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陈少梅绘画中花草意象

2018-01-09张海燕

山东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梅花中国画画家

张海燕

近年来,中国画的“借古”、“融今”思想日益受到重视,对近代以陈少梅为代表的传统画家的研究重新活跃起来,而陈少梅所属的“京津画派”的艺术成就被慢慢得重新审视起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陈少梅的画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其画讲究丘壑的描绘、深远空间的创造,乃至色彩的运用,从绘画的本体出发,“北骨南风”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走向更高、更深的绘画境界。

1. 陈少梅生平及艺术生涯概述

陈少梅名云彰,又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其父陈嘉言当年与兄兰生同榜进士,其弟陈范等三人同时中举,在这种家学氛围熏陶下,这对他以后绘画品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固然,其父對少梅自幼教以古文辞章、绘画书法,而父辈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操更影响了少梅。陈少梅上承马、夏、郭熙、浙派戴进、吴伟衣钵,后学周臣、唐寅、仇英,一生转益多师,有

“当代唐伯虎”,“唐寅以后第一人”,“马夏再世”之声誉,陈少梅、傅儒、张大千以及陈少梅的恩师金北楼先生被画史合称为“民国四大家”。陈少梅能工能简,水墨与重彩并长,山水、人物、花卉、书法无一不精,为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奠定了宽厚的基础。

2. 陈少梅的绘画中的“艺术母题”

中国画讲究诗、书、画的结合,极其深刻且富于变化,视觉的美妙性和解释力完美地融为一体,文人笔下的艺术母题更是承载的象征意义,所以陈少梅先生笔下的画同样也承载着这些所谓的象征意义。花鸟虫草等题材是传统的文人画通用的题材,关于该题材的研究颇多,几乎我们所有的感情、时代精神、社会生活都可以找到寓意与之相对应的花鸟种类。在中国创画作中往往是表现自我与宇宙精神的契合,因此花鸟画的意象即是表现山水之灵气,表现景物与人的沟通与溶解,就比如一只飞鸟,一组怪石,一缕轻云,或者一枝傲雪的梅花,又或者几支细竹,他们都是在寻找自我和自然的结合点,他们努力地表现与自然融为一体,来传达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情感体验,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自我表现。

陈少梅的绘画作品不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等,其中对“松”、“竹”、“梅”、“柳”等题材的运用,都不是简单的临摹、复制,而是借“梅”、“松”“竹”、“柳”等题材抒发其个人的感悟以及自身情感。宋代扬补之的《四梅图》表现了一株梅花静静的发芽至调零的过程,“木末芙容花,山中发红萼;湖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株梅花的开落生死,都顺应了自然的规律,淀放时不快乐,调谢时不悲哀,绚丽之极,终归平淡,体现了画者淡然的心境。陈少梅画梅姿态多异,方法多样,有繁有简,有工有写,或是枝繁花密,或是寥寥几支斑驳老干,却又给人秀润丰茂,生意勃发之感。在其《墨梅》和《先春》这两幅作品中,即使画面上只有两三只梅花,没有背景,也没有颜色,更没有明暗光线,梅花只是概括地显现在画面上,印入观者的眼睛和脑海,而我们却感受到了通过这株梅花所传达出的艺术家心中的那个意象世界。

所以说审美意象不是机械的物理性质的存在,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让我们能够产生一种平淡自然而又意象孤洁、意境空灵之感。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属于梳简一路,“几片冰魂,千秋古雪”就是其《梅花》上的题词,其勾花自如随意,有清妍冷逸之致,蕴含着生命品性的文化内涵。

陈少梅在其山水画、人物画里我们经常也可以看到不畏严寒的梅花,不是主角却又可以渲染画面的主题。1945年《探梅图》和1948年《仿宋人横琴图》中的梅花苍劲瘦硬,姿态万千,体现出北宗画家的绘画特点,但整张画面却又有南派的秀润清腴情感色彩,北骨南风兼容并蓄,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体现出优雅的韵律,是画家内在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形成一种清新雅致的画风,于画坛独树一帜。

陈少梅绘画过程中喜用湿笔淡墨画墨竹,腴润娴静而有韧性,他还常常将梅、竹合为一图,梅与竹也是较为常见的艺术母题,在《历代名画记》中(唐张彦远)录相关作品以梅竹组合为盛,如萧悦《梅竹鹑鹑图》、徐熙《梅竹双禽图》、徐崇嗣《梅竹鹑子图》、唐希雅《梅竹杂禽图》等。陈少梅1952年所绘的《双清图扇》,梅的挺拔和俊秀,竹的清脱和洒然整体画面活脱而不草率,简逸而不空疏,墨色明朗,神闲气定,其生长的意味和冶娇的姿态,皆能完成。且笔力劲爽而无狂怒之态,爽快挺健而有风致,陈少梅多数花草多与山石泉瀑相结合,强调姿质美、韵律美、力度美,是画家胸襟气度的体现。

