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理疏导的途径探究

2018-01-09张萍

青年时代 2017年34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张萍

摘 要:自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到如今的十九大强调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心理疏导,创新工作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疏导水平,密切关注大学生情感需求和心理诉求,有效解决其心理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优化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和谐氛围。帮助和引导高校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平衡和谐的心态,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及时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促进思想问题得以解决,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和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加强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健康和谐的心理状态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进一步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其视野,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

心理疏导最初是源于医学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是指“建立在心理咨詢与治疗基础上,经由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运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相关技术和理论,以缓解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促使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一般意义上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解释、说明、支持、理解,在遵循当前社会发展基本要求、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客观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帮助和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促进大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和谐的心理状态,降低和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负面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高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心理疏导意识,积极运用心理疏导的技巧方法,开展有效教育活动。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加强心理疏导,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诉求,帮助和引导高校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平衡和谐的心态,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及时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促进思想问题得以解决,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和价值最大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核心任务,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需要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先进的科学文化体系,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强心理疏导,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体地位,积极强化其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加强心理疏导,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政治教育,又要给予大学生充分的心理呵护和情感关怀,不断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单一的政治性教育向全面的综合性教育转化。加强心理疏导,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新时期新形势下,坚持与时俱进,敢于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心理诉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心理疏导,要求重视大学生心理波动,充分尊重其心理特征、心理感受,情绪情感和心理需求,特别是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不能把大学生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混为一谈,更不能把心理问题作为思想问题来解决,要结合实际情况,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客观规律,运用相关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把握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组织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讨论和“助人自助”等活动,构建心理健康交流平台,创造心理倾诉沟通渠道,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机制等,引导大学生合理调试心理状态,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疏导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工作,借鉴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技能,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政治素养,人格特征和健康积极、乐观进取、理性平和的心理状态。有效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人素质和感召力、影响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心理疏导技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任用机制,定期开展心理学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和学习,健全教育者心理疏导工作体制,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疏导水平。

(二)密切关注大学生情感需求和心理诉求,有效解决其心理问题

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把教育、管理、服务有机结合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根据马斯落得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密切关注大学生情感需求和心理诉求,有效解决其心理问题。首先,要关注大学生的物质需求,充分尊重大学生的物质利益,积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其对高层次需求的追求;其次,要关注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引导其树立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形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特征。促进大学生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不断完善自我。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积极健康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各类校园活动的教育合力,通过开设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举办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和主题讲座等等。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形式多样的心理疏导工作,教育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平和的心态,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合理进行心理调适。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在大学生面对学习、经济、人际关系、情感、就业和社会适应等心理困惑和压力、情感危机、精神迷茫时,能够及时通过健康咨询,使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和宣泄,纠正认知偏差,树立公平公正、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兼容并包、尊重差异的和谐心态,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培育优良个性,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四)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最大程度减少其负面影响,要求高校首先在新生入学时,做好相应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档立册,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疏导,持续关注;其次,高校建立起由低到高的心理联络汇报机制,寝室-班级-院系-学校,实现信息及时畅通,对其中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通知家长联系专家及时做好监控、转介、记录等工作;此外,高校形成专业心理预警、干预小组,专案专办,日常值班,建档立库,定期跟踪,动态管理等等。

(五)优化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和谐氛围

健康和谐,宽松愉悦的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陶冶大学生情操,润物无声地培育大学生高尚人格,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基本的环境条件。同时,优化大学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创设健康积极、宽松协调、包容有序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评估、规范约束等隐性教育功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形成有效的心理疏导、善于交流的良好氛围,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解秀华.大学生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7(2).

[2]胡绍君,马立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J].教育探索.2012,(10).

[3]陈成文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十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