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探析

2018-01-09廖萍

科技资讯 2017年32期
关键词:联动创新创业教育新常态

廖萍

摘 要: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掌握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高职课程设计不可忽视的两个前提: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和学习能力的有限性,本文发现高校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亟需用新常态的思维来整合。通过对就业核心能力和创新创业核心能力的分别提取,将其贯穿于相应的课程中,本文设计了建立在开放性和动态性基础上的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模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发挥联动优势和作用,精准高效地完善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新常态 就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联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b)-0203-02

“老师,读了大专怎么和高中毕业一样,都是进工厂?”一位曾上过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数控专业准毕业生如是说。处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一线高职教师的我,听到自己的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心中五味杂陈。此番感叹反映了学生对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的无奈,或许他们认为大专毕业生就业至少要好于高中毕业生。

作为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线教师,我应当反思,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高校的就业教育是否能适应经济社会的新变化。

1 研究背景

据悉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795万人,超过历年之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史上最难就业季”、“用工难”、“用工荒”等词汇已连续多年频繁曝光于媒体,主要表现在: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与此同时,媒体上也不乏“本科生回炉职校”的报道。一方面高职生感叹由于学历不高导致找工作困难,一方面又有本科生回炉高职院校学习一门技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三大特点。报告还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如此,面对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2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使就业岗位的供给相应减少,这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作为世界工厂,我国主要承担了产品的生产环节,提供的是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岗位,而所能提供给毕业生就业的传统岗位不多,出现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局面;此外,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人才之间仍存在较大“空隙”,导致能力的“错位”与“缺位”,加之受学生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就业结构性的矛盾,“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

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深造和创业比例持续上升,其中,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3.9%)高于本科毕业生(2.1%)。

岳昌君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在学历之间存在差异,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满意度最低。且随着学位层次的提高,毕业生综合就业的质量也随之提高。就业能力才是影响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高职毕业生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出口呢?虽然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稍高些,但毕业后求职就业才是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的选择。亟需用新常态的思维来思考高校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导向的就业能力,才能使高职毕业生适应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广泛需求。

3 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探析

3.1 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联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不论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怎样的争执,“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都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高职院校当然也不例外。

根据文献搜索、同行交流和学生反馈的情况,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进行了梳理。根据对高职院校现有就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情况的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在指导教师上存在部分重叠的现象;两者课程设置顺序各有考虑,体现了各高校对就业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定位的不同思考;两者授课内容也有部分重叠,体现在就業课程中有创业部分,创新创业课程中会涉及就业部分;两者的实践平台也有部分重复的现象;从效果反馈来看,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每门课程,并没有很好地学以致用。

在众多课程之中,就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都是直接指导学生关于毕业出口的课程,创业是就业的一种高级形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是提升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

纵观高职院校的课程,种类繁多,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就业创业课程一直都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更甚者由于对职业教育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刻板印象,有学者认为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远远不如专业课程。面对此种局面,我们没有必要争论谁更重要的问题,而应该站在职业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的角度协调发展。在就业导向和综合素质培养这一突出的矛盾中,就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联动恰好能起到很好的相互促进作用。

3.2 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联动设计

众所周知,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同时两者又是有边界的,有些能力和品质是后天能够培养的,有些是不能直接教授的,有些可能是先天的。目前,高校普遍采用课程的形式作为就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的基础和主渠道,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教育参与者的普遍认同。

由于教育者没有能力提前判知教育对象未来的人生境遇和发展道路,从而只能把就业和创新创业在学生职业生涯的整体上加以看待。于是,我们在对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联动时,更多地应该从学生入学至职业初期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个人清晰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而不是被动就业、无奈就业,将就业指导课程由目前的“阶段强化”延伸至“全程指导”;强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地位和覆盖面,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洗礼并从中受益。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指导中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既满足大部分学生就业的需求,又能够为未来创业做些准备。endprint

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较弱,学习能力不强,普遍不爱看书,静不下心来,不喜欢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同时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更加热衷于考证,对基础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程。此外,他们也热衷于上网娱乐和社交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高职课程设计不可忽视的两个前提:(1)学习时间的有限性;(2)学习能力的有限性。

在就业教育中所涉及的核心就业能力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为沟通能力、应对变化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责任感、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抓住机遇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抗压能力和竞争意识。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所涉及的核心知识和能力,如辨别生活中机遇的能力;通过产生新想法和组合必需资源来寻找机遇的能力;创业和管理新企业的能力;富有远见和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

通过对就业核心能力和创新创业核心能力的分别提取,将其贯穿于相应的课程中,本文设计了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模型,如图1。

本文构建的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模型建立在开放性和动态性的基础上,试图结合最新的市场需求及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将就业与创新创业各环节动态化地渗透在学生在校的每个阶段,机构设置上就业指导中心与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资源共享、相互协调,课程设置与实践平台相辅相成,校内外老师联合指导,公共基础课与选修课互为补充。

融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发挥联动优势和作用,精准高效地完善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4 总结与展望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知就业是民生之本,是高校的责任与使命,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我们更加应该在理解国情、社情和校情的基础上立足于自身岗位,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围绕育人目标,协调各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不懈努力,为实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贡献力量,为培养“完人”这一终极目标尽心尽责。

在新常态下,就业、创新创业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词,唯有抓住新常态的机遇迎接新常态的挑战才有可能使职业教育真正被社会广泛认可,才有底气为经济转型升级输送更多适合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岳昌君,周丽萍.经济新常态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基于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2):63-80.

[2] 张抗私,王雪青.经济新常態的发展趋势:从数量观念到质量管理——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的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16(1):36-45.

[3] 刘轩.就业准备对高职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基于489个追踪调查数据[J].职业技术教育,2016(27):49-55.endprint

猜你喜欢

联动创新创业教育新常态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多展联动:“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