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拓展策略

2018-01-09陈林琳

山东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拓展古诗词小学

陈林琳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而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学生对古诗词比较陌生,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也比较少,加上学生已有的阅读积淀有限,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准确把握作品情感,让学生与诗人词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就需要教师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采用各种方法适时适度适量进行有效的拓展,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拓展

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语言,其中唐诗宋词尤为璀璨夺目。古诗词教学是学生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遗产的途径之一。可是古诗词离学生是那么遥远,那么陌生,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也比较少,再加上学生已有的阅读积淀有限,因此,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也就有一定的难度。语言理解的障碍,使古诗词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难教、难学、难有收效。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适时适度适量有效地拓展,就能激发学生热爱古典诗文的情感,让小学生更多地接受传统诗歌的浸润,让课堂变得高效。

一、课前拓展,扣人心弦

一堂课的教学导入环节如心理学的首轮效应对教学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根据古诗词的内容、体裁、诗人词人等情况进行游戏、音乐、故事等方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游戏引入,快乐拓展

游戏以它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有趣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如在教学六下的词《浣溪沙》时,课前设计“你猜我猜大家猜”的小游戏,让学生看画面猜词,听音乐猜词,出示文字题猜词,拓展了《忆江南》、《渔歌子》、《清平乐·村居》、《长相思》四首词,同时让学生复习了关于词的知识,这样的课前拓展先声夺人,扣人心弦,让在学生快乐游戏中,轻松地复习了词的诸多知识,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音乐引入,轻松拓展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在古诗词教学中,怎样能快速地转移学生大脑的兴奋点,让他们从课间的兴奋状态转入安静的氛围呢?课前引入音乐,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在教学古诗《春晓》时,课前就播放黎英海的歌曲《春晓》,悠扬的旋律响起来,原本热闹嘈杂的教室,立刻安静下来,转而响起了学生不由自主的吟唱声,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很快地进入古诗的学习氛围之。诗词与音乐本是一家,让优美的音乐在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流淌,不但给枯燥的课堂注入了新鲜活力,还能帮助孩子理解古诗词的情感,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

(三)故事引入,想象拓展

曾记得一位名家这样说过:故事像一只神鸟,让孩子们骑在背上,张开彩色的翅膀飞向一个广阔神奇的天地。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古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诗词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教师可利用故事设置悬念,如教《赠汪伦》,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轶事,使学生带着对人物的好奇进入学习;教师可利用故事促进理解,如教《绝句》时教师以杜甫请客的故事导入,并用四句诗分别命名四道菜肴,学生听着故事,逐句读诗,在兴致盎然中理解了古诗;教师可利用故事启迪想象,如教《夜书所见》,教师娓娓而述:“一阵阵寒冷的秋风吹动了梧桐树的叶子,发出‘唰唰的声音……”极富渲染力的语言使学生进入美妙的遐想……教师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新课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我们把这些内容经典、短小简洁的故事引入古诗词教学,让它们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情,浸润诗韵,让它们引领孩子们飞向神奇的古诗词王国。

二、课始拓展,引人入勝

正如一篇文章要有精彩的开头,一次演讲要有好的导语一样,课的开始也要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一)拓展美丽图片,吸引学生眼球

鲜艳的色彩,独特的画面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我在教学《草》时,课始就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孩子一下子就被大草原那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所吸引,再配以诗句的诵读,诗境在孩子心中悄然鲜活起来了。再如,张志和笔下的渔翁生活《渔歌子》,胡令能的乡野趣事《小儿垂钓》,柳宗元描绘的村野独钓的《江雪》等,课始就让学生欣赏图片,同样都能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二)拓展人物信息, 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阶段编入教材的大多是著名的诗人(词人)的作品,教学古诗词拓展人物信息,既能让学生增加知识积累,又能唤起学生阅读的期待。在教学《咏鹅》时,我们可以引领学生了解骆宾王做诗的岁数及生平,了解骆宾王7岁就能做诗,激起学生对诗人的敬佩之情,也激起了学生学诗的强烈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拓展不同题材,引导学生发现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拓展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题目同是《村居》,但前者为词,后者为诗,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在对比阅读中自主发现了词与诗的两个不同点。发现一:有的词中间可以有空行,可以分为上阕和下阕,读时中间要注意停顿。发现二:格律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叫长短句。这一不同题材作品的拓展,使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对比阅读,格律诗与词的不同点也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中得以发现。

三、课中拓展,推波助澜

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难点、疑点,这时补充相关的拓展资源,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因为拓展资源呈现给学生的是另一个信息,另一种认识,另一种思维,学生在阅读这些拓展材料时,不同角度的信息会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古诗词的理解也因此更准确、更深入。

(一)在平淡时拓展,提升朗读水平

古诗词是可歌可泣的,可吟可唱的,不同意味的诗词要用不同的音调来诠释根植于文字间的意境。可是想让学生一下子就入情入境地读,很难。当学生把古诗词读成平淡无味的白话时,当学生读得毫无雅致意趣时,我们就可以拓展音频,让学生模仿专家诵读的语速、语调、停顿、重音、平仄等。要知道,学生是天生的模仿专家,因此,这样的拓展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效的。endprint

