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底明净天地宽

2018-01-08刘再生

人民音乐 2017年12期
关键词:演奏家民乐红梅

何音乐人历史地位与时代高度的评价,实际上皆取决于其自身之人格与业绩。同时,不同视角之评论或许会有差异,然最终将会形成历史共识。刘天华(1985—1932)所以成为民族音乐界之一代宗师,是由于他在民族器乐创作(二胡、琵琶)、组织“国乐改进社”、培育吴伯超、储师竹、陈振铎、蒋风之和胞弟刘北茂等“五大弟子”、提出“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等理论主张,全方位地在近代开辟中国民族音乐的崭新道路,影响了我国一个世纪二胡音乐的迅猛发展,他人无能及。衡量当代二胡演奏家业绩之高下,无疑是较为复杂困难的评论,因为前方毕竟有很长的艺术道路在等待他们行走,但是目前他们在二胡演奏与教学方面所做出的成绩,是我们进行评价的客观基础。在这样的语境下,笔者以接触三十余年的见证人身份对于红梅不断自我超越的艺术经历与过程及其在国际乐坛所具有的特殊影响力做一番简要回顾和历史叙事。

天道酬勤 光彩四溢

天赋与灵气是所有艺术家不可或缺的气质。于红梅出身于山东济南一个普通职工家庭,从小养成朴实善良的性格,喜爱朗诵、舞蹈并学习拉二胡。11岁登上山东省第二届“泉城之秋”音乐会舞台(1983)以良好乐感与音色演奏《一枝花》崭露头角;13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随张韶教授学琴10年,曾参加首届“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1989),获青年专业组第二名;1996年5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于红梅硕士音乐会”,演奏二胡协奏曲《八阕》(唐建平作曲)等高难度乐曲,完成求学生涯“洗礼”,留校任教,时年25岁。她以渴求知识的艺术精神访遍名师学习板胡、坠胡、京胡、高胡等多种民族弓弦乐器,使之互为贯通,相得益彰。1999年,CD专辑《迷胡》荣获在美国举办的lndie Awarda“世界独立唱片大奖”之“最佳世界民族音乐奖”。这是此项举世瞩目音乐大奖自20世纪60年代设立以来第一位华人音乐家(也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2001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Pro Musicislnternational Award国际评奖中,她又荣获“乐府国际音乐大奖”。她的独奏专辑《红梅随想曲》获全国首届优秀文艺音像制品奖一等奖。2002年2月在世界最著名的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成为第一位在此举办独奏音乐会的华人民族器乐演奏家。2005年,荣获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一等奖。2009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计划”;2010年一年中,她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两次不同形式(大型管弦乐队协奏和小乐队伴奏)“于红梅独奏音乐会”,博得民乐界高度好评。乔建中著文以“完美精绝”赞誉她的京胡独奏《夜深沉》,说:“我们至少可以说,这是《夜深沉》‘红梅版首次‘亮相,她的演奏不是‘重版‘翻版。”{1}刘文金听后兴奋得鼓掌喊好,给予了“他人远不可及”高度评价。{2}因此,不惑之年是她二胡演奏艺术攀登高峰的重要节点。2011年晋升中央院教授;2012年和2014年获文化部“文华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演奏比赛“园丁奖”;2012年出任中央院民乐系主任;2014年获“四个一批”人才荣誉称号。

