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课中的阅读

2018-01-08曾湘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指导阅读习惯物理教学

曾湘

摘 要:物理教科书包含了这门学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与技能,体现了物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传递了教学大纲对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是改变“满堂灌”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进行新课程改革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物理教学;阅读指导;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现在的高考全国卷Ⅰ卷物理科试卷数字有近四千个字,其中最后一道题将近有三百个字,阅读量可以说是相当大,要让考生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和气氛下能很好地理解题干要求,确实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而我们物理类的学生往往在这个方面是比较欠缺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生平时对物理这门课不重视课本阅读,往往只注重记公式,背定律,搞题海战,导致物理教科书的价值得不到根本体现。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是改变“满堂灌”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学生在阅读课本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是没有阅读的习惯。学生对物理往往只注重做题,习惯从公式出发企图解决一切问题,对概念的理解或是公式运用的条件不够重视,看书的目的大多是找公式、例题,或者是某个定律。不难看到有些学生的书一学期下来还是新的,更不用说做标记、批语了。更有甚者把教科书丢弃,只看买来的只有物理公式或定理、定律的小本本(这种现象在高三文科生中尤为突出)。像这样舍弃阅读,学生想提高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也就是一句空话了。

其二是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特点盲目阅读。有些学生课本看得并不少,条条杠杠也画得不少,要是问他看懂了没,他也说“看懂了”;一旦要应用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多问题。他们真的是读懂课本了吗?显然没有。学生对物理课本的阅读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以前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上,只是走马观花,甚至舍本逐末。

其三是不能理解课文中的精义。物理学科的文章是非常严谨的,有些遣词造句是很难替代的,学生往往不能分辨它们在物理学科上的区别,造成理解上的误区。另外,一篇教材总有其严密的逻辑,知识总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有序地联系在一起,而这恰恰是学生不能理清楚的,这样虽然读了几遍,其中的精义并没有消化,知识的掌握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采用有效的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1.泛读,或称通读。它主要应用在预习阶段,即把将要学习的内容读一遍,对讲课内容如一些物理概念、定律及其用途等,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阅读提纲,以做到有的放矢。如学习《力的合成》,可以對学生布置以下阅读任务:“(1)什么叫合力?什么叫力的合成?(2)什么叫共点力?(3)什么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做什么用的?”[1]

这些问题囊括了本课的知识点、重点,学生可以通过通读初步了解书本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重点阅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首先,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要着重读,对其中的重点字母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而且,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这些重点字句“抠”出来搞清楚、弄明白。如功率的概念中把“时间”限制为“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而不能简单说成“功率等于功跟时间的比值”。在教材中“这段”“该点”“某时”“某刻”“任意”“总是”等字眼较多,切不可轻视。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抠”字眼的习惯,正确阅读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

其次是指导学生读图、识图、画图。物理学上的图形很多,如速度图线、a-F图线、U-I图线、交流电的图线、受力图等,是用来描述量与量之间关系或变化规律的,是最简单的物理语言。读图、识图、画图是一种基本功,决不能忽视。如教材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线做了详尽的说明。从图线名称的由来,横、纵轴的物理意义到点、线、面积的物理意义等都讲得很清楚,适合学生独立阅读自学。我采用阅读之后课堂练习的方式检查掌握情况,然后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再次是充分利用课外学习。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实践表明,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数都阅读了适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因为不同的书、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巧妙简便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一是教师示范阅读过程。要让学生学会阅读,首先应给予示范,逐步引导,使学生知道怎样去阅读科学文章。如文章的中心、重点,如何做标记、批注等。如“楞次定律”内容: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并没有直接给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它只是概括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原则,给出了确定感应电流的程序,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定律的内容,必须要求对表述的含义有正确的理解。而要正确地理解定律的内容,就必须抓住四个“的”和“阻碍”这些关键字:

(1)明白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弄清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

(3)熟悉如何阻碍──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

(4)知道阻碍的结果──阻碍并不是阻止,结果是增加的还增加,减少的还减少。

二是提供阅读提纲。开始时,教师应提供一个提纲,应尽量做到目标明确、简单,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独立找到正确答案,提高他们读书的兴趣。如阅读材料“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伽利略的巧妙推理过程、伽利略的假说内容、伽利略的实验验证过程、外推到竖直情况。”endprint

三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消化。读书无疑贵有疑,阅读中要指导学生多问为什么,而不是走马观花。比如,理解了“楞次定律”的内容后,还可以进一步对书本探究过程图像做一些补充:第一,磁棒插入用箭头表示,应在旁边注明磁通量增加,并且要把施感磁场注明,这是为了把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更具体化,在应用楞次定律解题时可扫除一些障碍,避免不必要的错误,第二,图中的磁感线没有说明是什么磁感线,并且磁感线应该画成闭合的。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的图中补上必要的线和字句,为以后的练习打基础,这样的指点使学生更理解“阻碍”两字的意义。

三、阅读中的能力培养

1.分析能力的培养

“所谓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从而揭示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的方法。”如研究平抛物体运动,就是把它分解为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分别进行研究,找出各自互不干涉的规律,从而为整体研究平抛运动提供依据。

分析物理现象或过程在时间发展的各个阶段。如物体在运动的不同阶段受到不同力的作用,就应该分阶段研究其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变化,为研究物体整体运动提供依据。

2.综合能力的培养

“所谓综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因素联合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如“原子结构”一节,从汤姆逊到卢瑟福,再到波尔,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一步步深入,这是虽然简单却需要学生的阅读才能得出来的结论。

3.通过教学生利用目录、引言做小结,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目录、引言的作用,需引导、带领学生小结几次,才能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学生的眼睛不是照相机,阅读材料也绝不是复制。目录把教学内容、引言把知识框架讲明白了,用精炼的文字,或把公式套进框架结构中,再用网络、图表法综合归纳,这样符合学生的视觉规律和记忆规律。

4.通过教学生按照书上给出的解题思路,去检查例题的操作是否完全,以及如何才能补齐,以此来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的提出是有根据的,它不是一种技巧性处理,而是集中反映了应用物理规律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特定需要。例如,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思路,完全是运用物理规律解决a=F/m=Δv/Δt动力学和运动学问题的需要:其一,确定研究对象是要确定物体惯性的大小;其二,对研究对象作受力分析是为了求出合力F;其三,对研究对象作运动情况分析是满足用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的需要。当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重视和接受具体思路,并自觉地按照特定的解题思路去解题了。[3]

总之,学生学习的根本依据是课本,学好知识的前提是学会学习。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手段,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人们的自学是通过阅读相应的书本完成的。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我们不单传授相关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學会学习。要启导思维在前,讲解在后;让学生阅读思考在前,听讲在后;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课本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当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之时,学习效率必将提高,学习能力必将获得较大的提升,这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桂萍.强化阅读指导提高自学能力[J].教育界,2015(21).

[2]马旭东.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讨[J].科技资讯,2016(9).

[3]覃登权.在物理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6(5).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指导阅读习惯物理教学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刍议写景散文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