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颜筋柳骨的艺术特征

2018-01-09梁睿湉�オ�

山东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柳公权颜真卿文字

梁睿湉�オ�

摘 要:

书与画,从起源论起便密不可分,也可以说,文字的起源即是图画。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曾以“河图洛书”为此依据,中国历代大书法家所追求的书法之气韵、书法之用笔也与中国画的造型语言紧密相关。中国书法反应中华文化精髓。

关键词:书法;中国文字精神

一、中国文字之渊源

书法作为汉字书写艺术的表现,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和隶书,慢慢延续到定型于东汉、魏、晋的楷书、行书、草书,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中国书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因素——汉字,既是中国文字的依托,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拥有璀璨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之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语言阐释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早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已是相当发达的文字体系。而可与中国文字相媲美的两种古老文字,早已被历史的滚滚黄沙和断垣残壁中掩埋,即使在多年后被考古学家挖掘也已成为文字的化石了。对比之下,中国文字十足的生命力是令人敬佩的。

甲骨文虽然是目前所知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但它决不是中国文字的出创阶段。《自题秀林疏石图》中提及:“若也有人能会比,须知书画本来同。”书与画,从起源论起便密不可分,也可以说,文字的起源即是图画。《说文解字》中仓颉,见鸟兽蹄爪的痕迹,构造书契。就可见中国文字与图形的联系。

根据相关的资料表明,在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的陶器上刻有某种图画或彩绘符号,以及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上的符号,它们为文字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阐述的汉字构成的基本原理。中国人将书法作为一种内在的修行,有学者将书法分为三种层次——形、象、境。形即书法的点画转折、间架结构;书法中所蕴含的中国民族的精神和书写者的情感被称为象;最后的境则是指高境、忘境、活境,以达到心手相忘、书笔相忘、天人合一。

曹魏时期,由于“惟才是举”的选人制度,“才能”越过了道德底线成为了人们的首要追求,为了争能斗胜而开始在文学领域下功夫的上层贵族们,促进了书法突飞猛进的发展。魏晋书法承汉余绪,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尤其在由西晋八王之乱所导致的东晋和十六国的百年对峙中,世家大族们通过服药饮酒、寄情书画等方式来寻求心灵的解脱以逃避严酷的现实,从而促进了书法的长足进步,这一时期奠定了书法的发展方向,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发展,可称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而受魏晋书法,尤其是二王影响的唐代书法,可称为魏晋之后的又一高峰,更因其时代背景与文化特色而呈现出恢弘壮阔的气势。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的初唐时期,身为一国之首的唐太宗酷爱书法,极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朝廷所定的国子监六学之一就是书法,当时设书学博士,以书法取士,使书法取得蓬勃发展。此时的书法受魏晋影响极深,真书几乎脱胎于王羲之,还未完全形成自我风格。晚唐书法也因国势衰弱而失去活力。唐代书法最辉煌的时期应该在盛唐阶段,经济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促使书法开始形成新的风格,逐渐摆脱王氏书派的影响,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出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书家,被称为“颜筋柳骨”的颜真卿与柳公权就是其中的代表。

二、变革时代的颜真卿

颜真卿可以称为书法沿革时期与风格流变时期的一个转折点,被后人称为“第二书圣”,刘东里在《过颜鲁公故里》一诗中对颜真卿的身世经历发出这样的感叹:“蔓草斜阳吊故居,平原一旅战功余。如何勋业成闲事,只解争传纸背书。”颜真卿出生于书香世家——山东望族琅邪颜氏,正是这样的出生培养了颜真卿的才华。颜氏一家在数百年间始终门风极盛,名臣辈出,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皆出自颜家。颜家作为书香世家,颜氏的列祖对翰墨十分留意,也正因此影响了后世几代人的笔墨,可以说皆笔迹可观。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影响重大的莫过于他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在舅父居住的通化坊和郭化坊浓厚的书香氛围中接受的严格教育。