(二)在重点处拓展,引发学生重视

古诗中的字存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变义、通假字、同音字、多音字等现象,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成为了教学中要解决的重点。《望庐山瀑布》中课题的“庐”与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炉” 字音一样,字形相似。我们抓住这一学生容易出错处,出示“庐”甲骨文演变。理解庐和住的的地方有关,香炉的炉和火有关。再进行同音字选词填空的练习,并拓展《敕勒歌》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解决了区别同音字的重点,这样教学后,学生的出错率将会大大降低。又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川”,我们可以展开词语的拓展(海纳百川、川流不息、山川秀美等),诗句的拓展(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等等,由个别带出系统,进行了有效地拓展,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古诗词中很多地方“川”就是河流的意思。

(三)在难点处拓展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使学生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

《清平乐·村居》中“醉里吴音相媚好” 一句较难理解,我们可以适时拓展了翁媪之间对话的内容,学生就自然而然就理解了翁媪相媚好的含义,他们互相逗趣、说笑,老两口恩恩爱爱、亲密无间、幸福甜蜜的情景。这样的拓展,突破了教学难点,使词的教学变深为浅,化难为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发”。 其实诗人( 词人)往往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感而发,为后人留下了千古绝唱。我们品读一首诗或一首词,其实是在品读诗人( 词人)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辛弃疾为什么那么向往一份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对此,学生存在许多困惑。此时拓展辛弃疾的写词背景,补充他的生平经历,学生在充分了解了词人的写作背景之后,突破“瓶颈”就显得易如反掌了。这样有效的拓展,帮助在解疑的过程中推波助澜,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词的内容及词人所抒发的情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精美处拓展

有一位评论家说过:“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仿写诗句、改写古诗等写话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在教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最后两句诗“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后,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我让孩子们欣赏雨后西湖边的无限风光:绿草如茵,荷花吐艳,野果飘香,彩虹绚烂,小鸟枝头欢唱,鸭子水中戏水,海鸥天空飞翔……欣赏完毕,请孩子们把雨后的诗句进行改写。孩子们写作的热情被激起,创作的欲望被点燃了,在几分钟写话后的交流中,孩子们异常兴奋,新的诗句也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卷地风来忽吹散,枝头小鸟唱得欢;卷地风来忽吹散,池里荷花正吐艳;卷地风来忽吹散,清清湖水野鸭欢;卷地风来忽吹散,娇嫩荷花艳过天……尽管学生写得有点稚嫩,但拓展训练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不断的摹写、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也逐步了解到诗的写作手法,相信久而久之,他们的创作激情将被点燃,那么提高写作能力又有何难?

四、课尾拓展,锦上添花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提倡“以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带着问题、信息走进课堂,一堂课结束,学生又带着许多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进行新的探究。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课尾,我们可以通过文本——“一枝红杏”拓展开来,让学生去感受那古文化的“满园春色”,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一)延伸古诗的根源

在小学阶段,编者考虑小学生的特点,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易于学生接受的浅显的古诗。例如《草》 ,编者只选取了《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我们在教学《草》时,结尾处可以进行这样的拓展:这首诗原来的题目叫《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上京赶考时所作的诗,当时有规定,只要是命题的诗,前面就要加上“赋得”两个字。之后学习后四句,并告诉学生这首诗不仅歌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也是在借野草诉说自己要奋发图强的志向。后四句诗人借原野上的草描述了友人离别的场景与依依惜别之情。这样的拓展既体现文本的深层价值,推进了学生的情感,又起到了超越文本,升华主题的作用。

(二)延伸同诗人作品

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心境,看到的风景也不尽相同。诗人在不同时段的遭遇不一,心境不一,自然“风景”也不一,把他们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摘取出来进行对比学习,对于理解整首诗,理解诗人,甚至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在教学完一首古诗词后,可布置学生读该诗人的其它诗作为作业,这样做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诗人写作风格的把握。

(三)延伸同题材作品

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如:同是写雨,苏轼笔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雨是一场来去匆匆的骤雨,杜甫笔下《春夜喜雨》中的雨是一场悄然而至的及时雨,张志和笔下的《渔歌子》描写的是斜风细雨,杜牧笔下的《清明》里的雨绵绵不绝,令行人“欲断魂”…… 即使同一景物,但不同的诗人、不同的写作背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所表达的方法,抒发的情怀都不尽相同。我们教学一首诗,带出同题材的一串诗,这样既能丰富课程内容,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又能开阔学生视野。

(四)延伸同主题的作品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如吕岩的《牧童》、杨万里的《舟过安仁》、袁枚的《所见》、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胡令能的《小儿垂钓》等虽然向我们展现的儿童性情各不相同,但都能从古诗中感受到古时儿童童年生活的绚烂与快乐,从字里行间能触摸到诗人对儿童的深深喜爱之情。又如李白的 《送孟浩然之广陵 》和《赠汪伦》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等同属于送别题材的古诗,诗中送别的人物不同,送别的方式不同: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但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却相似:有着对友人的依依惜别,有着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他们都是以真情相送。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将同一主题的多首诗进行有效组合,注重其内在联系,相辅相成,就能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让诗词这样隽永深邃的古典文化深入孩子心里,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我们研究切合古诗词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拓展,努力使拓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力争拓展延伸与课堂教学浑然天成,让学生在“拓展”中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吕志刚.略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 . 学语文[J],2006,(6).

[2]王树华等.古诗教学,应该有什么样的姿态 . 语文教学通讯[J],2012,(2)

[3]袁爱国.诗意的消解与建构——新课程背景下诗歌教学的问題与对策.语文建设[J],2006,(11).

[4]邱晓燕.逐层深入 把握意境——试论新课程理念下诗歌教学的层次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5,(S1).

[5]沉桂贤.古诗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策略 . 现代中小学教育[J],2010,(10)

(作者单位: 福州市麦顶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拓展古诗词小学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