在作画的时候,无论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陈少梅先生都喜用小笔画大画,其笔墨潇洒而不失法度,这样给人们的感觉是苍劲有力,清气袭人,颇有宋徽宗 “瘦金体” 书法的味道。画松树时,他善用小号狼毫笔画松针,陈少梅也常用北宗画家的 “车轮针” 和 “马尾针”画法。在其《岁寒三友》作品中,梅在前,用笔稍实;松在后,用笔稍虚,几片竹叶以浓墨涂染,穿插其间。画面一如其绘画风格,萧散淡逸,清雅袭人。由此可以推知,松竹梅组合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色彩、造型方面互补产生的形式美感,而非思想深意。通常松的巍然挺拔、竹的青翠修长与梅的疏枝素蕊相互映衬,令人赏心悦目,这种“松”、“竹”、“梅”岁寒三友交映的美丽景致不仅令画家心仪,明代唐寅有《岁寒三友图》,唐寅在画幅上题诗:“松竹与梅成三友,霜雪卷然贯岁寒。只恐人情易番复,故教写入图画看。”同时也体现陈少梅在绘画上的哲理追求是清净,是高远,是一尘不染,是一物不碍的。

少梅先生笔下的菊、荷及野草杂卉,大都笔墨色彩丰富,且干、湿、浓、淡及墨韵肌理具有一种自然的率动,而非外张的躁动,这种率动,始终被笼罩在空、静、闲、淡的氛围之中,受到赏者的珍视。

3. “雅俗共赏”的时代要求

中国画发展到十九世纪的一个重大转变表现为画家与艺术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新文化运动冲击下,画家更多考虑社会广大艺术受众的审美倾向,欣赏、消费绘画的主要对象由狭隘性走向广泛性,文化、艺术品审美的格调也由高雅逐渐走向通俗。“艺术买卖”现象在商贾与艺术家之间的共同作用下,也变成了一种“时尚”,形成的艺术表现及审美革新意识,具有革新精神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同时满足艺术消费群体心理需求的艺术导向。陈少梅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创作了一系列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他除了以传统意义上的山水、花鸟、人物做描绘对象之外,在绘画题材上对新时代的“文人画”进行整理再创新,新中国成立后,陈少梅决心用画笔服务新生活,这一时期,陈少梅游历京郊各地,深入现实生活,创作了《江南春》、《小姑山》、《燕山秋色》、《喜上眉梢》等作品,其中对于花鸟虫草、人物、山石等题材进行再创新,其构思精巧,笔路宽广,情感激越。陈少梅的探索道路是成功的,他已经意识到,中国画的革新不一定非要走西方的写实道路或跟中西结合的风潮。中国画的新形态并不等同于中国材料加西方的理论和技巧,而是可以通过一种新艺术思维的确立来完成的,是当代的我们绘画追求的目标。endprint

4.文化思潮创新带来的重要贡献

陈少梅的人生是短暂的,他的艺术生命不算漫长,被认为是大器早成的典型,从二十岁到四十岁的二十余年间他的画艺一直在稳步提高,不断有新的进境,但基本上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藝术风格,并没有发生过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在人生中最好的20 余年里,他作画,教学,组织画展,成为天津近代最重要的画家之一。陈少梅的绘画在影响着天津近代画坛的同时,天津的社会文化也在深深地影响着陈少梅绘画风格的形成。

以陈少梅为代表的近代传统画家,在美术革命的变革中,坚持保护国粹,弘扬中国文化,使传统绘画在转型过程中,其特有的艺术精神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陈少梅的创作实践和教育成果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世留下珍贵的启示。作为中国画的传承者,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各种题材的深入探究与梳理比较来获取文化养分与创作经验,避免流于时弥,使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让我们的作品真做到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现代的,又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何延喆、何厚今.中国名画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7.

[2]汪士慎、汪士慎画梅(名家作品).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10.

[3]石涛、石涛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3.

[4]石涛、石涛画语录.天津市古迹书店.1991-6.

[5]李晓庭、蔡芃洋.花之寺僧:罗聘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6]湖南省新华书店.陈少梅画集.湖南美术出版社.1983-12.

[7]张楠.民国时期京津两地的传统绘画——以陈少梅为个案.中央美院.2010-05-01.

[8]徐群.天津近代画家群体研究.南开大学.2013-05-01.

[9]徐群.从南北宗理论看陈少梅的绘画哲学.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8 .

[10]万新华.陈少梅绘画研究.中国书画.2007-10-05.

[11]叶春辉.壮志未酬留憾事,北骨南风惟少梅——何延喆谈陈少梅的艺术成就.美术观察.2009-10-15.

[12]徐群.传统绘画的守望者——陈少梅.国画家.2013-03-10.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福建 福州 350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梅花中国画画家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酷炫小画家
梅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