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微博舆情传播及影响研究分析

2018-01-09冉嘉睿邹红梅

山东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研究分析大学生

冉嘉睿+邹红梅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迈入了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社会转型期的社会舆论,随着传播媒介的迅速扩张,具有更强的影响力。本文围绕高校大学生微博舆情传播及影响这个中心,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针对使用微博的目的、方式,微博与社会道德等方面展开调查,力求较全面地认识微博对于高校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影响,探讨引导学生文明使用微博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微博传播;研究分析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阶段,网络舆论势必会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和行为方式等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校园网络舆论影响力的研究是目前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群体微博使用情况

1、性别比例相对均衡

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微博用户的性别比例接近1:1,可知大学生中微博用户性别比例分布比较均衡。

2、大一学生中微博用户占大半

大学生群体微博使用情况的各年级阶层占比来看,大一学生占调查样本中的比例最多,占53%,其次是大二,研究生及其以上,大三,分别占23%、10%、9%,大四学生占比最少,为5%。

3、半数学生每天浏览微博

51%的大学生群体微博用户每天都要浏览微博,其次浏览次数为偶尔,一周两三次、有需要采用、不浏览的占比分别为23%、17%、9%。由此可以看出,在使用微博的大学生用户过半数学生对微博依赖程度很大。

4、微博成为大学生群体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

34%的大学生群体微博用户在微博中选择浏览各类信息(时事热点、文娱新闻),获取资讯。20%在微博中评论和转发一些新闻,17%的样本追更漫画、小说博主,9%通过微博发布原创微博,分享自己的心情,8%通过微博交友,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

5、文化娱乐新闻成为大学生群体微博用户的主要关注点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群体在微博中主要转发和评论占大多数的是文化娱乐新闻,占比为56%,教育、服务业次之,占比为11%,政治军事占比为9%,体育竞技占比为8%。说明大学生微博群体的关注对象主要集中在文化、娱乐和教育等几方面。大学生群体喜欢新潮、时尚的事物,自然对文化、娱乐方面的微博新闻感兴趣,对教育服务业感兴趣则说明了大学生对关于自身发展的新闻同样也非常感兴趣。

二、微博对学生群体积极和消极影响

1、增加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

在微博这个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中,每个用户都可以在这里接收到最新最快的咨询。微博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及时性以及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2、更新大学生的观念

平等观念:微博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打破了以前的精英文化,构筑起了如今的草根文化。每一个微博用户都可以“关注”别人或被别人“关注”,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送者,用户之间没有等级制度。

独立意识:在微博中,每位用户对某一事件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在这里,没有所谓的权威,人们都在作出自己的判断。有意识地“转发”、“评论”,很难去接受统一答案或“标准”答案。这一相对自由的网络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独立意识地发展。

3、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

缓解心理压力:大学生随着高考扩招而渐渐褪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随之而来的学业,人际交往,就业等压力使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排解不满的平台。

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削弱认知和判断能力

微博因不设门槛而带来了大量用户,加之微博上传信息被去中心化,容易造成网络中虚假信息泛滥,同时,微博的短句子、无意义语言和大量的图像信息也使大学生阅读的热情逐渐减弱,更使大学生习惯于碎片化的浅层次阅读,而很难再系统阅读深层次著作,不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批判精神,阅读能力,削弱了他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2、影响道德观念

微博海量信息带来了信息的多元化,与之相伴的必然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其中不乏消极、不健康的概念,这极可能导致大学生的道德标准出现严重问题。微博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隐蔽性,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的外在约束功能,也弱化了自身的自我约束机制,这容易让大学生误认为可以对自己的言论不负责任而诱发无政府主义。

3、迷惑心理

自控能力减弱: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微博上五花八门的信息常常使大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大学生一旦沉迷于微博等虚拟平台,就会不自觉地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和无法停止的操作欲望。如果不加以限制,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久而久之,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势必受到影响。

情感淡化和人格异化:微博的交流模式是“人—机—人”,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有着莫大区别。大学生如果长期沉溺于微博的虚拟交流,则极大可能会出现性格孤僻、自我主体意识弱化、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双重人格等问题。甚至有些大学生出于猎奇和自我表现心理,故意传播这些不健康和低俗内容,造成比较差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三、微博负面问题的成因分析

1、互联网环境尚待规范

微博是互联网环境下的新产品,它并非是一个“孤岛”,而是和互联网以及众多网络应用工具互联互通的。互联网上出现的信息很快就会在微博转发,但其中一部分包含病毒、淫秽信息的链接。因此,大学生在参与微博过程中的问题和互联网当前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互联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微博中。

2、社会环境存在诸多问题

大学生在参与微博过程中无不反映着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的转变。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社会相对稳定,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社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3、高校微博环境尚未完善

(1)高校缺乏必要指导

大学生参与微博的热情较高,但是应用水平普遍偏低,部分同学甚至出现了不少问题,更不能充分利用微博提高自己的水平。在这方面,大部分高校没有对大学生进行技术和使用道德规范的指导。

(2)高校微博应用机制尚不成熟

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大部分高校已经进驻微博。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令人满意。内容上缺乏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语言不能体现微博特点,较为生硬严肃,吸引力不强;形式上出现了微博“网站化”,把微博当作学校网站管理,没有组建专门的团队进行管理,缺乏对微博运行规律的研究。部分高校微博更新慢,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形同虚设。某些高校微博实际上却是个人微博,信息权威性受到质疑。

四、高校利用微博舆论的对策建议

1、摆脱应对思维,积极进驻微博

舆论是一种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的公众意见构成的社会状态,高校应主动运用微博,加强与师生用户的沟通互动,提高微博质量,构建以官方微博为主体的网上信息公开系统,加强微博管理,了解学生的需求,明确学生关注点,加强回复问题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2、提升媒介素养,完善监督体系

高校应设立媒介素养等一系列的必修、选修课程,将大学生媒介素养课程逐步纳入正规教育体系,指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当前复杂的信息传播环境与格局,使之具备一定的判断信息真偽的能力。

3、增强大学生自我调控的健康心理素质

微博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与朋友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很多学生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会出现“微博依赖症”的现象,即“微博控”。这种现象多是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价值、归属感、重要感的失落造成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在使用微博时保持一颗“平常心”,有人关注,也不用过分自豪;无人回应,也不必难过失落,使用微博而置身微博以外,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3)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分析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