于红梅作为独奏家曾出访欧洲、美洲、非洲、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香港、北京等地成功地举辦了逾百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在许多国际著名的音乐厅演出: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林肯中心的艾弗丽、费雪音乐厅,卡内基音乐厅、华盛顿国家表演艺术大厅、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芝加哥交响音乐厅,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大厅,开罗国家音乐厅,等等;她曾首演了多部具有不同风格的经典二胡作品:《追梦京华》《八阕》《天香》《西口情韵》《塞外弦鸣》《阿曼尼莎》《诗咏国魂》等,世界上任何伟大作品的首演均为著名作曲家和演奏家最为期盼时刻,由谱面文本转化为听觉印象与视觉印象,作品之成败或引起社会轰动,或暂时销声匿迹。红梅对首演作品总是全力以赴,精心筹备,从不掉以轻心,自风格把握、内涵诠释、技巧发挥、感情处理到每一个细节的琢磨,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她的首演作品总是光彩四溢,令人目眩,使作曲家给予高满意度的评价和观众极为满足的享受,掌声雷动,欢呼不绝。王丹红曾当面对笔者说:“红梅演奏《阿曼尼莎》太精彩了,诠释那么深刻!”红梅对非首演作品的演奏同样一丝不苟,《一枝花》演奏早有青出于蓝的独特韵致,2005年11月13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刘文金民族音乐作品音乐会”上,于红梅演奏《长城随想》四个乐章,刘文金亲自指挥后,说她“尽显大家风度”,“在演奏第三乐章时使我潸然泪下。”这是著名作曲家在舞台上指挥自己作品为演奏家真挚感情迸发出火花而落泪的罕见一例。纽约音乐会杂志评论“她的精彩演奏震惊四座”,“她是体现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精神的杰出的演奏家”,“她是穿越万里长城走到我们面前的极少有的世界级演奏家。”在海内外一致的高度评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是一位以音乐燃烧生命的极为出色的二胡演奏家,“人琴合一”是对于红梅二胡演奏艺术的生动概括与描述。

到目前为止,于红梅的艺术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4—1996年是她在中央院完成从附中到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12年间,她打下了扎实基础,蓄势待发,迎接二胡演奏艺术考验与挑战。2.1996—2012年是她留校任教开始培育学生,同时在海内外艺术舞台上大显身手、大放光芒的阶段,她不断自我超越,攀登高峰,达到了一个人皆仰之的境界,一批学生由幼苗成长为郁郁葱葱的绿树,这是她演奏与教学双丰收时期。3.2012年担任中央院民乐系主任后,她进入了三头并进阶段:舞台演奏更于趋辉煌,学生群体更为扩展,数量、质量明显提升,每年都有全国性重大比赛获奖;在短短5年任职期间,举办了“北京胡琴艺术节”“中国民族音乐节”等7次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术活动;4次带团出访进行文化交流,特邀闫惠昌、叶聪、刘江滨、吴蛮等三十多位著名专家到中央院民乐系举办音乐会与讲座。我们不禁感叹思考,像于红梅这样看似文雅、纤细,谈吐轻声轻语的女性,究竟是什么动力促使她爆发出如此巨大能量,三十余年中不断自我超越,做出非凡成绩,在二胡演奏艺术领域达到一种至高至美境界的呢?

据笔者和她一家的长期接触,认为于红梅精神气质、毅力的形成,对于民乐界尤其是青年一代有着重要的学习与借鉴作用,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低调做人是于红梅最为突出的气质,凡是接触过她的人,无论作曲家、指挥家、乐团领导或是演奏家同行,她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谦虚谨慎,彬彬有礼,尊敬有加,不失分寸。她从不趾高气扬,褒贬他人。因此,“红梅人气太旺了”,是我听得最多的赞扬声。气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自然流露。红梅气质高雅而又大气,朴实而不夸张,“人气旺”评价是对她低调做人的最好回报。

对二胡演奏艺术执著追求充分体现了红梅坚忍不拔的毅力。她演奏的力度气势,如杜甫《剑器》所云:“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她向京胡名家张素英、燕守平学习京胡,向李恒教授、原野先生学习板胡,向吴永平老师学习坠胡,向余其伟、田再励两位教授学习高胡,学无常师,博采众长,尽得各家名师之精华,形成了个人独到艺术风格,音色纯净,美感醉人,技艺高超,诠释创新,成为了“音乐的化身”。

红梅人品方面不拉关系,不走捷径,最典型事例是她家和“民管会”同一幢楼却多年未去拜访朴东生、刘文金。有次我去京问她什么原因,她母亲在一边说,刘老师你又是不知道红梅性格,她最怕打扰这些名人工作,我们是普通百姓呀。我说你们想错了,别人会误解红梅太清高呢。此后,我去北京到红梅家时就打电话请朴老、文金兄上楼聊天,他们十分投缘,自此始有了往来。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红梅和刘文金商议6月在济南山东剧院举办“爱在故乡 情系灾区——于红梅师生赈灾义演音乐会”,刘文金担任指挥,收入全部捐献灾区。{3}2012年红梅任系主任前,朴老还专门给她“上课”,告诉她当领导最重要的事情是团结好民乐系全体教师,不要沾染上“官气”。所以红梅至今依然保持着“随缘”品格,老一辈音乐家也理解了她“不主动”的原因,她从来没有染上“人走茶凉”陋习,“君子坦荡荡”作风在红梅身上展示了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人格魅力。