颜真卿早年时进身仕途,虽说一开始官品较低,但他依靠自己的品德和实干精神,不斷得到朝中正直之士的引导,步步升迁。他是个实干家,秉承着其祖其兄的仁爱之怀,关心平民百姓。对于不守礼法的权贵,颜真卿也是正气凛然,从不稍加宽贷。他是一个秉性忠正、无所畏惧的人。颜真卿的一生经历了唐代的繁荣和堕落,历经了战乱和死亡,这对他的作品影响极大。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下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安史之乱带走了颜季明二十来岁的生命,死后尸骨未存,只余头颅,面对兄长与侄儿战死沙场悲痛结局,颜真卿以满腹深情和悲痛挥笔创造出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

《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等为颜真卿的传世名作,唐尚法,唐代书法讲究法度,“质美”必定要“合法”,创作中对形式与要求的遵守十分看重,颜真卿身为朝廷重臣,久任礼仪使,严遵礼法,言即为心声,书即为心画,从他严谨至极的真书中就能看出他刚正不阿的品质。颜真卿的书法历经初步确立颜体时雄媚书风的《多宝塔碑》、到《麻姑仙坛记》的逐渐成熟、最后的《元结碑》与《颜勤礼碑》。然而相比于《颜勤礼碑》的工整规范,《祭侄文稿》涂涂抹抹、尤为率性,并无刻意之迹,却流芳百世,令后人深感敬佩,这与《祭侄文稿》中所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以及看似毫无法度、实则富含理趣的技法有关。

此文稿以圆笔中锋为主调、藏锋为辅助,字里行间、随情而变。《祭侄文稿》原本就为草稿,并非用以观赏,再加上其行书的书体特色,行笔不带约束,时快时慢,随着作者的情感起伏而动,使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运动节奏,正如开头几行颜真卿的自我介绍平稳舒缓,当转向“贼臣不救”之时,线条节奏开始变化,由缓转急,呈现出作者难以掩饰的内心激愤之情。“父陷子死”四字更是加重墨色,文章渴笔众多,末尾几行由行变草,“呜呼哀哉”一气呵成,这种虚实、轻重和黑白的变化,与草稿的率性随意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颜体”风格,草稿中多达三十个的圈圈改改,在无心于书的状态下,任意挥洒心中之情,不期而然地达到了最佳的效果,使后人强烈地感受到颜真卿感情的起伏和宣泄,以及战乱时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精神与肉体的伤害。endprint

三、融多家于一体的柳公权

而当颜真卿正在湖州枵腹从公时,他的后继者,一个熔铸欧、颜,别构一体,将中国楷书艺术又一次推向一个高峰的另一个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大历十三年降生于长安城北约二百里的华原县。

柳公权的生活境遇和颜真卿截然不同。柳公权从小聪颖好学,年仅十二岁时,就以善辞赋而知名。元和初年,擢进士第,释褐入仕。起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在夏州刺史李听幕下为掌书记,柳公权的才华令当时还是太子的唐穆宗极其仰慕,唐穆宗即位后,便把柳公权留下,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从此,柳公权一直在皇帝身边充当文臣。柳公权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书法家,他虽贵为世代帝王的宠臣,但他一生在政治上的作为可以说所为甚少,柳公权远离当时的朝廷竞争,不介入当时的政治风涛。他最值得他人敬佩的就是他敢于直谏的政治品格。

文字即是书家内心世界的完美展现,颜真卿的书法与其道德人格一样刚正,柳公权也是如此,他不但书艺高超,且心胸坦荡、秉性刚直。心正则笔正,书法练就是历代文人墨客修养其身心的过程,唐代是一个辉煌灿烂、世界闻名的大国,经济文化对外发展充足,这使唐文化保持着海纳百川的气度,受其影响的唐代书法同样包含着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的气韵,赏心悦目。

