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到文化自信的引信

2018-01-09黄文菊章燕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岐黄医药学篇目

黄文菊++章燕

让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找到中华文化自信是“LCC”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为达成这个目标,江汉区红领巾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文道岐黄》,并依托它组织学生开展社会研学活动。

一、《文道岐黄》的结构与内容

《文道岐黄》中的“岐黄”代指中医药知识,“文道”代指中医药知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中医药知识)。之所以想到编写这样的校本教材,是因为红领巾学校距离武汉科技馆、武汉中医药学基地不远,便于学生开展社会研学活动。《文道岐黄》由两本教材组成,一本是《文道岐黄——文言文读本》,另一本是《文道岐黄——武汉中医药学基地研学绘本》。

《文道岐黄——文言文读本》包括六个部分:藏字阁、文体知识、阅读精选、词汇理解、阅读理解和写作技能。

“藏字阁”选编了部分与中医药研究对象相关的汉字,让学生观其形,读其义,悟其变,从中认识汉字与中医药文化的关联,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体知识”依据教材中(这里的教材包括国家统编教材和《文道岐黄》本身)选编文言文的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有选择地介绍学生必须了解的文体知识。为便于学生理解,校本教材中设计了“泡泡语”和“思维导图”版块。其中,“泡泡语”是对自学目标的定向,“思维导图”是对学习方法的提示。

“阅读精选”以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为基础,拓展了一定数量的阅读篇目。实际编写时采用两种方式处理这个版块:必读篇目采用图文并茂、古今互译的方式编写;拓展阅读篇目制成二维码,学生只要扫一扫,就能在课外进行阅读。

“词汇理解”从每篇必读篇目中分别筛选六个重点词语,通过方法讲解、问题引路、例句点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为读懂整篇文言文扫清障碍。

“阅读理解”也是针对必读篇目而展开,包括阅读策略、阅读技巧、理解步骤、经验分享四个方面,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步步前行。

“写作技能”包括指点迷津、学以致用、完善表达三个方面。其中,“指点迷津”主要帮助学生梳理习作的逻辑结构;“学以致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写作知识;“完善表达”为学生提供修改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的表达更形象、准确。

《“文道岐黄”——武汉中医药学基地研学绘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中医药知识简介;二是联想与思考;三是中医文化与语言学习。这本教材的目的是把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让学生联通古今,联通生活,进一步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二、《文道岐黄》的内容来源

创编《文道岐黄》之初,我们确定了这样的编写思路:其一,地域性。《文道岐黄》是由学校师生共同创编的校本教材,教材中所涉及的资源应是师生便于得到、能够得到的。其二,文化性。这本教材应该充溢着文化味,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提升文化素养,培育文化自信。其三,衔接性。教材的内容不过于生僻,要从学生了解的知识或生活中延伸出来。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从三个方面发掘内容。

1.教材拓展

六年级上册选编的文言文《菊和莲》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了菊和莲的颜色、味道、形状等,其中包含着与中医药学相关的内容。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但是教材中没有类似的文言文了。为了满足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我们以《本草纲目》为依托,精选了《菊》《藕》《姜》《牡丹》等篇目作为《文道岐黄——文言文读本》的必读篇目,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它们的药性和药效。

《诗经》中的很多诗与中草药有关,比如《国风·周南·卷耳》《国风·秦风·蒹葭》《小雅·南山·有台》和《国风·周南·芣苢》中的“卷耳”“蒹葭”“有台”“芣苢”都是中草药名称。我们把这些诗选入《文道岐黄——文言文读本》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宽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2.学科融合

中医药文化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仅仅关注语文学科本身是不够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打破学科壁垒,让语文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

(1)与历史融合。很多中草药的名称与历史人物有直接关系。比如:“王不留行”是麦蓝菜成熟干燥的种子,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功效。药王邳彤为什么给这种药取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呢?这其中包含着一个历史故事:传说当年叛贼王郎带兵追杀刘秀来到邳彤的家乡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旧城)时,村民关门闭户、断炊断烟,拒绝为他们提供食宿。表面上看,这个药名是这个村子不留王郎食宿的意思,实际传达出“得人心得天下”的道理。类似的中药名还有很多,如“刘寄奴”“徐长卿”等。把药名、故事结合在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药名中的文化因素就凸显出来了。

(2)与美术融合。与美术的融合主要体现在《藏字阁》的“汉字林”中。象形、会意、指事是汉字的基本造字法,而它们都与图画紧密相关。在“汉字林”中,我们让学生看字绘图,据图识字。这种图文结合的方法,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3.源于生活

针灸、推拿、经络养生、火疗、拔罐、艾灸、食物保健等与中医药知识息息相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所以我们有选择地将其编入《文道岐黄——武汉中医药学基地研学绘本》中。如“食疗篇”中编入了这样一首儿歌:“生梨润肺化痰好,苹果止泻营养高。黄瓜减肥有成效,抑制癌症猕猴桃。胡椒驱寒兼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读着琅琅上口的儿歌,学生既增加了中医药知识,又生发出对传统中医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文道岐黄》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上,我们主要采用“牧式教学法”。牧式教学法是重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空间中通过自主体验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更注重学习地点的灵活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学习形式的探究性。

笔者以“辨草识药明功效,书香雅韵润少年”中医药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具体介绍这种方法。这次活动,地点选在武汉中医药学基地,活动内容包括“中医奥妙之初见”“实践活动见真容”“草药故事蕴真善”“少年立志要传承”和“小小手艺表真情”五个方面。

“中医奥妙之初见”主要通过观看中医药知识宣传片,让学生了解中医药知识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认识、积累、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实践活动见真容”环节,学生分组进入中药鉴定教学标本室和传统炮制车间参观。在中药鉴定教学标本室,学生通过参观和听讲解,发现身边常见的菊花、大棗、黑芝麻、蜂蜜、蛇以及葱、姜、蒜等都有药用价值,有的还是珍贵的中药材料,于是明白了“药食同源”的含义,有的甚至还学到了区分真药、假药的小窍门。在中药传统炮制车间,学生在药工的示范指导下,亲身体验了洗、拣、碾、燀、切等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的制作过程有了切身感受。

“草药故事蕴真善”环节,学生从基地药师结合具体中草药讲述的精彩故事中,增进了对中草药的认识与热爱,对中草药中蕴含的文化有了更多了解。

“少年立志要传承”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回顾参观、学习的过程,畅谈学习收获与感受,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自信,产生维护和继承中医文化的强烈愿望。

“小小手艺表真情”环节,学生将手工制作的小工艺品赠送给中医药学基地的叔叔阿姨,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之意。

这样的活动,指向的是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当然,我们并没有期望通过这一次活动就让学生养成这些素养,但我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把这样的活动开展下去,学生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这些素养。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红领巾学校)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岐黄医药学篇目
术精岐黄展仁心 服务健康惠民生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全国名中医单兆伟:传承岐黄仁术 弘扬国医精髓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
岐黄国医班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铁杆中医黄治品业医济世风采:光耀岐黄荫苍生 精诚业医六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