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策略的系统评价

2018-01-10宋虹漪杨春松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成都6004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药学部循证药学中心四川成都6004四川大学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004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7年6期
关键词:癫痫服药依从性

杨 静,宋虹漪,韩 璐,杨春松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 成都 6004;2.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药学部/循证药学中心,四川 成都 6004;3.四川大学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004)

癫痫是未成年期最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脑部神经元反复突然过度放电所致的间歇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60% ~ 80%患者的初发年龄在20岁以前,未成年患者占整个人群的2/3。随着神经学和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及抗癫痫药物治疗监测技术的应用,未成年癫痫发作控制率由20世纪60年代的50%提高到80%以上。抗癫痫药物是控制癫痫的常用治疗方法,能有效控制70%新诊断癫痫患者的发作[2]。癫痫的治疗需要长期规律的进行,但是服药不依从造成约20%的癫痫患儿不能持续规律地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服药依从性低是癫痫患者有效治疗面临的重要挑战和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3],1/4 ~2/3癫痫患者表现出用药不依从性[4-5]。2011年的一篇横断面研究[6]结果显示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不依从性为12% ~ 35%。同样2011年,在美国124例癫痫未成年患者的依从性调查研究中,58%的患者在治疗的前六个月时表现出用药不依从性[7]。用药不依从会增加21%癫痫发作的风险[8],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9]。需要注意的是,癫痫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患儿不按医嘱服药,即不依从治疗,突然停药、换药或私自减量导致癫痫药物浓度下降引起癫痫持续状况的发生,可能发展成顽固性癫痫或减少其最终控制的可能。较差的依从性往往会导致患儿疾病反复、病程延长。不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癫痫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还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有效时机。为探讨提高癫痫用药依从性的对策,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对国内涉及未成年患者癫痫用药依从性的提高策略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归纳、总结,为探讨提高用药依从性的对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①研究主题:未成年癫痫用药依从性的提高策略。②研究类型:包括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自身对照研究、病例系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③研究对象:年龄小于18周岁的癫痫患者,诊断标准参考全国癫痫学术会议分类标准、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标准等。

1.2 排除标准

①数据不完整,资料无法提取;②重复收录;③无结局评价指标的研究(综述、经验报道等);④探讨非药物治疗与依从性关系的文献,如生酮饮食治疗;⑤研究对象年龄不满足纳入标准。

1.3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 – 2017年1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0年 – 2017年1月)、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年 – 2017年1月)、万方数据库(1990年 –2017年1月)。同时查看纳入文献参考文献清单。检索词为:癫痫、依从、儿童、未成年、青少年、婴儿、幼儿、婴幼儿、小儿。

1.4 资料提取与数据分析

两名研究者独立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明显不相关文章,对潜在纳入文献,阅读全文以确定纳入情况,如遇分歧,与第三人讨论。两名研究者独立使用统一的数据提取表进行数据提取,主要内容包括:作者信息、研究类型、患者年龄、样本量、诊断标准、患者来源、依从性提高策略等。针对用药依从性的提高策略,采用描述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

初检共得到367条记录,去除重复文献、阅读题目和摘要及全文,最终纳入29篇文献。

2.2 纳入研究特征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详见表1。其中,调查样本范围为37 ~ 619(中位数为84),调查时间在2005 – 2016年。诊断标准参考国际抗癫痫联盟标准(1981年、1989年)、1989年癫痫协会的诊断依据等。

2.3 提高策略

通过对29篇涉及依从性提高策略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提高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干预措施可分为如下六个方面:

2.3.1 教育干预 针对教育干预措施,共纳入13篇文献(表2)。教育干预措施主要针对患儿的监护人,其中也包括对患儿的教育。干预的具体方式有:健康教育(n = 8)、针对性健康教育(n = 2)、多媒体健康教育(n = 1)、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n = 1)、健康教育路径(n = 1)。研究表明,教育干预后患儿的依从率有所提高。

健康教育(n = 8)内容主要包括:①癫痫的基本知识;②如何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和发作后的处理;③如何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癫痫药物;④良好的生活习惯;⑤心理支持;⑥个体化护理等。

针对性健康教育(n = 2)是结合癫痫患儿疾病特点所开展的健康宣教,包括心理干预、提高对疾病认识水平、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安全指导等。

多媒体健康教育(n = 1)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宣教,提高对疾病认识、增进服药依从性、数据储存和启动出院后支持系统等,该文献采用修订的Morisky-Green服药依从性测评表进行结局评价(总分越高,服药依从性越差)。

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n = 1),强调家庭在患儿疾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鼓励家庭与医护人员合作,共同促进患儿健康。该文献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总分越高,表明服药依从性越好),干预组和对照组依从性得分在出院后3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在6个月时干预组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健康教育路径(n = 1)是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出符合癫痫患儿需求及临床治疗要求的健康教育路径表,每日根据具体宣教内容的评价情况,动态调整宣教内容。

2.3.2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措施中,共计纳入了10篇文献,分为综合护理干预(n = 9)和循证护理(n = 1)。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护理干预(n = 5)、延续护理(n =2)、健康教育护理(n = 1)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n = 1)。结果显示,护理干预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Tab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literature