柳公权以楷书著称,他的书体较颜真卿的温厚沉稳更显均匀瘦硬,柳体用笔以方、圆为主,方笔来自隶书,圆笔脱胎于篆书。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又吸收了唐代各家书法、尤其是颜真卿与欧阳询之长,其用笔于出钩之前、横画收笔、折笔拐弯处,均着力一顿皆出于颜体。

柳公权传世作品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玄秘塔碑》。

明代王世贞称此碑为柳书之最。意在笔先,笔到意到,笔画灵活多变,随体赋形、不拘一格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的一大特点,取均衡瘦硬,点画爽利,骨力强劲,结体内紧外松、收放自如,天然巧成不失规范、法度森严不失灵动,在不同的字中相同的笔画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长横粗壮、短横粗壮,长竖则依体势变化而变化、或做悬针、或为垂露。柳公权与颜真卿的最大相似之处在于他们的笔笔作品都寓于法度之中。然而柳公权一生都在皇帝身边充当文臣,不像颜真卿那样血战沙场,因此他的文字里没有那么强烈的国恨家仇,相比经历坎坷的颜真卿,柳公权一生更多的是享受一个尊贵文臣的优待,这两种不同的待遇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表现。

四、“颜筋柳骨”之韵

颜体不同的碑帖间都发生着不断地变,而柳体在其成熟以后变化逐渐减少;颜体奔腾咆哮,柳体却似温和的流水潺潺而过。“颜书雍容,线条横细竖粗,笔势柔韧连绵,称之为‘筋;柳字挺拔,剑拔弩张,线条多劲直之力,故以‘骨称之。”久而久之,“颜筋柳骨”也成了书法之美的代词。

颜真卿的楷书风格壮美、气势磅礴。唐代是中国书法的高峰时代,唐代的楷书和草书都达到了中国书法发展的极高水平。唐代前期,“二王”的书风笼罩着唐的书坛,虽然已有新人辈出,但仍未出王羲之藩篱,创新成了关键,而颜真卿正做到了这点。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种能充分展示汉字美感的楷书形式,可以从他早期的作品《多宝塔感应碑》、最炉火纯青的作品《颜勤礼碑》中看出,他開拓了书法的新境界。颜体结体宽博、笔力遒劲、骨力洞达、气势恢宏,正与 大唐帝国的繁荣时期的强盛气势相呼应。同时,颜真卿伟大的人格也以另一种形式渗入了他的书法。颜真卿的书法传达了他的人生思想、审美理想,使书法逐渐拥有了超越一般艺术的人格象征含义,推动了中国书法的发展。

柳公权作为颜真卿的后继者,颜柳书法在唐代本属一系,柳公权发扬了颜真卿的精髓,将颜体开拓得更具规范化、精细化。柳公权五十岁之前的作品较少看,《金刚经》正属于此。《金石录》中记载有《涅槃和尚碑》、《李晟碑》、《王播碑》、《太清宫钟铭》、《将作监为文恪墓志》、《升玄刘先生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赠太尉王智兴碑》等,从这些作品可看出柳公权的楷书发展并不突出。他真正产生大幅度飞跃的是在六十岁以后,这一时期他的创作激情极高,书名远扬,创作了大量碑刻,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这两碑的出现,代表了柳公权在书法的探索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至此可谓已臻成熟。柳公权七十岁之后的作品又产生了一些变化,暮年的柳公权在极尽人工后,又回归平静,将自己的艺术又归于一派天真,将中国书法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颜筋柳骨”影响之大,直到现今都不曾改变,中国书法历史渊源博大精深,探索其中的奥秘正是学习书法之人所应做的。

[参考文献]

[1]旧唐书[M].卷一百六十五.

[2]刘恒,中国书法史[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10.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福建 福州 350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柳公权颜真卿文字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劝学诗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
笔道颜真卿
种出来的“逍遥居”
柳公权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