莉,袁仕国,刘飞,等.新型针具治疗肌筋膜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7):697-701.

[5]董福慧.针刀技术的特色与优势[J].中医正骨,2015,27(9):1-2.

杨仙雨(1980-),女,白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康复医学。E-mail:149546992@qq.com

李宣(1970-),男,汉族,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康复医学。E-mail: 13987202955@139.com

R274.9

A

1007-8517(2017)23-0080-03

2017-10-21 编辑:梁志庆)

其他注意事项

1、本刊可对来稿进行文字修改、删减,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

2、本刊对院士、国家自科、博士生文章等高质量稿件优先处理,投稿时请在文章中注明。

3、本刊目前实行网上投、审稿,不接收纸质文稿。

猜你喜欢

棘突针刀进针
棘突记忆合金内固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搓腰
——壮肾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