护理干预(n = 5)措施中,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关系;②对患儿及家属认知偏差实施干预;③对负性情绪进行干预及健康教育;④行为干预;⑤针对性科普教育;⑥疾病发作时正确控制方法;⑦心理指导等。

延续护理(n = 2)措施中,1篇文献报道个性化延续护理是指由专业医生和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工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另1篇文献中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实施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进行延续护理,包括出院前准备、出院后随访、健康讲座。

健康教育护理(n = 1)措施中,包括①提高对疾病的认识;②安全护理;③心理疏导;④饮食指导;⑤并发症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n = 1)中,包括①调整紊乱的家庭动力系统;②家庭随访;③建立健康在线咨询;④指导家庭护理。

循证护理模式(n = 1),该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测定癫痫治疗中断率,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减少了药物治疗中断率。

2.3.3 行为干预 纳入的3篇文献,结果显示有效的行为干预对依从性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行为干预包括全程督导(n = 2)和自理行为训练(n = 1)。

全程督导(n = 2)是指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患者每次均在医务人员的直接面视下服用抗癫痫药物。在1篇文献中报道的自理行为训练同样能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2.3.4 患儿父母心理干预 在对患儿父母进行心理干预的1篇文献中,观察组进行集体心理行为干预的方式,借助服药时间长、服药依从性高、疗效好的患儿父母的交流,相互影响帮助治疗依从性差的患儿父母,矫正不规范用药行为。这篇研究表明对患儿父母

进行心理干预也可有效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

表2 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策略Tab 2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adherence for children with epilepsy

2.3.5 品管圈模式 品管圈模式(n = 1)是针对病人的疾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把需要宣教内容包括癫痫药物的注意事项、药物性能、服药时间、不及时服药的严重后果通过各种形式对患者家属进行有效宣教,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干预后,依从率提高。

2.3.6 定期电话随访 在纳入的研究中,有1篇文献报道定期电话随访(健康教育、个体指导等)可有效地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

3 讨论

本研究汇总分析了国内提高未成年癫痫用药依从性的干预措施,经过文献检索,最终纳入29篇文献,涉及多样干预措施,包括教育干预、护理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品管圈模式和其他干预措施,并且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自身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的方法探究其是否能提高用药依从性。研究均提示各种干预措施能改善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

在纳入的研究中,有两篇文献显示最开始的时候干预组与对照组并没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干预组显示出比对照组的依从性增加。这表明依从性跟干预时间可能有关联性。

无论是什么研究类型、依从性定义和干预措施,纳入研究均显示干预后能提高患儿服药的依从性。因此,无论何种形式的干预对于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的提高都是有意义的,有利于降低疾病复发风险以及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纳入研究中虽涉及多种干预措施,但未发现以药师为干预主题的研究。在临床实践中,药师的干预(如:发药时叮嘱、在药品标签上明确清晰注明等)对于患儿服药依从率等有重要作用,故药师干预提高未成年癫痫患者依从性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国内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高策略研究样本量不大,随访周期较短,建议在未来研究中开展大样本、长时间随访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可以提高我国抗癫痫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措施,为合理用药提供研究证据。

[1] Russ SA, Larson K, Halfon N. A national profile of childhood epilepsy and seizure disorder[J]. Pediatrics, 2012, 129(2): 256-264.

[2] Kwan P, Brodie MJ.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refractory epilepsy[J].New Engl J Med, 2000, 342(5): 314-319.

[3] Chapman SC, Horne R, Chater A, et al. Patients' perspectives on antiepileptic medica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beliefs about medicines and adherence among patients with epilepsy in UK primary care[J]. Epilepsy Behav, 2014, 31: 312-320.

[4] Burneo JG, Jette N, Theodore W, et al. Disparities in epilepsy:report of a systematic review by the North American Commi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J]. Epilepsia, 2009,50(10): 2285-2295.

[5] Manjunath R, Davis KL, Candrilli SD, et al. Association of antiepileptic drug nonadherence with risk of seizures in adults with epilepsy[J]. Epilepsy Behav, 2009, 14(2): 372-378.

[6] Jones RM, Butler JA, Thomas VA, et al. Adherence to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ssociations with seizure control and illness beliefs[J]. Seizure, 2006, 15(7): 504-508.

[7] Modi AC, Rausch JR, Glauser TA. Patterns of nonadherence to antiepileptic drug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newly diagnosed epilepsy[J]. JAMA, 2011, 305(16): 1669-1676.

[8] Manjunath R, Davis KL, Candrilli SD, et al. Association of antiepileptic drug nonadherence with risk of seizures in adults with epilepsy[J]. Epilepsy Behav, 2009, 14(2): 372-378.

[9] Hovinga CA, Asato MR, Manjunath R, et al. Association of nonadherence to antiepileptic drugs and seizures, quality of life, and productivity: survey of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nd physicians[J].Epilepsy Behav, 2008, 13(2): 316-322.

猜你喜欢

癫痫服药依从性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