红梅人格魅力和艺术素养与表现力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和她自己的志向追求有着必然因果关系。她的母亲卜美丽是一位普通工人,父亲于亦新是济南吕剧团的一名演员,对红梅幼年教育十分严格,重视对她音乐爱好的鼓励与培养,不放过每一次学习与提高的机会,在她读中央院附中每年假期回济南时,总带她来我家让我听琴,我提出的细节要求与建议她母亲总是一一记在纸上,回家后反复念给她听。记得2002年7月我在济南听了红梅一场音乐会后深有所感,从速度、力度、均衡、音色、经过句、定弦、台风、诠释八个方面肯定了她的优点,指出了不足,写信说:“随着你艺术上的成熟,观众对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必然规律,所以搞艺术的人是很累的,要不断地拿出新的东西来,否则就会落伍。你是有潜力做到的,关键还是在于要多思考,多从艺术修养上提高自己,多分析一些作品,多去发现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如果确定下一步的目标,我想,你应该向‘大师级的方向奋斗了,像马友友那样,成为音乐的‘化身,演奏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动听的、闪光的。”{4}这封信红梅母亲是经常督促她看的,那时红梅已经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红梅是一个非常有悟性和灵气的人,向来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凡事无须说第二遍,都能默默地记在心里。记得2012年她任系主任第一次在全系老师面前讲话时,为了谨慎先把讲话稿发给我“修改”,此后完全独立行事。我在北京多次听她在研讨会、音乐会重大场合讲话,条理清晰,语调亲和,毫无官腔,很有感染力。红梅是怎样做到在大庭广众演讲能够如此朴实自然的呢,有时采访还以英语回答问题。归根结底,红梅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从不浮躁,让人放心,她的品格氣质展示了新一代二胡演奏大家的时代风貌,所做出的业绩是她艺术人文精神的浓缩与辐射。

红梅花开 不言成蹊

于红梅的导师,著名二胡教育家、书法家蓝玉崧先生曾为她亲笔题写了“红梅花开”的墨宝,这幅浑圆秀美的行草悬挂在客厅中格外夺目,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于红梅自我超越不仅体现在二胡演奏艺术方面,在二胡教学领域也做出了非凡业绩,成为了当代杰出的二胡教育家。

就二胡教学而言,当一名称职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很难,带一大批硕士研究生更难,一批研究生在全国性各种二胡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夺得金银铜奖、名列前茅者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于红梅却接受了这样的挑战,而且创造了“奇迹”!我们不妨先看一笔“流水账”。

于红梅自2008年带研究生以来,至今共培养了15名二胡硕士研究生。还有一支本科、附中、附小的“后续队伍”。其中。至少有十余位学生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

衡量一位二胡教育家标准,大面积高质量学生在国内国际重大二胡比赛中获奖是重要参照系数,它至少说明取得之教育业绩并非偶然,而是必然规律。笔者认为,获奖水准真实面貌更体现于平时演出之中,各个获奖选手艺术素养、演奏技艺、诠释作品能力,音乐会上观众评价是一杆不偏不倚的“公平秤”,他们会以极为挑剔的眼光审视青年演奏家的功力,从不以奖次等级论短长。于红梅这些学生在音乐会演出中常常以天真无邪、充满活力又技艺超人、感情浓郁而使观众惊叹不已。

需要进行理论探讨的是,于红梅作为当代杰出二胡教育家究竟有哪些规律性现象加以总结呢?

俗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于红梅得天时、地利、人和之气。在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蓬勃发展时代条件下,选择学民族乐器的青少年儿童不亚于学钢琴的百万大军,这是民族文化自信心一种强烈体现;中央音乐学院属于我国音乐院校高等学府之一,首都乃文化中心所在地,仰慕者众,趋之者鹜:红梅在二胡界享有很高知名度,全国各地慕名者不惜远道而来拜师学琴,其例不胜枚举。{5}

