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众创空间与高校第二课堂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以滨州市为例

2018-01-09王一鸣

长江丛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滨州市众创第二课堂

王一鸣

城市众创空间与高校第二课堂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以滨州市为例

王一鸣

2015年之后才兴起的众创空间是个崭新的事物,地方高校“双创”随高校的转型正处在一个变革的进程中。两者在协同共建、资源共享、联合使用和线上下合作等方面都有高度的契合性和重合面。探究城市众创空间与高校“双创”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尝试构建两者协同创新的“双创”生态机制,完善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适应性对策对二者的发展极具意义。

众创空间 高校第二课堂 双创 滨州市

一、城市众创空间的发展和问题

全球互联网和创客浪潮的影响下,我国2015年开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新风尚,作为这场全民运动的创新引擎和排头兵,众创空间承载了太多的梦想和压力,其发展和随之出现的问题值得研究。2016年9月29日,国家科技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名单,本次名单共839家名单。加上2016年2月15日公布的第二批362家和2015年12月2日公布的第一批136家,至此,我国仅国家级众创空间的数量达到了1337家,据不完全统计所有级别的众创空间数量超过了五千家。但是,众创空间的分布和发展呈现出极度不均衡的局面:西部沿海以及北京的众创空间数量多,发展成熟度高;大城市的众创空间在资源共享和网络建设方面优于中小型城市;不同级别的众创空间存在着各种级别固有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以滨州市为例,截止2016年具有一定规模的众创空间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家:滨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家:滨州市创业孵化中心;省级众创空间四家:滨州众创空间、彩虹谷滨州天赢电子商务管理、云一众创空间、电商创客孵化中心。计算上在省级备案系统提交符合市级备案条件的众创空间,滨州市的市级以上众创空间数量有十几家,虽然数量上有保障,但这些众创空间的发展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足

众创空间是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资源共享、网络和社交空间的服务平台,需要具备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的特点。滨州市的众创空间政府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在数量、空间和硬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众创空间本身的建设和发展还没有完全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以网络建设一项为例:市级备案以上的十余家众创空间中,具有完善的网络平台(空间主页、培训窗口、咨询和网上入驻申请)的空间只有一家:滨州众创空间;有空间主页,但项目不完善且没有及时维护的有三家;没有单独的空间网络平台,而是和企业公用一个网络平台的空间有三家;剩余的众创空间在网上没有可查的空间主页,申请入驻只能由创新创业者本人到空间的所在地直接申请。以运营主体的开放性为例:众创空间需要具有开放式的特点,在滨州市市级备案以上的众创空间中,以企业为主体,依附于企业内部的空间有六家,其中电子商务类四家,企业研究所和公司直属的有两家,这一类的众创空间从属性到模式都天然的呈现出开放性不足的特点,在入驻、共享和社交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开展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二)产业单核化严重

我国众创空间产业单核化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发展驱动的生态性欠缺。这一单核化体现在:创业者需求多样化和资源的单一化、重复建设和区域重叠、科技转换程度低和创新技术含量低等方面。如滨州市众创空间市级备案以上的空间中,电商类空间就有四家,其他众创空间中,电商又占到了半数左右的比重,电商只是众创空间的一个小类,把其作为一个众创空间的绝对单核,虽然形成了规模效应,但缺少了全要素的特点,在交流和资源多样化共享的方面存在弊端,限制了众创空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二、高校第二课堂发展和瓶颈

(一)高校第二课堂的发展

高校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教学提出的,是指学生在第一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进行的各类教育实践活动,是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包含的教学课程内外的一切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从一开始就不是简单的几门具体的课程,而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它是理论知识与时间体验教育结合、课内与课外教育结合以及校内与校外教育结合的系统的教育模式。[1]所以第二课堂是创新创业的主渠道,创新创业是目前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之外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第二课堂遇到的瓶颈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就有关于“第二课堂”的研究,第二课堂在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或是基于培训单一技能的目的,又或是为了检验理论和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式也以实训实习或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很难达到真正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高校第二课堂以学生的个体兴趣为起点,以学生自助选择参与为形式,以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特色,以学生的是实践中成才为目标,对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传统意义上更多地把第二课堂认为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总体定位处于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学校教育的附属地位。[2]第二课堂的附属地位和高等教育赋予第二课堂的使命有相当大的差距,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传统的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面临挑战,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逐渐被社会接受。[3]第二课堂是创新产品和理论在课堂之外的有力和及时补充,是学生最新需要和时代需求的及时回应,是地方服务的及时跟进。但第二课堂受限于师资力量的不足、硬件和经费的不足、重视程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导师制度、学分认证、质量评价等方面进步缓慢。

三、城市众创空间和高校第二课堂双创的内在契合性

为了挖掘众创空间和高校第二课堂双创的内在契合性,直观的看到两者能够形成优势互补的地方。同时看到两者都缺乏,只有共享资源才能共同建设好的领域。笔者制作了图1:众创空间和高校“双创”协同发展机制模型图,如下:

图1 众创空间与高校“双创”协同发展机制模型图

(1)通过图1,可以看到众创空间和高校双创能够协同共建和资源共享的地方。即:孵化器场地、双创课程和培训课程、创业导师和实训导师、共享共建项目投入和创新创业比赛。这其中高校的双创课程和众创空间的培训课程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解决,如录播的方式和线下集中授课、课程分享的方式。

(2)看到可以协同共建的同时,也需要看到两者缺乏的东西。如众创空间缺乏专业的科研实验硬件和工程训练实训基地,高校双创缺乏虚拟产业园和政府企业资源,在资金投入方面也较众创空间有所欠缺。两者共同缺乏亟待建设的地方也有很多,如线上APP的开发方便资源共享和服务用户,法律和融创的支持和制度等。

四、两者协同发展的机制研究

(1)创建众创高校合作平台,深化两者的全面合作,瞄准当地的优势行业和技术长板,整合资源、资金、研发和场地,既要重视孵化的数量,更要重视孵化的质量。完善政府和学校双方政策互补,充分调动政策、企事业单位向学校靠拢,探索众创基地共建新机制。不断完善现有的创新创业载体,挖掘服务和共享功能,大力开展网络虚拟社区、双创论坛、校企联盟,以电子商务和IT产业等新型和活动产业为带动,服务地方,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势项目。

(2)重视人才培养和教育机制的建立。众创空间的实训导师要和高校的双创教师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实现图书馆、实验室、科研设施的开放式运行机制,众创空间致力于企业资源、实践平台和政策服务的任务。

(3)众创空间和高校要打通知识产权转化、盈利的渠道,实现供需的双向耦合。充分利用高校的互联网技术优势,打造和构建完善的线上线下及时互动的虚拟空间,从+互联网到真正的实现“互联网+”,把大数据、云数据、3D打印等网络手段熟练运用到众创空间和高校第二课堂双创上,实现平台的多功能搭载,真正建设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众创空间和高校第二课堂。

[1]刘树春.基于第二课堂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J].江苏高教,2015(03):119.

[2]陆爱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76.

[3]梁桂麟.知识经济与高校德育[М].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

滨州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本文系2016年度滨州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滨州市众创空间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BRK11)最终成果;2017年度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市众创空间与高校“双创”协同发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17RB160)的阶段性成果;2016年度滨州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BYJYYB201616)的阶段性成果。

王一鸣,男,硕士,滨州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滨州市众创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01—02合刊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兰州出台《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为领导干部荐书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