红梅人格魅力对她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她像慈母一样对待她的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悉心关怀,培育了学生认真做人、刻苦练琴的良好学风。红梅经常告诉学生演奏家的生命是在舞台上,因此在舞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准与能力是她获得成功的一种重要方式。笔者曾多次观看并参与“于红梅师生音乐会”。当我们回顾曾经举办过的三十余次“于红梅师生音乐会”,它所产生的巨大精神能量和起到的艺术熏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器乐演奏需要从娃娃抓起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性风格是于红梅二胡理念的最重要环节。国际著名演奏家几乎都从童年开始学习乐器,这是器乐演奏的共性规律。于红梅的“一条龙”教学,即从附小、附中,直到本科、研究生,都亲自执教,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制定教学方案逐步培养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演奏能力,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一条龙”学生中有:闫国威、王轶群、李晗、石雅君、李仓梟、李晴、牛湘漪、高白、王梓桐、周艺妮、王楚婷等等。他们都是从八、九岁时随于红梅老师学琴,有的研究生毕业,在台湾、香港、京沪等地享有很高知名度,有的正在本科、附中学习,在舞台上展示了不凡实力。创新是表演艺术的灵魂,需要个性,拒绝模仿,忌讳“千人一面”。一位教师培养几十名学生,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艺术个性是衡量二胡教育家水准的高标准条件。于红梅说:“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不希望培养出十个二十几个‘小于红梅,而是希望培养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演奏家。每一个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和性格以及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与魅力,因此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不同的。老师的任务就是发掘每个人的特质,包括性格、能力、特长等等,帮助学生扬长补短,最终认识自己;为每个人的发展设计道路,帮助他们茁壮成长。”她还说:“我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不够好,那么他的艺术也永远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两段话说得何其之好!只有胸怀开阔,以事业为第一生命的教育家方能将树德立人作为要求学生的人生根基。

志存高远 再铸辉煌

于红梅在2011年12月中央院民乐系“竞聘”发言开始时说:“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这是我第一次在全系老师和同事面前讲话,我很珍惜也很激动。我从1984年入学至今,在中央音乐学院已经生活了近三十年了,是母校培养了我,造就了我,可以说没有母校就没有现在的我。在座的领导和老师们同事们曾经给予我的是令我永生难忘的教导,帮助和恩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将用毕生的精力、才能和热情来努力工作,回报母校。”并提出了八项“任职设想”。最后又说:“今天的‘竞聘这一举动,不是我一时的冲动,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很多关心我爱护我的朋友和家人为我担心,竞聘成功与否会不会对我个人产生负面影响。经过反复考虑,最终是两个字让我做出了这个决定,那就是‘热爱。因为有了对学校的热爱,对民乐系这个集体的热爱,对民族音乐事业的热爱,我愿意全身心地付出和投入,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地为这个集体奉献。我衷心地希望通过新一届系领导班子和诸位老师的共同努力,翻开民乐系发展的新篇章,开创更加美好和辉煌的未来。”{6}2012年被任命為民乐系主任至今,只有5年半时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妨回放一下于红梅在任职中主要做出的业绩。

一、举办重大学术活动:“首届北京胡琴艺术节”(2012年11月);“弦上春秋——刘长福教授执教50周年教学成果展演音乐会暨学术研讨会”(2013年11月);“世纪采风”音乐会(2014年6月);“第二届胡琴艺术节”(2014年11月);“首届弹拨乐音乐节”(2013);“第二届弹拨乐音乐节”(2014);“首届中国民族音乐节”(2015年9月);“第二届中国民族音乐节”(2016年10—11月);“纪念张韶教授90周年诞辰”学术活动暨音乐会(2017年4月25日)。

二、国际性文化交流:1.2013年7月,民乐系应邀赴保加利亚、马其顿、奥地利、斯洛伐克访问演出,开始了中央音乐学院赴欧洲巡演的“破冰之旅”;2.2014年3月,应“南非康塔塔2014——开普敦国际合唱与乐队音乐节”组委会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队73人赴南非参加音乐节演出活动以及中国文化部“中非文化聚焦”系列活动;3.2015年3月,应邀赴加拿大温哥华,美国洛杉矶、夏威夷等城市进行访问演出,民乐系民族管弦乐团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音乐学院、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音乐学院、夏威夷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交流访问,举行了三场中国民族音乐会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会工作坊等一系列学术活动;4.民乐系顺利完成国家艺术及基金《中国艺术海外行——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巡演》“新西兰巡演及学术交流”项目。

三、2012—2017年举办学术研讨与讲座,特邀专家有:潮洲音乐专家王培瑜,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打击乐教授王满,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周维,中央院教授、琵琶教育家陈泽民,香港中乐团总监、指挥阎惠昌,新加坡华乐团指挥叶聪,新加坡华乐团管子演奏家韩雷,福建泉州“南音乐团”,福建筝派代表人物陈茂锦,香港中乐团打击乐首席闫学敏,知名校友、唢呐演奏家郭雅志,知名校友、琵琶演奏家吴蛮,新竹青年国乐团指挥刘江滨,打击乐演奏家安志顺,弹拨乐演奏家文博,国立台南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主任施德华,浙江演艺集团董事长、二胡演奏家朱昌耀等17个专家及团体。

四、重大比赛

2012—2015年学生获奖如闫国威、高白、尚祖建、李仓枭、周艺妮、何蔚雅等均已前述,不再重复。需要补充的是李仓梟获第九、第十届中国金钟奖二胡比赛优秀奖(2013、2015)。“圣风组合”崛起具有广泛影响,2012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获组合组总冠军,第九届中国金钟奖民乐组合比赛获金奖(2013),2014年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艺境室内乐团获小型民族室内乐团银奖。单项二胡比赛指导教师均为于红梅,“圣风组合”音乐总监为于红梅,指导教师胡瑜,艺境室内乐团指导教师为于红梅、林涛、胡瑜。{7}“圣风”“艺境”2017年荣获第六届全国民族乐器教育教学展示活动均荣获民乐室内乐组(最高奖)。

于红梅担任民乐系主任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措施以及举办重大学术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中央院民乐系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对于全系师生艺术素养和学术视野的扩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一般说来,演奏家的学术意识往往较为淡薄,文化素养成为他们进一步提高技艺的“瓶颈”。于红梅对于民乐系的未来,心中似乎有更为长远的设计与规划,她鼓励高白本科升入作曲系学习,另一名学生韩璐考入音乐美学专业博士,似乎在为民乐系画一幅“蓝图”,将来民乐系将有自己的作曲家和理论家。这种志存高远的理想,将使演奏家插上飞得更高更远的翅膀。同时,她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老师服务的精神也感动了同事们,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民乐系教职工中享有很高信任与威望。

结 语

于红梅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新绎杯”杰出演奏家评奖中名列前茅是她为民乐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实至名归的荣誉。作为我国一流的二胡表演艺术家,她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与评价;作为杰出二胡教育家,她培养学生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获奖之众,在目前二胡界无有出其右者;作为中央院民乐系主任,她的创新理念与开拓性思维以及做出的业绩提升了我国高等学府民乐系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与威望。于红梅以不断自我超越在二胡演奏艺术与教学以及行政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是值得民乐界学习与借鉴的榜样。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新时代,她是一代新人中的佼佼者。于红梅的人生,前面还有很长路要走。我们期待她继续自我超越,攀登高峰,心底明净天地宽,以“归零”心态面对荣誉,创造奇迹,为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1} 乔建中《追求完美的艺术境界——写在“于红梅胡琴音乐会”之后》,《中国民乐》2013年第1期。

{2} 笔者当天正在杭州参加浙江音乐论坛,当晚与会专家将乘舟在西湖饮酒夜游,为听这场音乐会于中午乘机飞到北京,赶到国家大剧院聆听,朴东生、刘文金、乔建中正坐在笔者身旁,因此,亲耳听到了他们的评价。

{3} 曲文静《艺术在大爱中升华——听“于红梅师生赈灾义演音乐会”引起的思考》,《人民音乐》2008年第12期。

{4} 刘再生《致于红梅》(书信一则),《中国音乐的历史形态》(《刘再生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40—244页。

{5} 闫国威家在吉林白山市,8岁从电视上看到于红梅二胡演奏后就嚷嚷要随于老师学琴。家人带她去北京,在中央院门口等了三天,见人就问哪一位是于红梅老师,终于实现了拜师学琴的愿望。——笔者注。

{6} 《于红梅“竞聘”讲话稿》,保存日期:2011年12月11日。

{7} 上述材料由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秘书王轶群提供——引者注。

刘再生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张萌)

猜你喜欢

演奏家民乐红梅
演奏家
民乐国祥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Behaviourism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我,民乐高手
另类演奏家